问:做为家庭主妇的修行人,可以给不信佛的家人做肉菜吃吗?达真堪布答:可以做。如果你不做的话,家人会起烦恼。自己尽量吃纯素食,实在不行就吃里面的素菜。做菜时尽量别杀生。

问:做为家庭主妇的修行人,可以给不信佛的家人做肉菜吃吗?达真堪布答:可以做。如果你不做的话,家人会起烦恼。自己尽量吃纯素食,实在不行就吃里面的素菜。做菜时尽量别杀生。

五戒八戒,为在家二戒。佛为在家信佛者,制此二戒也:一、五戒 五戒为尽形寿之戒,故但禁邪淫。二、八戒 八戒为一夕一夜之戒,故总禁淫。
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信三宝者:一、信佛 信佛为大导师,堪作依止,不信其余邪师。二、信法 信法可依之修行,不信其余邪法。三、信僧 信僧可为同行师友,不信其余外道邪众。
又名三念处,佛大慈大悲,为了摄化众生,时常安住在三种之念中。第一念住是众生信佛佛也不生欢喜心,而恒常不变的安住在正念与正智中;第二念住是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忧恼心,而恒常不变的安住在正念与正智之中;第三念住是同时有一类众生信佛一类众生不信佛,佛知道了也不生欢喜与忧戚心,而恒常不变的..
释法进。不知氏族。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精诚谦恪为务。惟业坐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老虎繞于左右。师语。勿泄其相也。后教水观。家人取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着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具问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
仪光禅师。住青龙寺。行业至高。有朝士妻丧请师至家修福。师住其家数日。居于庑前大申供养。俗每人死谒巫。巫即言。其杀出日必有妨害。死家多出避之。其夜朝士家皆出北门。潜去不告师。师但于堂前明灯读经。弟子十一人侍之。夜将半闻堂中人起取衣服开门声。有一妇人出堂便往厨中营食汲水吹火。师以为家..
释法进。不知氏族。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精诚谦恪为务。唯业坐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老虎绕于左右。师语勿泄其相也。后教水观。家人取柴见绳状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着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问其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家人..
子题:在家人五戒、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行事钞·导俗化方篇:“智论,戒师应语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优婆塞说五戒法相,汝当听受。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能。尽形寿不盗,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能。尽形寿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并..
子题:扫佛地得五福、不犯佛僧物等皆生不动国、弗婆提、瞿陀尼、兜率天、郁单曰、炎摩天行事钞·僧像致敬篇:“(一、无垢女经)无垢清信女问经云,未知扫佛塔地,有何善报?四相涂治,华香供养,复何福报?禅修梵行,三归五戒,复得何报?佛告女言,扫佛地得五福:一、自心清净,他人见已,亦生净心;..
虔敬信佛者,写经时,每书一字,必礼拜三次。此外,于雕刻佛像时,亦有一刀三礼之习。 p37
[出起信论]一信根本谓真如之汉。诸佛所师。众行之源。能爱乐者。即是信于根本。故云信根本。二信佛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三信法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四信僧谓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求学其道。故云信僧。..
从轮回的眼光看,我们和父母、孩子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只是因为业缘才走到一起。其中有善缘,也有恶缘。 如果是善缘,就会相互增上,给彼此带来利益和快乐,应该心怀感恩和珍惜,继续营造善缘。如果是恶缘,就会相互折磨,给彼此带来损恼和痛苦,要在接纳的前提下,努力化解并改变对立,不让这种恶缘..
任何佛号都可以念,药师佛可以念,释迦牟尼佛可以念,弥勒佛也可以念。就是不念佛,念菩萨也可以,例如念观世音菩萨、念大势至菩萨、念地藏菩萨、念文殊菩萨。念佛、念菩萨都是一样的,只要不起分别心,心中了无挂碍,诸佛菩萨也都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又如观世音菩萨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
问: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弟子应该怎样做呢?答:你接触净土法门,通过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处,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净土法门,同获法益,这个心是良苦的,但要观察时..
居士: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弟子应该怎样做呢?大安法师:你接触净土法门,通过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处,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净土法门,这个心是良苦的,但要观察时节因缘,不可..
问:请问师父,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答:在家人不是说不能讲法,以交流的形式跟大家谈一谈也是可以的。佛陀在世的时候,作为居士的给孤独长者,虽然都已证到初果,但他在讲法之前也要先向比丘顶礼,也不升大座,就坐在旁边的座位上来说一说他修学佛法的体会、佛法的精要。这样的形式是可以的。所以能..
问题:我每天一有时间就会抄经,抄了很多《心经》。书写不美观、自己写的不满意的经书怎么处理呢?可以把它烧掉吗?明海法师:烧掉是不可以的。因为烧掉就是毁经,就会有毁经、破坏经典的业。事实上焚烧经典真的不可以,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抄完经后就把它烧掉了。有一个最好的方法:你去打听哪个寺..
周老师出身于一个非常贫寒的家庭,他的祖父母甚至穷到无以立锥之地,家里只有一个碗、半个锅。锅是破了一半的,煮饭要把锅放倾斜才能够煮。周老师腾达以后,在他家和所有孩子的家都挂了一个匾额,“半锅一碗之堂”,半个锅,一个碗的地方,提醒孩子要惜福,不要腾达后就糟蹋。也以“半锅一碗之堂”的匾..
问:老人痴呆了可以往生吗?请法师开示。答:如果他平时有真信切愿,持名念佛,不妨碍往生。因为我们认为的所谓痴呆,都是属于心意识的范围:或者反应迟钝,或者认不出人,或者思维紊乱,或者语言有障碍等,这些都是生理上、业力上的问题。在我们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加持,他的加持力能一直深入到我..
达真堪布:遇见问题时如何从轮回和因果的角度看问题?佛讲轮回,就是让我们明白自己的命运;佛讲因果,就是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的壹生当中,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顺利也有不顺利。遇见问题了,能够从因果轮回的角度看待,知道怎样面对事情,怎样解决问题,就不会患得患失、提心吊胆,心就稳定下..
达真堪布:这样你就大自在了为什么说轮回苦?你的心总是随境转,这是一种苦,因为不自由、不自在。顺境来了就高兴,同时怕失去;逆境来了就害怕,同时想摆脱——总是因为外境而动心,这些患得患失都是痛苦。认清这些缘聚缘散,不患得患失,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都当成正常现象去面对,这样..
达真堪布:这样容易变丑陋 上师说 这样容易变丑陋希望自己高于别人,总想高高在上;若有人服从了,有人伺候了,就很得意,希望越多越好。人都有这种毛病,只是严重不严重的差别。这不是小事啊!这都是堕落的因!将来很难再次得到人身,即使得到人身了,也是种姓低贱、相貌丑陋、愚蠢的人。..
达真堪布: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说有一位颇具盛名的法师,有很多弟子。有个女人陷害他,说自己怀了那个法师的孩子,但是那个法师一句话也没说。孩子生下来了,那个女人把孩子送到法师那里,法师还是没有说一句话,接受并抚养了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那个女人心里..
达真堪布:过年了如何饶益家人?菩萨戒里有一类是“饶益有情戒”。快过年了,全家团圆,你的这些家人也是有情。你去饶益他们,让他们满意,多做家务、多干活,让他们高兴,这也是一种菩萨行。 修行上很多的违缘都来自于家庭内部。与家人相处好了,他们也不会给你制造麻烦,甚至还会帮助你、支持你;如果..
佛教慈善 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刘元春关于寺院“头香拍卖”这一话题,刘元春教授继2月10日发来的“佛教慈善,要坚守纯真的品格!”这一看法后,又于今日发来题为“佛教慈善 可以拍卖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的观点,全文如下: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其实,包含有两个问题:一是佛教慈善可否采取“拍卖”的募捐..
贫穷也可以出售节选自 卢志丹《佛说舍得》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大迦旃延(又称为摩诃迦旃延),是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他辩才无碍,善于论议,每一次他都能把说法的论点解释清楚,然后再列举出大量实例证明,层次分明,思路透彻,令听法的人都得到很大的利..
达真堪布:等待开悟的因缘到来 现在我们修加行,就是争取有壹天因缘到来,通过上师的引导和窍诀,立刻豁然开朗,见到自性。因缘不到的时候,妳再着急也没用,求再多的灌顶和加持,也不会开悟。
“起灭、自灭、定灭,皆是妄念自灭,随妄本净。”妄念能生起,就能灭掉。灭掉的形式有三种:“起灭、自灭、定灭”。起灭:后一个妄念生起,就灭掉了前一个妄念;自灭:妄念自己灭掉了;定灭:做功夫入定,将妄念消灭。这几种妄念消灭的方式,有快慢之不同,有力量大小之差别。不论用什么办法消灭它,都是..
除了念佛外,念菩萨名号也是可以的,例如,念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等等都可以。其实任何大乘经典,你要是信愿具足都能往生。这桩事情,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你看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在「三辈往生」这品里面就讲得很清楚,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下辈往生要具足那些条件。最后一段..
家人反对放生怎么办?放生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至于被放的众生,也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这就不是放生人的过失。况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发愿回向,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或生为人,或升天界,或生净土,发菩..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