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是一场迷梦 在家修】
古人读书,注重明礼达道,
看重父母、敬师长。
读了孔孟学说,
非常注重父母师长,
所以家庭很和睦。
可是现代人读了很高学位,
对于伦理道德不注重,
对上不注重孝,
对下不注重慈悲了。
【这世间是一场迷梦 在家修】
古人读书,注重明礼达道,
看重父母、敬师长。
读了孔孟学说,
非常注重父母师长,
所以家庭很和睦。
可是现代人读了很高学位,
对于伦理道德不注重,
对上不注重孝,
对下不注重慈悲了。
僧祐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他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专区邳县),生于江南建业(今南京),俗姓俞氏。幼小时随父母入建初寺(当时在建业城内)礼拜,欢喜踊跃,就不肯回家。父母依从他的愿望,允许他在寺内出家,奉僧范为师。到了十四岁时,又投定林上寺(在钟山)法达 (昙摩..
增一阿含经云:若男女共集,识未来投;或识既外投,男女不集,则不成胎。若女人无欲,男子欲盛;或男子无欲,女人欲盛,亦不受胎。又男子无病,女人有病;或女人无病,男子有病,亦不受胎。法苑珠林云:若父母福重子福轻,亦不得入胎。若父母福轻子福重,亦不得入胎。必父母子三福业等,方得入胎。..
谓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因此,就多生多劫以来之关系而言,一切男子皆可能是自己之父,一切女子亦可能是自己之母。[心地观经卷二] p11
镇州金牛和尚,每自做饭,供养众僧。至斋时,舁饭桶到堂前作舞,呵呵大笑曰:「菩萨子,吃饭来!」﹝僧问长庆:「古人抚掌唤僧吃饭,意旨如何?」庆云:「大似因斋庆赞。」僧问大光:「未审庆赞个甚么?」光作舞。僧礼拜。光云:「这野狐精。」东禅齐云:「古人自出手作饭,舞了唤人来吃,意作么生?还..
四念处新作四念住。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一、观身不净 身念处也。身为父母所生之肉身,身之内外,污秽充满,无些微之净处,故身观不净也。又..
南山钞十二卷。法苑二十二卷。皆云。剃发了。礼绕三宝。拜谢大众。及二师已。然后在末座坐。父母诸亲。皆为作礼拜。贺悦其道意。此亦如儒礼冠义曰。冠者。礼之始也。凡冠日。见母母拜。见兄兄拜之。注云。以其成人而为礼。今人子出家事佛剃发为礼之始也。父母设拜。以其出世而为礼。抑又拜其法服戒体故..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经中说:目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受苦而不得救拔,因而驰往白佛。佛为说救济之法,就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七世..
父母恩重经说父母十恩:一、怀胎守护恩六、乳哺养育恩二、临产受苦恩七、洗濯不净恩三、生子忘忧恩八、为造恶业恩四、咽苦吐甘恩九、远行忆念恩五、回干就湿恩十、究竟怜念恩
忍辱经曰:佛言,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莫大于不孝。末罗王经曰: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大集经曰: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本事经曰: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而不暂舍,供给衣食医药种种所需,犹未足报父母深恩。..
长阿含经曰人子当以五事敬父母,云何为五? 一者、供养无乏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二者、凡所为先白父母 五者、不断父母所作正业 三者、父母所为恭顺无逆善生子经说事父母五事: 一者、念家事 四者、供养 二者、修债负 五者、承父母之欢心 三者、解诫六方礼经曰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当念治生 四..
六方礼经曰父母视子有五事: 一、使去恶就善四、为娶妇 二、教以书疏 五、给与家中所有 三、使持经戒
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有五事,云何为五? 一、供给所需四、凡师教敕恭顺无违 二、礼敬供养五、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三、尊重戴仰六方礼经曰弟子事师,当有五事: 一、当敬惮之四、思念不厌 二、当念其恩五、当从后称誉 三、随其所教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曰:阿难白佛言:世间之人,及佛弟子,轻易其师,常以..
【羯罗蓝位】指父母之两精初和合凝结者。又作迦罗逻、羯剌蓝。为胚胎之义。意译作凝滑、和合、杂秽、胞胎。为胎内五位之一.即托胎以后初七日间之状态。《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七︰‘羯逻蓝,梵语,旧言歌逻逻,此云凝滑。父母不净和合,如蜜和酪,泯然成一;于受生七日中,凝滑如酪上凝膏,渐结有肥滑也..
贪爱和信爱。贪爱是一种有染污的爱,如爱妻子是;信爱是一种无染污的爱,如爱师长等是。
三种的福业,即世福、戒福、行福。世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戒福是受持三皈五戒乃至具足戒;行福是发菩提心,修行佛道。
天魔与外道,二者皆喜欢为害佛道。梵网经说: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
观经所说三福之一。观无量寿经说: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三福中之第一福,即是世福。
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术语)一种之境界也。碧岩四十六则评唱曰: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
(术语)一类之机缘也,谓当受同一种教之动机也,碧岩四十六则评唱曰: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又】一机关也。楞严经六曰: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柚,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名数)父母有七子,于病子慈心最深。七子譬人,天,二乘,藏通别三教之菩萨也。涅槃经二十曰: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章安疏曰:或以七方便根性为七子,谓人天二乘三乘菩萨,是七子中有起过..
(名数)于自他之身分起贪着,妨正道,故为此七种想破着心也:一、种子不净,烦恼业因之内种,父母遗体之外种,皆为不净。二、受生不净,父母交媾赤白和合之不净。三、住处不净,于不净之女体,胎处十月者。四、食啖不净,胎中食母血之不净。五、初生不净,言十月满足初生时之腥秽狼籍。六、举体不净,..
(本生)佛因位时为鹦鹉而养盲父母。见杂宝藏经一,义楚二十三。
(譬喻)第一子孝顺父母,且有智慧,能知世间之事,第二子不孝顺父母,而亦为利根,能知世间之事,第三子不孝顺父母,且为钝根,不知世间之事。父母教三子,先第一子。次及第二子第三子。第一子譬菩萨,第二子譬声闻,第三子譬阐提。佛教此三类,次第亦如彼三子。出于涅槃经三十三。..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八祖行化至毗舍罗家。其父长者致礼问何所须。祖曰。我求侍者。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不曾履。祖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伏驮闻之。遽起礼拜而说偈言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吾道。谁是最道者。祖答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
释玄高。姓魏。本名灵育。冯翊万年人也。母寇氏本信外道。始适魏氏首孕一女。即高之长姊。生便信佛。乃为母祈愿。愿门无异见得奉大法。母以伪秦弘始三年。梦见梵僧散华满室。觉便怀胎。至四年二月八日生男。家内忽有异香。及光明照壁。迄且乃息。母以儿生瑞兆。因名灵育。时人重之。复称世高。年十二辞..
释慧寂。俗姓叶。韶州须昌人也。登年十五恳请出家。父母都不听允止。十七再求。堂亲犹豫未决。其夜有白光二道。从曹溪发来直贯其舍。时父母乃悟是子至诚之所感也。寂乃断左无名指及小指。器藉跪致堂阶曰。答谢劬劳如此。父母其不可留舍之。依南华寺通禅师下削染。年及十八尚为息慈。营持道具行寻知识。..
释岸禅师。并州人也。约净土为真归之地。行方等忏服勤无缺。微有疾作禅观不亏。见观音势至二菩萨现于空中持久不灭。岸召境内画人无能画者。忽有二人云。从西京来欲往五台。自乐输工画菩萨形相缋事毕赠鞋二緉。忽隐无踪。岸知西方缘熟。告诸弟子云。吾今往生。谁可偕行。有小童子稽颡曰。愿随师去。乃令..
万回师。阌乡人也。俗姓张氏。初母祈于观音像因妊回。回生而愚。八九岁方言语。父母亦以豚犬畜之。及长父令耕田。回耕直去不顾。口惟连称平等。因耕一陇长数十里。遇沟坑见阻乃止。其父怒而击之。回曰。总耕何分彼此。乃止击而罢耕。回兄戌役于安西。音问隔绝父母谓其亡矣。日夕涕泣忧思不止。回顾父母..
亦名:受五戒前具问遮难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当于受戒前具问遮难。故善生经云,汝不盗现前僧物不?于六亲所、比丘比丘尼所,行不净行不?父母师长有病弃去不?杀发菩提心众生不?如是等具问已。”(随机羯磨卷上·一六·一)..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