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是一场迷梦 在家修】
古时候,朋友相交很讲义气,有远道朋友来,丈夫不在,只有妻子在家,朋友见了即离去。
现代人远道访友,朋友不在,而朋友的妻子在家,却很高兴地坐下来与友妻攀谈,不知道孤男寡女的讥嫌。这是不如古人的义气之处。
【这世间是一场迷梦 在家修】
古时候,朋友相交很讲义气,有远道朋友来,丈夫不在,只有妻子在家,朋友见了即离去。
现代人远道访友,朋友不在,而朋友的妻子在家,却很高兴地坐下来与友妻攀谈,不知道孤男寡女的讥嫌。这是不如古人的义气之处。
镇州金牛和尚,每自做饭,供养众僧。至斋时,舁饭桶到堂前作舞,呵呵大笑曰:「菩萨子,吃饭来!」﹝僧问长庆:「古人抚掌唤僧吃饭,意旨如何?」庆云:「大似因斋庆赞。」僧问大光:「未审庆赞个甚么?」光作舞。僧礼拜。光云:「这野狐精。」东禅齐云:「古人自出手作饭,舞了唤人来吃,意作么生?还..
指烦恼的余气,亦即现代人所说的坏习惯。
(术语)一种之境界也。碧岩四十六则评唱曰: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
(术语)一类之机缘也,谓当受同一种教之动机也,碧岩四十六则评唱曰: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又】一机关也。楞严经六曰: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柚,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一色”乃纯一、绝对之意。禅林中每以之形容超越差别与相对观念之平等世界(弃一切污秽),与清净之境界。碧岩录第四十二则(大四八·一七九下):“古人以雪明一色边事。” p43
吉州资福贞邃禅师,僧问:「和尚见古人,得何意旨便歇去?」师作此(鱼)相示之。问:「如何是古人歌?」师作此○相示之。问:「如何是最初一句?」师曰:「未具世界时,阇黎亦在此。」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师良久。问:「古人道,前三三,后三三,意旨如何?」师曰:「汝名甚么。」曰:「某甲..
洪州泐潭宝峰和尚,新到参,师问:「其中事即易道,不落其中事始终难道。」曰:「某甲在途中时,便知有此一问。」师曰:「更与二十年行脚,也不较多。」曰:「莫不契和尚意么?」师曰:「苦瓜那堪待客。」问僧:「古人有一路接后进初心,汝还知否?」曰:「请师指出古人一路。」师曰:「恁么则阇黎知了..
邓州香严下堂义端禅师,上堂:「兄弟,彼此未了,有甚么事相共商量?我三五日即发去也。如今学者,须了却今时,莫爱他向上人无事。兄弟,纵学得种种差别义路,终不代得自己见解。毕竟著力始得,空记持他巧妙章句,即转加烦乱去。汝若欲相应,但恭恭地尽,莫停留纤毫,直似虚空,方有少分。以虚空无锁闭..
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作么生出得?」泉召大夫,陆应诺。泉曰:「出也。」陆从此开解,即礼谢。暨南泉圆寂,院主问曰:「大夫何不哭先师?」陆曰:「院主道得即哭。」院主无对。﹝长庆代云:「合哭不合哭?」﹞..
明州大梅保福居煦禅师,僧问:「古人面壁,意旨如何?」师曰:「但恁么会。」曰:「未审如何领会?」师曰:「礼拜著。」
洪州清泉山守清禅师,福州人也。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问。」曰:「如何是祖?」师曰:「答。」问:「和尚见古人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情知汝不肯。」曰:「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问:「亲切处乞师一言。」师曰:「莫过于此。」问:「古人面壁为何事?」师曰:「屈。」..
天台莲华峰祥庵主,僧问:「如何是雪岭泥牛吼?」师曰:「听。」曰:「如何是云门木马嘶?」师曰:「响。」示寂日,拈拄杖示众曰:「古人到这里,为甚么不肯住?」众无对。师乃曰:「为他途路不得力。」复曰:「毕竟如何?」以杖横肩曰:「榔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言毕而逝。..
青州定慧院法本禅师,僧问:「古人到这里,为甚么拱手归降?」师曰:「理合如是。」曰:「毕竟如何?」师曰:「夜眠日走。」
忠曰:“代语有二种:一、代现前众,谓师家垂语,令众下语不契,则自下语代众。此是代语,可通别语名。《云门录》多代语。盖宗门代别,云门为始焉。二、代古人,谓举古则,而他古人无语处,我代他下语。”《碧巖录》云:“云门垂语云:‘人人尽有光明在,看时不见暗昏昏。作么生是诸人光明?’自代云:..
即同拈提。《碧巖录》第三十九则云:“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门云:‘花药栏。’僧云:‘便恁么去时如何?’门云:‘金毛狮子。’雪窦颂云:‘花药栏,莫颟顸,星在秤兮不在盘。便恁么,太无端,金毛狮子大家看。’圆悟评云:‘雪窦相席打令,动弦别曲,一句一句判将去。此一颂,不异拈古之格..
举古则中,虽他古人有语,我复别下一转语,谓之别语。见于诸录,与代语不同。
出世入某院也。《敕修清规·入院》云:“古人腰包顶笠,到山门首,下笠入门,炷香,有法语。就僧堂前解包,屏处濯足,取衣披搭,入堂炷香云云。”具如彼。
《敕修清规·迎待尊宿》云:“侍者烧香,行者问讯,仆从声喏。”忠曰:“本寺仆从,要中尊宿之使用,故唱喏敬揖,相随侍也。”《品字笺》云:“喏,尔者切,敬言也。俗以长揖呼为作揖,又转而谓之唱喏。永言之谓唱喏,敬词也,言人于作揖时,必有喃喃之辞,以将其敬,故不仅曰作揖,而直谓之唱喏耳。”..
(譬喻)喻古人之公案,无容易下嘴之处也。无尽灯论上曰:又有一般,往往以古人公案生容易见。一齐见之曰:铁橛子没滋味,阿呵呵!悟如生盲者问乳,言似贝作声会,言似雪作冷会。夫铁橛子者非所以无滋味,无汝下嘴处,是谓之铁橛子。祇向难下嘴处,奋发大勇猛心,竖咬横咬,咬咬不止,则忽然一咬咬破,..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
问: 既然佛性不在修,却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时时返照,尤其是烦恼现前透不过去时。元音老人答:因为你有无明在,遇事执相,不得自在,故须修行。修,不是修佛性,而是消除无明习气。你能时时处处常摄在定,不随境转,这即是修。修到圆熟,定也不可得,那才不用修了。..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
广钦老和尚法语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当做没听到、没看..
谨是一种态度,要落实在言语、行为当中,要求谨言慎行。假如言语不谨慎,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在团体里搞是非人我,很可能把团体破坏了。所谓言多必失,讲话不可以滔滔不绝,因为还没有思考清楚就说出去,说了就收不回来了。古人说: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易经》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 元 音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
◎ 界 诠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说他是一个大彻大悟,已经具足这个慧眼的话,我们可以。如果他还没具足,你硬把他恭维成某大德就是什么菩萨,那么你要比这个某大德,比这个菩萨还要厉害,你才可以贴那个条啊!是不是这样?我们常常说,啊,你是菩萨呀!..
《缁门崇行录》这一部书专门记载古时候修行人品德的风范。他们那种修持和涵养工夫,读后真令人感动,而有高山仰止的感叹。例如:(一)朴实方面1、永嘉禅师不吃锄头种的菜。2、慧林禅师一双鞋子穿了二十年,遇到平软的地就赤脚行走。3、通慧禅师终年一衣一服,衣服补了再补,不管冬天和夏天都是穿同样..
一样的,看你念哪一个相应,你念哪一个得到的利益大,你就念哪个。不过念咒、念经、念佛号,这三个都得到加持。念佛是仗着你念哪尊佛,得到哪尊佛加持你,这是仗他力。念经呢,经是佛所教导我们的,念大乘经典你能开悟;并且念经的本身,你经常念,就渐渐入进去了,你念哪部经就能入到哪部经里头去。念..
念佛三昧的殊胜境界,得道之人一般不去广宣,修学之人仅可感受了解三昧相状,不可执着其境界。念佛三昧的境界,只有证到的人才道得出来,广钦老和尚讲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据书中记载:一般人只知道老和尚是参临济禅开悟,不知师是于念佛先得力而后参禅。师于鼓山寺佛七中所见,只能从一外国参访者与师的..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此..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