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過去所發生的。
放下未來可能會出現的。
放下現在正在發生的。
不要企圖揣摩著什麼。
不要企圖令任何事情發生。
放鬆,就在當下,然後休息。
——帝洛巴的六句建言
放下過去所發生的。
放下未來可能會出現的。
放下現在正在發生的。
不要企圖揣摩著什麼。
不要企圖令任何事情發生。
放鬆,就在當下,然後休息。
——帝洛巴的六句建言
云谷禅师。讳法会。嘉善怀氏子。始于嘉禾大云寺习瑜伽教。后谒法舟济公于天宁。教以学道以悟为主。授以谁字公案。一日食碗堕地有省。住丛桂庵天开岩。有问如何是西来意。曰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又示众曰。古人道终日吃饭。不嚼粒米。终日行路不踏寸地。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应。师住栖霞。曾示袁了凡..
释皎然。名昼一。作字。湖州人。有逸才。为颜鲁公真卿于頔吴季德诸公所敬。陆羽至则清谈终日。士大夫服其标致。然耻以文章名世。尝叹曰。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日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其性。岂若松岩云月。禅坐相偶。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吾将入杼山矣。于是裹所著诗文火之。后中丞李洪刺..
衡岳南台守安禅师,僧问:「人人尽有长安路,如何得到?」师曰:「即今在甚么处?」问:「寂寂无依时如何?」师曰:「寂寂底。[渐/耳]!」因示颂曰:「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
《敕修清规·祈祷》云:“如祈晴、祈雨,则轮僧十员、廿员,或三五十员,分作几引,接续讽诵。每引讽大悲咒、消灾咒、大云咒,各三七遍,谓之不断轮。终日讽诵,必期感应,方可满散忏谢。”忠曰:“轮者,自第一引次第精修,数引终,则复第一引临场,如轮环然,故言轮。”..
今有民俗。以辰饮一杯水。终日不食。谓之清斋。智度论云。劫初有圣人教人持斋。修善避兇。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人过中不食为斋。此为正法(言中者日午也。过午不得食)。
杂阿含经云。譬如木杵。日用不止。不觉消减。如是比丘。从本已来。不守根门。不勤觉悟。修习善法。当知是辈。终日减损。
《敕修清规·坐禅》云:堂中有直堂牌,刻云:┌────────────────┐│轮次直堂,周而复始。住山押│ 两面刻。照依被位资次,每日五更钟绝后,交下次人,终日看守。└────────────────┘..
(经名)般泥洹后灌腊经之略名。灌者四月八日之灌佛也,腊者七月十五日之盂兰盆也(此日为比丘安居之终日,故云腊)。佛依阿难之问,说灭后于此两日可设斋会者。一卷,西晋竺法护译。
信众:精进念佛要求不懈,这是不是应该经过锻炼出来的,起初累了可能需要休息,慢慢地就可以不必休息了,可以坚持念到完,毕竟各人体质不一样,对吗?大安法师:12小时或24小时精进念佛是要求大家不懈怠,虽然是需要锻炼,但是还要有自己的发心。就在上次12小时精进念佛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能够坚持下..
◎ 无 稽华严境界的极致是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则是对这一境界全面深入的阐发。可以说,一切存在之所以事事无碍的理则,全部包含在这十组关系中。至于何为十玄门,历史上曾有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伴随的是名称和排列次第的变化,目的则是为了更为全面、准确和逻辑严密。华严宗集大成者法藏的最终版本称..
第三条并不究竟的路◎ 见 君顺从生存意志,走占有物质而试图心灵解脱,是第一条不究竟(彻底之意)的路。逆生存意志,走克制肉身的苦行,用尽量少占有物质来解脱心灵,是第二条不究竟的路。于是聪明人发现,第一条贪婪的路与第二条苦行的路,其中必有一个交叉、交汇或中和的点。这个点可以兼容,可以适..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不是常在里边,同一个颜色,都是佛的金色光明。这个把打个比方,像什么呢?像大水劫到处..
(术语)又曰元明。本觉之体清净,有大智慧光明,故曰元明。楞严经一曰: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术语)安居之终日。即七月十五日(旧译家),或八月十五日(新译家)。
又作元明。指本觉。因本觉之体清净而有大智慧光明,故称本明。楞严经卷一(大一九·一○八下):“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p1962
(公案)沩山与仰山摘茶次。沩云:终日祇闻子声,不见子形。仰遂撼茶树。沩云:子祇得其用,不得其体。仰云:和尚祇得其体,不得其用。沩云:放子三十棒。见宗门葛藤集上。
其义有二:(一)指法会之最终日。其“满”字乃圆满之意。(二)又作满坐。指全体列座之人。其“满”字乃盈满之意。 p5833
(故事)达磨祖师折芦苇而渡江也。释氏通鉴曰:达磨至金陵,知机不契,遂去梁。折芦北趋魏境,寻至雒邑,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
(术语)法会之最终日也。亦指列座之全体而曰满座。
(术语)印度以阴历之一月,分为白月黑月之两半,于白黑月之终日,行说戒之式。即每月十五日与三十日也。即布萨也。
(术语)出家之人曰道,在家之人日俗。智度论十曰:佛弟子七众:比丘、比丘尼、学戒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是居家,余五众是出家。注维摩经二曰:肇曰:大士美恶齐旨,道俗一观故。终日凡夫而终日道法也。中论疏一曰:道俗者。智度论云:声闻法中未说生死即涅槃。众生则是佛..
(术语)清净之持斋也。由下午至明旦不食,谓之斋。【又】释氏要览下曰:今民俗以辰刻饮一杯水,终日不食,云清斋。【又】谓茹素戒荤也。王维诗曰:松下清斋折露葵。【又】(杂名)楞严经曰:我时辞佛,宴晦清斋。(注)清斋,净室也。..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