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禪發相,上一次講了一半,另外還有一半沒有講。修禪的這位禪師,從欲界定到未到地定,繼續不斷的修行,繼續不斷的靜坐,那麼他會得到初禪。上一次說過,初開始靜坐,能夠達到未到地定不是容易,若是已經成就了未到地定,再繼續向前進步到初禪就不難了,就比較容易。說是容易這個話也是對的,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欲界這個地方(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的這個地方是個多難的地方,是個多事的地方,是多煩惱的地方,所以得到未到地定以後,到初禪是容易,但是其中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第一段說證明初禪發相,上一次說過,這個未到地定的境界是在靜坐的時候,這個身體沒有了,不感覺到有身體的存在,猶如虛空似的。這個境界就是未到地定的境界,可是這個禪師在那裡靜坐,他自己內心的感覺是那樣子,但是別的人看見他,他的身體還是在的,並不是沒有。那麼他由這個境界繼續的修行,也可能很快,也可能要幾個月,或者一年不一定,就從沒有身體之中,又現出來了,又感覺到有身體,但是不像我們現在沒有定的人這麼樣的感覺。我們感覺這個身體在這裡,但是未到地定的人,由沒有身體又感覺有身體那個時候的那種感覺,和我們現在不同。就是他感覺有身體,若有若無的樣子,所以說如雲如影,感覺這個身體就像雲似的,像影似的,有是有,但是好像無障無礙的樣子,這個時候就是初禪開始的境界。

在坐禪的書裡邊,現成的有兩句話,頭一句:「事障未來」。這個事,事是什麼呢?事就指這個身體說的,這個身體他障礙未來,這個未來就是未到地定叫未來,也叫未至定,也叫未來禪,都是未到地定的異名。有這個身體的存在,你靜坐的功夫就是沒有達到未到地定,你靜坐的功夫一定是要感覺到這個身體空了,沒有了,如雲如影也沒有了,這個時候才是未到地定的。若是有這個身體,那個就是他障礙未到地定的現前,未到地定沒有現前,所以叫事障未來。「性障根本」,等一會兒講。現在說是從未到地定到初禪的時候,就是在那個沒有身體的感覺裡邊,又現出來如雲如影的身體來,這個時候開始到初禪。到了初禪的時候,有廣大的輕安樂,未到地定的時候,就是有輕安樂了。我們沒有得定的人,忽然間得到未到地定的時候,你感覺輕安樂是不得了的快樂的,但是未到地定的輕安樂,和初禪的輕安樂還不能比的,初禪的輕安樂是更廣大的,更普遍的。這個輕安樂一現前的時候,簡單的說,這就是初禪出現了,這個禪師他達到初禪的境界了。

上一次說有八觸。輕安樂,它初開始出現的時候,這叫八觸,就是八種感覺,這八種感覺裡邊一定有一種感覺的,或者是動,在身體裡邊有動的感覺,或者是有癢,或者是冷,或者是暖,或者是輕,或者是重,或者是澀,或者是滑,這八種感覺。這八種感覺裡邊一定有一種,這個感覺一出現的時候,輕安樂就出現了。輕安樂出現,一開始是一個部分,在身體裡邊一個部分有這樣的感覺,就有快樂。它還漸漸的普遍到全身,它不是一下子就全身都動,不是一下子就全身都感覺快樂,它是漸漸、漸漸的普遍到全身的。假設一開始的八觸裡邊,假設是動,那麼這個動的感覺他不是永久在身體裡邊,他還就過去了。過去了,你這位禪師繼續的靜坐,也可能就開始有癢的感覺,或者有澀的感覺,或者是有滑的感覺,這八觸裡邊,他過去了一種,他有可能又來了第二種,可能又有第三種、第四種。有的人是這八種感覺都有,一樣一樣的都會發現的,有的人就出現了一兩種,或者三種、四種、五種、六種,或不具足,不是一定。不管是具足不具足,都是初禪,都是這個人的功夫到了初禪的境界了。這是初禪發相的一種。

       辛二、十種功德(分十科)壬一、定

另外一種初禪的功德,叫做十功德。這十種功德也包含這八觸在內的,這是全面的說的,把初禪的功德全面的說出來就是有這麼多功德。定,當然初禪就是禪定,出現的時候,心裡面很寂然不動,寂靜,沒有其他的妄想。

壬二、智

智,初禪一現前的時候,八觸一現前的時候,他心裡面這個智慧很靈敏,不像沒有定以前那麼樣的遲鈍。假設沒有禪定的人,他的智慧也很靈敏,但是若得到禪以後,他是更靈敏,這個心更是靈動的。

壬三、空

空,這個空是什麼呢?空就是我們沒有得禪定的人,我們有貪瞋癡慢,各式各樣的煩惱;得到初禪的人,這個煩惱沒有了,沒有煩惱的時候,他那個心有另一種感覺,就是很空洞的,叫做空,這是一種解釋。另外一種解釋是說這個初禪的人,就是剛才說他這個身體如雲如影,有若無的樣子,就叫做空,也叫做空的。剛才我寫出來那兩句話,叫做「事障未來、性障根本」。這個「性障根本」在這裡面說呢,什麼叫做性?就是貪瞋癡的煩惱,叫做性,你有貪瞋癡的煩惱,就障礙你得初禪。在身體上的變化來說,就是剛才講過的,欲界定到細住的時候,感覺這個身體像如雲如影的樣子,到未到地定的時候,如雲如影的身體也沒有了,猶如虛空。猶如虛空以後,漸漸的進步,又出現了如雲如影的身體了,這時候到了初禪。這是在身體方面前後的變化這樣解釋。在煩惱方面來說呢,就是這個修行人,他這個貪瞋癡的煩惱一直的存在,他就沒有得初禪,初禪就沒有得到。未到地定的時候,煩惱雖然還有,但是很薄,這個貪心也有,瞋心也是有的,各式各樣的煩惱是有,但是很薄,很軟弱,這個煩惱不是很剛強的,就是煩惱微微的動。他如果正念一出現的時候,這個煩惱就沒有了,很容易折伏,很容易使令內心清淨,這未到地定是這樣境界。到了初禪的時候就沒有了,這個貪瞋癡就是指欲界的煩惱,到初禪的時候,欲界的煩惱就沒有了。欲界煩惱沒有的時候,這個時候他這個心空空洞洞的,所以叫做空。

壬四、明

明,他這個心,心裡面很明亮的,不是黑暗的。等一會兒,這個地方還要解釋。

壬五、善心生

善心生,得到初禪的時候,這個人他發生了很多的善心,好的心理,是什麼呢?就是對於這一切的賢人,這一切的聖人,這一切的大阿羅漢、佛菩薩的信心增長了。他感覺到由自己得到初禪的感覺,就比量的可以知道這一切的賢聖人有殊勝的功德,所以他對於這一切賢聖人的恭敬心就提高了,非常的恭敬一切的佛、菩薩、大阿羅漢,這一切的聖人,所以善心生。

壬六、喜

再其次,有喜。他得到初禪的時候,心裡面歡喜,心裡面很快樂,這個喜。

壬七、樂

樂,這個喜樂等一會兒還有解釋。

壬八、解脫

解脫,解脫就是剛才說,他沒有煩惱了。

壬九、柔軟

柔軟,就是得到禪定這個人,他這個性格非常的柔和,不是那麼粗暴的。

壬十、相應

相應,就是這麼多的功德,在他這個禪定的心裡面相應而不失掉,叫做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