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鸠摩罗伽
【鸠摩罗伽】或云鸠摩罗[馬*犬]。或云究磨罗浮多。此云童真,亦云毫童,亦云童子。熏闻云:内证真常,而无取着,如世童子,心无染爱,即法王子之号也。大论云:复次又如王子,名鸠摩罗伽。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王子,皆任为佛。如文殊师利,十力四无所畏等,悉具佛事故,住鸠摩罗..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
八王子
(杂名)法华经序品曰: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
十劫
(术语)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历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为众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王子之第九王子,..
十六王子
(名数)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三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为沙弥,从佛闻三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于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劫间为四部众..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释氏稽古略》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也。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王名香至。崇奉佛乘。迎祖尊重供养。施以宝珠。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祖以施珠问三王子。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第二王子同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也。第三王子菩提多罗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
八王子
梵语astaurāja-kumārāh。即过去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之八位王子。(一)有意王子(梵Mati),又作有志王子。(二)善意王子(梵Sumati)。(三)无量意王子(梵 Ananta-mati),又作加劝王子。(四)宝意王子(梵Ratna-mati),又作宝志王子。(五)增意王子(梵Vi?esa-mati),又作持意王子。(六)除疑意王子(..
十六王子
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载,于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未出家时有智积等十六位王子。彼成佛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为沙弥,从佛闻三乘教,过二万劫,闻法华经,悉皆信受。后佛住禅定亘八万四千劫,其间十六沙弥各升法座,为四部众广说法华经,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于十方国..
新罗瑞岩禅师
新罗国瑞岩禅师,僧问:「黑白两亡开佛眼时如何?」师曰:「恐你守内。」问:「如何是诞生王子?」师曰:「深宫引不出。」曰:「如何是朝生王子?」师曰:「宫中不列位。」曰:「如何是末生王子?」师曰:「处处无标的,不展万人机。」..
释翅搜迦维罗卫尼拘律园
(地名)释翅搜,此云能也。迦维罗卫,此云赤泽。总谓能仁住处赤泽城也。鼻奈耶云:释翅搜者,释种也。迦维罗卫,亦云迦毗罗卫,又翻赤泽,又翻黄头。尼拘律如大房戒释。此园在赤泽城南三四里。是释迦如来成等正觉已,还国见父王,为说法处。时净饭王知佛不住王宫。即于此园造大寺院。如祇陀林等无有异..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觉 醒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或者反问,抑或是棒喝等方式来斩断学徒的妄念,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境下豁然悟道。何为祖师西来意祖师西来意是禅林中的常用语,又称西来祖师意、西来意、祖意,表示佛法..

错综复杂的果报
◎ 嘎 玛富贵从布施中来,但其果报错综复杂。《弥勒所问经》说:锦绣满箱却穿着布衣,金银满柜却吃着糟糠,可以安闲却一定要劳筋动骨,可以快乐却整天愁眉苦脸,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于他前世布施的时候不能发至诚心、欢喜心,或者因为别人的劝告而勉强布施,或者布施以后马上又后悔。住宅简陋的..

李炳南:释迦佛有没有在中国现身教化?
问:释迦佛有没有在中国现身教化呢?(林秀艳)答:释尊法身,遍满虚空,娑婆世界,处处应现,不过我辈凡夫,睹面不识。隋朝智者大师,人以释迦呼之,此其显者,暗示者则不知凡几矣。再者,释尊之舍利,与众圣典记律文,及亲传之衣钵,皆来中国,是释尊及法,早以中国为基矣。..

印刚法师:因果有多靠谱?种玉米不可能收土豆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但是现实之中,却有不少“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的情况出现,这让很多人疑惑:佛教的因果定律真的正确吗?其实在佛教中,因果的报应总计有三种:华报、果报、余报。华报是指“开花”,种了因之后先开花,就是看到一点影子、受到一点影响了..

古寺焚香
◎ 李梦瑶素寡清灵院落间,日微斜,疏木绰约摇曳。光阴踽踽,青烟袅袅,秋香冷凝。未见禅钟,空思禅声。经书梵音,姗姗而至,渐入耳际,虽不解其意,闻之亦动容。院落人迹寥寥, 秋风乍起萧萧。微雨轻掠脸颊,刹那隐灭融化;佛中暗生莲花,瓣瓣漂泊天涯。抚砖瓦,有所思:朱颜皓齿玉肌,终不过三春盛景..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0)(《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0(第二品)就有了数量,无量的智,能够照见种种不同之相。刚才说众生有种种根,所以我们给种种药。如你不通达众生,那你怎么给药呀。众生种种差别呀!种种病呀!这差别相,这叫什么智慧呀,这叫无量智!能照众生种种的殊相,是不同之相。迷呀、悟呀、凡呀、圣呀,都不同啊。这些你都能知..

施巧计平定天下 丑王子复得佳丽(一)
过去世有个遮罗国王,嫡配王后未生后嗣,大王很忧愁,对王后说:“你回到你的娘家,去寻求生育后嗣的法术,让我不再忧愁吧!”王后哭泣着辞别国王,发誓要自杀,准备投身于险峻的悬崖,便独自跑向山林去。天帝释感应到说:“国王的元妃过去世是我的姐姐呀!如今因无嗣要投崖自尽。”心中很悲怆又怜悯,..

施巧计平定天下 丑王子复得佳丽(二)
王后想出了变通之法,让太子的弟弟出宫游览王城,由太子和臣僚们跟随着护从侍卫,王后陪月光妃在楼上观看,她心中暗暗地欢喜。后来,月光妃到宫苑散步,太子登在树上用果子掷在她的背上,月光妃想:“这个人一定是真太子。”夜间,等太子睡熟了,她默默地用火光照明,见到了太子的真实姿态,害怕得乘夜..
施巧计平定天下 丑王子复得佳丽(三)
月光哭泣着说:“愿父王留我再活片刻,重赏募求有智之士,必定会有抵御七国兵患的人!”国王立即召募说:“谁能息此兵祸,我将月光嫁给他为妻,培植他应有的福报。”太子应召说:“赶快造一座高台,我能设法抵御敌军。”高台建成了,太子假装有病,一走路就跌倒在地,一定要月光搀扶他起来,才肯帮助退..
随心法转
【随心法转】 p1368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随心法转云何?谓若法、与心一生一住一灭。此复云何?谓一切心所法,及道俱有定俱有戒。若心、若彼法生老住无无常。是名随心法转。
独觉乘
【独觉乘】 p1383显扬三卷十四页云:二、独觉乘。谓住独觉法性;为令自身证寂灭故;不由师教,发正愿已,修方便行。
天鬼
指六趣中之天趣与鬼趣。天趣,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之诸天,为诸趣中最胜、最乐、最善、最妙、最高者。鬼趣则指饿鬼、夜叉、罗刹等鬼类之世界。 p1357
支分生曼荼罗
又作支分上曼荼罗。支分者,四肢五体之义。即密教于本尊、阿阇梨或行者身上,以观念建立之曼荼罗。此有二类:(一)三重曼荼罗,又称三重流现曼荼罗。以头为中台八叶院,心至咽安置第一院之内眷属诸执金刚,心至脐安置第二院之大眷属菩萨,脐以下配置第三院之生身释迦及二乘六趣等眷属。即于一身流现胎藏..
出家功德经
全一卷。东晋时所译,然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佛陀欲令阿难度化鞞罗羡那王子出家,乃令阿难为之解说出家之功德,谓出家乃胜于布施等一切功德,诸功德中以此为最上。初时,佛闻鞞罗羡那王子之音乐,记彼七日当命终,遂使阿难劝其一日一夜出家。以此出家功德,命终后生于天上,二十劫间不堕三涂..
怀恽
(一)(640~701)唐代净土宗僧。高宗时,求天下贤能,于总章元年(668)梦见师,乃降诏召请,师固辞,请出家。于西明寺剃发,未久,入实际寺善导之门,就学十余年,遂承真乘付嘱,与怀感俱为善导之高足。善导入寂,师收其遗骨,筑墓于神禾原,并于其旁造一伽蓝,后称香积寺。则天武后永昌元年(689),..
世间经
(经名)说苦集灭道之法。示世间出世间之因果。摄于中阿含三十四。
古三论
(流派)古传之三论宗也。自龟玆国之沙车王子传于鸠摩罗什。姚秦时,什来支那。道生,昙济,道朗等传承之。
缚野吠
(人名)Vāyave,风神名(与格),以初之缚字为真言之体。嚩者缚之义。以入于阿字门,而本来无缚,以无缚故,即为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又是乘之义,又是一种之风天乘。末后之吠字,是无言三昧,亦是毕竟空之义,此解脱之风乘,于毕竟空中,旋转无碍。是故往返迅速,能普度众生也。见大日经义释七..
毗婆娑罗王幽死
(故事)增一阿含经八谓提婆达兜恶人便往婆罗留支(阿阇世之别名)所告言,昔民氓寿命极长,如今人寿不过百年,王子当知人命无常,终不上位,而中命终,不亦痛乎,王子于时宜断父王命,统领国人,我今当杀沙门瞿昙,而为无上至真等正觉。于摩竭陀国界为新王新佛,不亦快哉。如日贯云,无所不照,如月云..
弥萨罗
(地名)Meghasāra,林名,译曰云杉。翻梵语九曰:弥萨罗,应云弥伽萨罗。译曰:弥伽者云,萨罗者杉。中阿含第十四。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