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总执分别
【总执分别】 p1402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名为总执分别?谓即于彼色等想事,我及有情命者生者等,假想施设所引分别。于总多法,总执为因;分别而转。于舍军林饮食衣乘等,假想施设所引分别。如是名为总执分别。二解显扬十六卷八页云:三、总执分别。谓即于色等想事,所立我及有情命者生者等假想..
甘露军荼利明王画像
(图像)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仪轨曰:军荼利身色,莹如碧颇梨。威光逾劫焰,赫弈佩日轮。颦眉笑怒容,虎牙上下现。千目现不瞬,晃耀皆如日。千手各操持,金刚诸器杖。首冠金刚宝,龙璎虎皮裙。无量忿怒众,金刚及诸天,围绕作侍卫。又曰:次说本尊身相,应观四面四臂: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满愿印,二..
五类龙王
(名数)大集经须弥藏品曰:善住龙王为一切象龙王,婆难陀龙王为一切蛇龙王,阿耨达龙王为一切马龙王,婆楼那龙王为一切鱼龙王,摩那苏婆帝龙王为一切虾蟆龙王也。
龙牙
(地名)湖南龙牙山居遁禅师,初参翠微并临济,后嗣洞山。见五灯会元十三。
受用身土略有二种
【受用身土略有二种】 p0732 佛地经论一卷九页云:受用身土,略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所修,无边善根所感,周遍法界,为自受用大法乐故;从初得佛,尽未来际,相续无变。如诸功德;诸大菩萨,亦不能见,但可得闻。如是净土,以无量故;诸佛虽见;亦不能测量其边际。二、他受用。谓诸如..
所缘法
【所缘法】 p0736 品类足论六卷三页云:所缘法云何?谓一切法,是心心所法所缘,随其事。此复云何?谓眼识及相应法缘色,耳识及相应法缘声,鼻识及相应法缘香,舌识及相应法缘味,身识及相应法缘触,意识及相应法缘法。眼色眼识,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故说一切法是心心..
所结事
【所结事】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二页云:诸结所缘,名所结事。所以者何?由爱恚等,各于所缘,随相差别而和合故。
所为取
【所为取】 p0737 瑜伽八十九卷十一页云:问:何所为取?答:为得诸欲,及为受用,故起初取。由贪利养,及以恭敬,增上力故;或为诘责他所立论,或为免脱他所征难;起第二取。奢摩他支为所依止,为所建立,为欲往趣世间离欲,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三摩钵底,起第三取。为欲随说分别所计作业受果所有士夫..
所亲昵
【所亲昵】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所亲昵者:谓是过去诸顾恋爱所随处故。
所爱乐
【所爱乐】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所爱乐者:谓是现在诸欣喜爱所随处故。
所迷闷
【所迷闷】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所迷闷者:不能于中观察功德,及过失故。
所贪着
【所贪着】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所贪著者:是躭乐心所居处故。
所缚着
【所缚着】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所缚著者:是贪瞋痴所居处故。
所希求
【所希求】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所希求者:能生爱故。
阿罗汉退失现法乐住
【阿罗汉退失现法乐住】 p0782 瑜伽五十一卷十九页云:问:如世尊言:我说阿罗汉苾刍、于四种增上心法现法安乐住中,随一而退。若彼一切染污种子,皆已永害;云何复起下地烦恼?若不复起;彼云何退?答:退、有二种。一者、断退,二者、住退。言断退者,唯是异生。言住退者,是诸圣者,亦是异生。若世..
无心睡眠与无心闷绝
【无心睡眠与无心闷绝】 p1093成唯识论七卷十页云:无心睡眠与闷绝者:谓有极重睡眠闷绝、令前六识皆不现行。疲极等缘所引身位、违前六识,故名极重睡眠。此睡眠时、虽无彼体;而由彼似彼故,假说彼名。风热等缘所引身位,亦违六识,故名极重闷绝。或此俱是触处少分。..
德无垢女经
(经名)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大宝积经二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辩会第三十三之异译。
都萨罗
(地名)城名。慧苑音义下曰:都萨罗者,都谓都罗,此云喜也。萨罗者,此云出生也,言此城中出无量欢喜之事故,名之为城名也。梵Turasāra。
提点
(职位)禅林之职名。司金谷者。库司知事之外有此职。原为宋朝官职之名。提点者,提举点检其事使无尘滞也。见象器笺七。
婆多诃弥尸
意译无根。即谓无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释摩诃衍论卷十(大三二·六六四下):“其心专一,不能分别应作、不应作,如婆多诃弥尸人。” p4453
贪病
三病之一。贪爱之心,能病恼有情,害出世之善心。修不净观可对治之。[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九](参阅“三病”600) p4793
得髓
谓得玄理之极致。与“得证”同义。即内心洞彻明晰而证悟佛法大道之真意。原为我国禅宗初祖菩提达磨印证慧可之语。据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达磨章载,一日,达磨见付法时机成熟,遂令道副、尼总持、道育、慧司等四位门人各呈所解。道副以下三人各呈所解,达磨分别以“汝得吾皮”、“汝得吾肉”、“汝得吾骨..
悲华经
(经名)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宝海梵志,劝无诤念王及其千子诣宝藏如来所,发无上心,使各取净土。无诤念王受无量寿佛之记,王之第一子,受观世音之记,第二子受大势至之记,乃至千子悉受记也。
无胜国
(界名)释迦如来之净土也。涅槃经二十四曰: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四十二恒河沙等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无胜。彼土何故名曰无胜?其土所有严丽之事,悉皆平等无有高下,犹如西方安乐世界,亦如东方满月世界。我于彼土出现于世,为化众生故,于此土阎浮提中现转法轮。..
无分别法
(术语)诸法实相之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云无分别法。法华经方便品曰: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
菩萨乘
(术语)五乘之一。修六度之行,圆满二利,而到佛果之乘教也。
帽子
略作帽。又称头巾、头袖、禅巾、菩萨巾。即冬季僧侣头上所戴布制之物。据四分律卷四十载,佛允许比丘于冬寒时以毳或劫贝(棉类)裹头;后世袭用之。我国南朝萧齐时代,宝志始冠布帽,后世遂称为志公帽,广用于禅林中。有关布帽(即志公帽)之制,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唐代疏山光仁传载,头巾长度为一尺五..
普化寺
位于山西五台山台怀镇东隅山麓。创建年代不详,明清时重修,民国初年增建玉皇阁,故又称玉皇庙。寺区林荫蔽日,风景优美。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廊庑,左右还有禅堂、僧舍、吕祖阁等建筑。天王殿四周镶镂花卉、人物及佛传故事,殿内供奉弥勒、韦陀及四大天王;大雄宝殿正面为..
无间道
梵语ānantarya-mārga,巴利语 ānantarika-magga。指开始断除所应断除之烦恼,而不为烦恼所障碍之修行,由此可无间隔地进入解脱道。又作无碍道。四道之一。乃正断除烦恼之位,生起于加行道之后,而在解脱道之前。俱舍论卷二十五(大二九·一三二上):“无间道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凡烦恼皆于无..
善见天
(界名)五净居天之一。在色界第四禅。定力胜而见清彻,故曰善见。又帝释所居善见城之宫殿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