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麽叫「罗汉斋」?
罗汉斋就是罗汉菜,就是比平常吃的菜要稍微好一点的菜。平常大众吃的菜,或者只是单调的一种菜,放水、放油、放盐就下去煮,谈不上是美味。而罗汉菜就有所不同,它是由好多样菜混合去煮,最后煮出特殊的味道来。
过去丛林裡作罗汉菜,食材有大白菜、黄芽菜、冻豆腐、粉丝、油条等等,这许多东西合起来煮,把它滚得很烂、很熟,吃起来真是又香又营养。

罗汉斋就是罗汉菜,就是比平常吃的菜要稍微好一点的菜。平常大众吃的菜,或者只是单调的一种菜,放水、放油、放盐就下去煮,谈不上是美味。而罗汉菜就有所不同,它是由好多样菜混合去煮,最后煮出特殊的味道来。
过去丛林裡作罗汉菜,食材有大白菜、黄芽菜、冻豆腐、粉丝、油条等等,这许多东西合起来煮,把它滚得很烂、很熟,吃起来真是又香又营养。
"分别"是指虚妄分别,简单来说,即执著名(名称名字)言(语言文字)概念来看世间,离名言概念,则无分别。如果了彻空性,心无分别,则为无分别智。分别很难称之为智的。分别,是指的我们众生迷惑颠倒而起的分别心。因此分别颠倒,故而于一切事相,以为真实,不断地攀缘取舍,不断地有为造作。于六道之中,..
瑜伽十一卷三页云:复次于诸静虑等至障中,略有五盖。将证彼时,能为障碍。何等为五?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惛沉睡眠盖,四、掉举恶作盖,五、疑盖。(一)贪欲。贪什么?贪,不是单单是个“贪”,是贪欲。这个“欲”是最坏的一个东西,也是一个最好的东西。凡事都有两面的,你不要看成一面。怎么是..
一,色。就是指物质。是一切有形态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聚合,就叫色蕴。色蕴包括内色和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色蕴又可分为地、水、火、风四大基本属性,相当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有物质现象都是由这四大和合而生的现象。..
什么叫净土?净土就是指深信切愿,执持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明确界定这个位,不是去谈玄说妙,说什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你谈这个,你缺乏信愿。那什么叫有禅呢?有禅就是一个学人知道有向上一事,知道有佛性这个事情,知道这是生命当中最真实的价值目标,然后他就开始去参究,参究的力量到..
观音菩萨脱去凡胎,一路上脚踏浮云,一直飞到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此处真是人间圣境,不同凡俗。四周长满奇花异草,开满白莲花的池塘飘出缕缕清香。紫林中有一座莲台,观音菩萨便趺坐上莲台,这一天正好是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和龙女、善财童子居于紫竹林中。一天,观音菩萨听说中州地区民风很不好,..
达真堪布:什么叫弘法? 问:把建的寺院建得很大,把佛像造成世界第一高,这是不是弘法?达真堪布:不是。法只有两种:教法和证法。教法指经、论、律三藏;证法指戒、定、慧三学。弘法就要弘扬教法和证法。三藏是为了三学。通过传讲三藏的内容,让大家了解诸法的实相真理,使众生在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
斋是斋心,就是清净心的意思。斋与素食没有关系。斋是过中不食,不能讲过午不食,因为午时指十一点至一点,斋是过了日中不能再吃。在家同修守八关斋戒,着重在斋,斋是修清净心。人要保养身体,身体好才能精进修行。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十斋日修定,食物的需要量就减少,摄取的养分仍然足够。若妄念..
什么叫养生,扎一针一天有效的叫做激素;几天见效的叫做药;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没有任何副作用才叫养生。治病花钱,钱是费纸!养生花钱,产生价值!现在养生与不养生的人10年以后比,别人老去了10岁,你还是10年前的你!这就是价值!花钱养生,你获得了健康和幸福!永远离不开病痛!健康幸..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什么东西呢?饮食,吃的东西;财物,常住的财物。所以没出家的人在庙上住,一定要给供养的。你没有给供养,譬如住了几天,或者住了一个时期,就这么走了,也不供养常住一点钱,这就叫「侵损常住」,将来会堕地狱的。怎么叫不侵损常住呢?譬如在庙上..
过去未来都不想,就是现在唯一的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就清净了。忏悔的内涵,就是把布袋里面的东西通通倒出来,布袋就轻松了,清净了。所以忏悔是讨回良心!把自己的良心翻出来,内心就清净了,忏是把罪过倒出来,悔是要改过自新,也叫断一切恶。真忏悔就要断一切恶,但是我们有些菩萨天天忏悔,..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百只大雁落入罗网中,都被猎人所杀。这五百只大雁由于喜好听闻佛法,死后一齐转生忉利..
同修:看了好多书,想了解什么叫成就?怎么才能不退转?师:不能再看了。佛经虽然浩如烟海,但是有一个规律:任何一部经都能圆满成佛。如果我们把所有经典都看完以后,那就不能成佛了。不是说经典不好,而是你不能吸收里面的养分。佛说一会儿空、一会儿有;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你就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哪个是..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这句话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有时候没什么道理存在,但是事实上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你有很多的钱财,但是一直守着自己的钱财,一直到死亡,对钱财的执念太深,但是带不走。一起欣赏下佛教故事:守金不舍堕蛇身。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很喜爱黄金的人。每天天色微亮,..
所以我说什么叫真学佛,什么叫假学佛,我给你们说几个标准,你衡量衡量。第一个,你学佛学到现在,你是愈学烦恼愈少,快乐愈多,还是学到现在烦恼还是那么多,没有品尝到学佛的快乐?这是一个很根本的衡量标准。如果说我学佛,我正在念着佛,我磕着头,我读着经,但是我烦恼还照样多多,那你得反省反省..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国王召来了大臣们,一起“研究研究”。华丽的手巾一个传过一个,每个大臣都大叹稀有难得,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手巾传着传着,大臣们终于有了结论:这一定是天赐华巾,这是国王英明,国家将要强盛的预兆。每一个大臣都肯定地这..
指檀那(布施)波罗蜜、尸罗(戒)波罗蜜、羼提(忍辱)波罗蜜、毗梨耶(精进)波罗蜜、禅(静虑)波罗蜜。即六波罗蜜中,除般若(智慧)波罗蜜外之其余五者。此五种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有主从关系,由般若之功德,可得其他五种波罗蜜。 p1116 ..
我国称彗星、流星之类为天狗,印度则将彗星称为忧流迦(梵 Ulkā),故正法念处经卷十九畜生品之注,以梵语忧流迦配当天狗。又据山海经卷二载,天狗为怪兽名,其状如狸而首白,其音如榴榴,可御祸凶。日本自中古以来,民间视天狗为天魔之一种,谓天狗住于深山,为人形、高鼻而有翼,飞行自在,着僧服或..
禅宗公案名。又作巴陵三句。指岳州巴陵颢鉴禅师用以提撕学人,令彼等转迷开悟之三句话。即“银碗里盛雪”、“珊瑚枝枝撑着月”、“鸡寒上机,鸭寒下水”等三句。人天眼目卷二(大四八·三一三上):“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陵云:‘银碗里盛雪。’问:‘如何是吹毛剑?’陵云:‘珊瑚枝枝撑着月..
禅林用语。又作把鼻、巴臂、把臂。巴即把,鼻指牛鼻。即穿绳于牛鼻,以牵制之。其后转为可把持之处,犹言根据、把柄。碧岩录第三则(大四八·一四二下):“只如马大师如此道,意在什么处?有底云:‘点平胃散一盏来。’有什么巴鼻?到这里作么生得平稳去?”[碧岩集普照序] p1390 ..
与出离同义。要,含有愿、要道之意,故世多称“出离之要道”、“出离生死之要法”等语。长阿含卷十三阿摩昼经(大一·八八上):“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梵nissarana)为上,演布清净。”中阿含卷十九梵天请佛经(大一·五四七上):“此处出要,此出要更无出要过其上,有胜有妙有最者。”十地经..
(人名)明州天章应庵禅师。名昙华。嗣法于虎丘隆禅师,宋孝宗隆兴元年寂。见稽古略四。
【苦出离依受】 p0847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三页云:问:若尔;一切苦受,皆应名耽嗜依。皆能与爱,或一切烦恼,为安足处故。又如品类足说:云何耽嗜依法?谓有漏法。云何出离依法?谓无漏法。何故此中说有苦出离依受耶?答:苦受、虽有漏;而有少出离依性。依彼故说苦出离依受。谓彼、有与烦恼相违,..
【苦谛有二种】 p0847 显扬二卷一页云:苦谛者:此有二种。一、世俗谛所摄,二、胜义谛所摄。世俗谛所摄者:如经中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胜义谛所摄者:如经中说:略摄一切五取蕴苦。..
【持种心证】 p0849 成唯识论三卷十五页云: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心。若无此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谓诸转识、在灭定等、有间断故;根、境、作意、善等类别,易脱起故;如电光等,不坚住故;非可熏习,不能持种,非染净种所集起心。此识、一类,恒无间断;如苣蕂等,坚住可熏..
【信解不思议】 p0870 显扬三卷九页云:信解不思议者:谓诸菩萨、于难思处,已得信解。广说如经。若欲略说此信解相;谓于最极甚深所知之义,已入地诸菩萨及诸如来所行境界,及于诸佛菩萨最极广大威德,起淳直信;此难思议,非拟度境界。既了达已,而生信解。..
【信差别有三种】 p0870 成唯识论六卷一页云: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对治彼不信心,爱乐证修世出世善。..
【信胜解补特伽罗】 p0870 瑜伽二十六卷四页云:云何信胜解补特伽罗?谓即随信行补特伽罗、因他教授教诫,于沙门果,得触证时;名信胜解补特伽罗。二解 集论七卷十一页云:何等信胜解补特伽罗?谓随信行已至果位。三解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二页云:云何信胜解补特伽罗?答:即随信行补特伽罗、得道类智故..
【表业三种】 p0794 瑜伽五十三卷一页云:复次云何表业?谓略有三种。一、染污,二、善,三、无记。若于身语意十不善业道,不离现行增上力故,所有身语表业,名染污表业。若即于彼,誓受远离,所有身语表业,名善表业。若诸威仪路,工巧处,一分所有身语表业,名无记表业。若有不欲表示于他,唯自起心..
【念遍觉支】 p0804 显扬二卷十四页云:一、念遍觉支。谓由世间道,得备善力,见道现前。由先修习世间念遍觉支,引得出世无功用无分别;于谛明了,于谛不忘。
【遂求慧】 p1247瑜伽四十三卷七页云:云何菩萨遂求慧?当知此慧、略有八种。一、依法异门智。所谓菩萨法无碍慧。二、依法相智。所谓菩萨义无碍慧。三、依法释辞智。所谓菩萨释辞无碍慧。四、依法品类句差别智。所谓菩萨辩才无碍慧。五、菩萨一切摧伏他论慧。六、菩萨一切成立自论慧。七、菩萨一切正训..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