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怎么办呢?
答:他人信不信三宝,是他们的业力、因缘及个人自由,与你无关。要遇上三宝及依止三宝,不单是因缘际遇及个人选择,还要有一定福报,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福报。家人不信三宝,你可以尝试为他们讲说一点佛法,最重要的是先修好自己,以自己的改变作无言的开示。你绝不应该强逼家人信佛,也不要对他们不信而生嗔心或因为你的信仰而令他们生嗔。

问: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怎么办呢?
答:他人信不信三宝,是他们的业力、因缘及个人自由,与你无关。要遇上三宝及依止三宝,不单是因缘际遇及个人选择,还要有一定福报,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福报。家人不信三宝,你可以尝试为他们讲说一点佛法,最重要的是先修好自己,以自己的改变作无言的开示。你绝不应该强逼家人信佛,也不要对他们不信而生嗔心或因为你的信仰而令他们生嗔。

五戒八戒,为在家二戒。佛为在家信佛者,制此二戒也:一、五戒 五戒为尽形寿之戒,故但禁邪淫。二、八戒 八戒为一夕一夜之戒,故总禁淫。
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信三宝者:一、信佛 信佛为大导师,堪作依止,不信其余邪师。二、信法 信法可依之修行,不信其余邪法。三、信僧 信僧可为同行师友,不信其余外道邪众。
又名三念处,佛大慈大悲,为了摄化众生,时常安住在三种之念中。第一念住是众生信佛佛也不生欢喜心,而恒常不变的安住在正念与正智中;第二念住是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忧恼心,而恒常不变的安住在正念与正智之中;第三念住是同时有一类众生信佛一类众生不信佛,佛知道了也不生欢喜与忧戚心,而恒常不变的..
释法进。不知氏族。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精诚谦恪为务。惟业坐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老虎繞于左右。师语。勿泄其相也。后教水观。家人取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着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具问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
仪光禅师。住青龙寺。行业至高。有朝士妻丧请师至家修福。师住其家数日。居于庑前大申供养。俗每人死谒巫。巫即言。其杀出日必有妨害。死家多出避之。其夜朝士家皆出北门。潜去不告师。师但于堂前明灯读经。弟子十一人侍之。夜将半闻堂中人起取衣服开门声。有一妇人出堂便往厨中营食汲水吹火。师以为家..
释法进。不知氏族。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精诚谦恪为务。唯业坐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老虎绕于左右。师语勿泄其相也。后教水观。家人取柴见绳状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着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问其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家人..
子题:在家人五戒、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行事钞·导俗化方篇:“智论,戒师应语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优婆塞说五戒法相,汝当听受。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能。尽形寿不盗,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能。尽形寿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并..
子题:扫佛地得五福、不犯佛僧物等皆生不动国、弗婆提、瞿陀尼、兜率天、郁单曰、炎摩天行事钞·僧像致敬篇:“(一、无垢女经)无垢清信女问经云,未知扫佛塔地,有何善报?四相涂治,华香供养,复何福报?禅修梵行,三归五戒,复得何报?佛告女言,扫佛地得五福:一、自心清净,他人见已,亦生净心;..
虔敬信佛者,写经时,每书一字,必礼拜三次。此外,于雕刻佛像时,亦有一刀三礼之习。 p37
[出起信论]一信根本谓真如之汉。诸佛所师。众行之源。能爱乐者。即是信于根本。故云信根本。二信佛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三信法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四信僧谓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求学其道。故云信僧。..
管好自己就是管好世界——《洞见宇宙的奥秘》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人生无常,修行就应该舍弃家庭、放下一切吗?不是。重要的不在修行本身,而在修行的目的与方式。人就应该过人的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两者双运。四法印人人都在用,但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四法印用得好,人的生活..
孝道一直以来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佛法教育的大根本,一切福慧皆由孝字得,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佛教把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道,一种是出世的至孝。世间的孝分为三种。第一养父母之身:《劝发菩提心》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父母..
从轮回的眼光看,我们和父母、孩子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只是因为业缘才走到一起。其中有善缘,也有恶缘。 如果是善缘,就会相互增上,给彼此带来利益和快乐,应该心怀感恩和珍惜,继续营造善缘。如果是恶缘,就会相互折磨,给彼此带来损恼和痛苦,要在接纳的前提下,努力化解并改变对立,不让这种恶缘..
人生有什么理由可以开心呢?没理由,怎么样,我就不能开心吗?一定要找个理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什么意思?心里没事啊!所以才开心。你看那开心很快乐的人,一定就是忘掉什么事了。他一想到,不行了,我还有事。脸马上拉下来。所以若无闲事挂心头,我..
问: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弟子应该怎样做呢?答:你接触净土法门,通过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处,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净土法门,同获法益,这个心是良苦的,但要观察时..
居士: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弟子应该怎样做呢?大安法师:你接触净土法门,通过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处,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净土法门,这个心是良苦的,但要观察时节因缘,不可..
怎么去“不行恶法”?怎么去断贪瞋痴呢?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月称菩萨说过:当知惑次第,修持对治法,方能治烦恼,如医治疾病。好像医生去帮人治病一样,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么病。同样的我们要对治烦恼,首先也要能够知道这个烦恼的次第,施设对治的方便。在《四百论·明断烦恼方便品第..
问题:我每天一有时间就会抄经,抄了很多《心经》。书写不美观、自己写的不满意的经书怎么处理呢?可以把它烧掉吗?明海法师:烧掉是不可以的。因为烧掉就是毁经,就会有毁经、破坏经典的业。事实上焚烧经典真的不可以,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抄完经后就把它烧掉了。有一个最好的方法:你去打听哪个寺..
周老师出身于一个非常贫寒的家庭,他的祖父母甚至穷到无以立锥之地,家里只有一个碗、半个锅。锅是破了一半的,煮饭要把锅放倾斜才能够煮。周老师腾达以后,在他家和所有孩子的家都挂了一个匾额,“半锅一碗之堂”,半个锅,一个碗的地方,提醒孩子要惜福,不要腾达后就糟蹋。也以“半锅一碗之堂”的匾..
人的生活包含两大部分:现实的生活与梦里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有形的人世间,元神与身体是主要参与者,元神发出思维,控制身体,产生各种行为活动。当然,此时元神也会受到另外空间的生命成份的影响。在梦里生活中,发生在无形的另外空间,无形的生命成份是主要参与者。各种生命成份在各自的生..
盐是厨房中最常见的调味品。随着人们对营养的重视,最普通的盐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营养盐。“营养盐其实全名叫营养强化盐,是添加一种或者几种营养强化剂的食盐。”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缺啥补啥”是选择营养盐的主要方法,推荐中国人多选低钠盐。血压高选低钠盐。..
达真堪布:过年了如何饶益家人?菩萨戒里有一类是“饶益有情戒”。快过年了,全家团圆,你的这些家人也是有情。你去饶益他们,让他们满意,多做家务、多干活,让他们高兴,这也是一种菩萨行。 修行上很多的违缘都来自于家庭内部。与家人相处好了,他们也不会给你制造麻烦,甚至还会帮助你、支持你;如果..
金刚界曼陀罗;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五方佛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佛部)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金刚部)阿閦佛(不动如来)、南方(宝部)宝生佛、西方(莲花部)阿弥陀佛、北方(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五方男性佛是我们五蕴的清净面,..
怎样戒杀呢?上自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能有意杀,教他杀,随喜赞叹杀;被杀的众生肉,都不应吃。当念众生如父母,如同六亲眷属,如同自己身体,等无差别。古人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菩萨戒中就有一条“不食肉戒”,因..
五戒十善,大家都知道不需要讲解,可是“三岁孩童都道得,八十公公行不得”。纵然有人行得,但要做得圆圆满满,却是很难办到。佛法,是重修证的,不是知道一些就算数的,如能依教奉行,则功德无量,知而不行,则等于无知。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我们平时念经念佛念咒,口中非常熟练地就念了出来,可是心里照样妄想纷飞,这样就得不到法益。为什么是这样,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状况就是意识心对于所念诵和背诵的内容已经很熟练,记忆力也非常好,可以不经过意根的深细思量就可以流利地诵出来。这样意根闲着无事,就..
1、去除妄念的方法,首先要从主体入手。主体的情感是决定往年的基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情,最起码知道换位思考,这样的健康心态才能去除妄念。2、主体的心情受多方面的控制,尽量的除去自我。去除妄念,所白了就是去除自己的感情,就是主观感觉。深刻理解感..
“起灭、自灭、定灭,皆是妄念自灭,随妄本净。”妄念能生起,就能灭掉。灭掉的形式有三种:“起灭、自灭、定灭”。起灭:后一个妄念生起,就灭掉了前一个妄念;自灭:妄念自己灭掉了;定灭:做功夫入定,将妄念消灭。这几种妄念消灭的方式,有快慢之不同,有力量大小之差别。不论用什么办法消灭它,都是..
《大藏经》中记载了韦陀菩萨的生平简历。韦陀菩萨生日为农历六月初三,常在娑婆世界,拥有三洲大法轮。其前世18世为将军,54世为宰相。做过许多好事,比如造亭挖井、修桥铺路,竖佛像,赠僧衣等等。他手持一条重达八万四千斤的金刚降魔杵,头戴凤翅兜鍪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锁子甲,拥有金刚不坏之..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