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一回举着一回新
禅林用语。谓相同之一句话,每回拈提起,皆有不同于前一回之体悟。又作一回拈出一回新。碧岩录第三十则(大四八·一六九下):“镇州出大萝卜(天下人知,切忌道着!一回举着一回新),天下衲僧取则。” p35 ..
遮阅那
【遮阅那】或云曷啰阇,此云王。萨遮经云:王者民之父母,以法摄护众生,令安乐故。白虎通曰: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孔氏传曰:辩,治也。吴楚之君,僭号称王,仲尼正名,以周天子为天王。故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韩诗外传曰:君者,群也。能群天..
轮王四德
[出楼炭经]一大富谓转轮王。有珍宝田宅。奴婢珠玉。象马众多。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一德。二端正姝好谓转轮王。端正姝好。颜色无比。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二德。三无疾病谓转轮王。常安隐无病。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三德。四长寿谓转轮王。常安隐长寿。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四..
公案
中峰〈山房夜话〉云:“或问:佛祖机缘,世称公案者何耶?幻曰:公案,乃喻乎公府之案牍也。法之所在,而王道之治乱实系焉。公者,乃圣贤一其辙,天下同其途之至理也;案者,乃记圣贤为理之正文也。凡有天下者,未尝无公府;有公府者,未尝无案牍。盖欲取以为法,而断天下之不正者也。公案行则理法用,..
觉皇
(术语)如云觉王,谓佛也。释门正统八曰:觉皇盛心,其欲跻天下于仁寿者。

所有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 净 界前面说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让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应该判断要往东边去、还是往西边去,要做一个方向的引导。当然,所有的功德,应该是智慧最重要。因为,你的抉择、判断力,如果一念的差错,那么可能会让自己前功尽弃。我们讲一个小故..

常福法师:所有的恶报都是来自于我们内心中的恶业感召
阿弥陀佛。七月半,在中国来讲叫中元节,在印度则被称为佛欢喜日,我们中国人把它当作是鬼节,其实不是鬼节,而是僧众们结夏的最后一天,僧众们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修行,修证,忏悔,很多人都在这一天得以悟道,证到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果位,所以居士们会在这一天来到寺院供养三宝,供..

大安法师:把所有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总有修行的种种科目,这里就列举几种实际的行持。凡诵经,无论读诵何种大乘经典;持咒,像《楞严咒》、《大悲咒》、《往生咒》等等;礼拜,每天都得拜佛;忏悔,我们都有忏悔之法,有事忏,有理忏,作法忏,以及在世间上我们做种种的慈善的功德,比如有种种灾难,地震,海啸,火..

有一种悲心:倒驾慈航
有一种悲心:倒驾慈航传喜法师在宇宙间,有一种能量,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这是圣贤不忍众生苦的情怀。这大悲力量的人格化,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十方一切诸佛的悲心。她是佛,是一切诸佛的悲心应化在人间的过去正法明如来,不忍众生苦,倒驾慈航,乘愿来度我们这些生死的具缚凡夫..

路行天下无人信
义玄道流,山僧佛法的的相承①,从麻谷和尚②、丹霞和尚③、道一和尚④、庐山拽石头和尚⑤与石巩和尚⑥,一路行遍天下,无人信得,尽皆起谤。如道一和尚用处,纯一无杂,学人三百五百,尽皆不见他意;如庐山和尚,自在真正,顺逆用处,学人不测涯际,悉皆茫然;如丹霞和尚,玩珠隐显⑦,学人来者皆悉被..

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法理
印 光【原文】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见其因犯制戒之迹。不知乃大权菩萨,欲佛制戒以淑后世,遂现作不如法相,以启如来立制以垂范耳。由其未明此理,唯据近迹。遂谓如来在世,佛诸弟子多有不如法者。从兹起邪见以藐视僧伦,则其罪不小。二则律藏中事,唯僧知之。倘令未为僧者阅之..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
圣严法师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让忍耐、不与人争;而且要默默努力付出,别问成果如何;更不应该常常跑到老板面前报告自己做了什么好事。这跟现实社会的成功术似乎刚好相反,是不是佛教的道理太不切实际了?所谓默默努力,在我看来,这种做事的态度和想法表面上看,..

陈大惠:曾经的风尘女,劝诫天下所有虚荣女子
过去,一个堕入风尘的女子,虚荣、羞耻、自卑、淫乱、恐惧,不堪回首的生活;现在,她说,只要还有执迷不悟的女孩子,不顾人格,贪图享受,堕落风尘,那是往火坑里跳啊,只要世间还有一个这样的女孩子,她就要上去讲,就要救她们!父母间的频繁争吵和战争,让她的人性从小就扭曲了陈大惠:一个苦果总有..

所有美容法,诵经为第一
每个人都想要健康,也用尽了各种方法。但告诉各位,现在市场上各种养生法,对的几乎很少。比如艾灸,火疗,拔罐,还有原始点,还有各种营养套餐。反正琳琅满目。但都无法切中要害。想要健康,先要懂得人的身体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人体是个很精密的接收器和放射器。现在的营养学把人当成一个物质体,好..

如何将一天所有的行为转化为道用
此处介绍的行为转为道用法门,既有显宗的方法,也有密宗的方法,故而称为显密双运的行为转为道用。每天从早上醒来开始,到最后晚上睡觉,如何将一天所有的行为都转为道用呢?1.苏醒早上刚刚从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看到世界的时候,该怎么发愿呢?平时我们从睡眠中醒过来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睡眼朦胧..

天下事皆有因缘
◎ 印 光【原文】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义当从亲之命。又欲为人徒,犹当从师之命。然父母为子谋者,或有不当,以恩爱重而或有偏..

色字头上一把刀,会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
中国人为什么把这个财物称为身外之物?因为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一天天的衰老,我们希望它很健康,但是还经常的得病,我们希望我们的头脑很聪明,记忆力特好,过目不忘,但是它还是那么样的愚钝。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够掌控,对於这些身外之物你又怎么能够控制得了?我们想明白了,觉..

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桑吉平措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写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没有哪次相遇可以准备,没有哪次重逢可以预演。生命是一场情理之中的意外。修行就是修炼一颗感恩的心。人,空手而来,空手而回,一切都是世界的恩赐。这些恩赐没有一样..

李炳南:天下父母疼小儿
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健在时,吾人不能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要体念父母的心情。因为「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时时关心孩子,即使孩子做得很好,父母也一样挂念不下,所以见到孩子,就说:「瘦了!瘦了!」就是挂心的缘故。周文王「视民如伤」,以保护赤子的心爱他的人民,百姓有土有地,但是在文王的眼中,百姓..

人间天: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缝
我们知道佛陀有四无畏,有智慧的无畏、漏尽的无畏,还有说法无畏,再就是处众无畏。处众无畏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保障。处众无畏是因为要长久行菩萨道,其中的布施、爱语、利行都会促成处众无畏。为什么在大众中会有畏惧呢?首先,在大众中所有遇到的人,都是宿世以来有过渊源的,也就是都有前因的,在大..

刘素云: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身体不健全,特别是父母年老了,头脑不好用了,脏了、臭了、屎尿都拉床上了、脾气更坏..

天宁梵呗天下宗
◎ 德 祥佛教传入江苏常州,始于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公元 238-250 年)。创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 650-655 年)的天宁寺 ,迄今已有 1300 余年历史。该寺属禅宗临济宗法脉,以禅宗为主,兼修净土,为我国佛教禅宗著名道场。清代,该寺名列东南四大丛林 之首,乾隆六下江南,三度驾临该寺,御书 龙城象..

施巧计平定天下 丑王子复得佳丽(一)
过去世有个遮罗国王,嫡配王后未生后嗣,大王很忧愁,对王后说:“你回到你的娘家,去寻求生育后嗣的法术,让我不再忧愁吧!”王后哭泣着辞别国王,发誓要自杀,准备投身于险峻的悬崖,便独自跑向山林去。天帝释感应到说:“国王的元妃过去世是我的姐姐呀!如今因无嗣要投崖自尽。”心中很悲怆又怜悯,..

施巧计平定天下 丑王子复得佳丽(二)
王后想出了变通之法,让太子的弟弟出宫游览王城,由太子和臣僚们跟随着护从侍卫,王后陪月光妃在楼上观看,她心中暗暗地欢喜。后来,月光妃到宫苑散步,太子登在树上用果子掷在她的背上,月光妃想:“这个人一定是真太子。”夜间,等太子睡熟了,她默默地用火光照明,见到了太子的真实姿态,害怕得乘夜..
施巧计平定天下 丑王子复得佳丽(三)
月光哭泣着说:“愿父王留我再活片刻,重赏募求有智之士,必定会有抵御七国兵患的人!”国王立即召募说:“谁能息此兵祸,我将月光嫁给他为妻,培植他应有的福报。”太子应召说:“赶快造一座高台,我能设法抵御敌军。”高台建成了,太子假装有病,一走路就跌倒在地,一定要月光搀扶他起来,才肯帮助退..

重活一世,得到大武侠系统,里面拥有前世武侠世界中所有的武功
重活一世,得到大武侠系统,里面拥有前世武侠世界中所有的武功哈喽又见面啦,小翻又来推书啦!最近小翻发现很多好看而又紧张刺激的武侠小说,每本都是小翻精心挑选的,希望正在看这篇推荐的小哥哥小姐姐觉得有用的话就帮小编的文章点个赞吧!今天推荐的这些武侠小说可谓是小说里面的巅峰之作了,话不多..

宣化上人:祈愿今生今世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这段开示
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万法王这「阿弥陀佛」虽然只是四个字,可是所有的佛法都在「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里边包括着。释迦牟尼佛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人请法,譬如《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请法,《法华经》是舍利弗尊者请法。唯独这部《弥陀经》是无问而自说,没有人请法。为什麽没有人请法呢?就因为没有人明白这种..
圆满灭
【圆满灭】 p1240集论五卷十三页云:何等圆满故?谓诸无学阿罗汉果摄等所有灭。
希法
【希法】 p0707 显扬六卷八页云:希法者:谓诸经中宣说诸佛及诸弟子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等,共不共功德,及余最胜殊特惊异甚深之法;是为希法。二解 集论七卷二页云:何等希法?若于是处、宣说声闻诸大菩萨及如来等,最极希有甚奇特法。三解 如十二分教中说。四解 大毗婆沙论..
作意处
【作意处】 p0686 此即所知事同分影像之异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