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有人说睡觉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答:「阿弥陀佛」是文字相,是一句佛号,其实佛就是人,因为他慈悲又有智慧,故称为佛。念佛是为了警惕自己,让自己有如佛一样的慈悲,和像佛一样有超越的人生,所以要时时念佛,与佛同住。
睡前当然可以念佛,只是躺在床上时不要念出声来──你如果念出声来,别人如何睡觉?
此外,不要以得失心念佛,念佛但求澄心静虑,身心安定。许多人为求利益、如意而念佛,这种念佛是口念佛,心没念佛。
问:有人说睡觉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答:「阿弥陀佛」是文字相,是一句佛号,其实佛就是人,因为他慈悲又有智慧,故称为佛。念佛是为了警惕自己,让自己有如佛一样的慈悲,和像佛一样有超越的人生,所以要时时念佛,与佛同住。
睡前当然可以念佛,只是躺在床上时不要念出声来──你如果念出声来,别人如何睡觉?
此外,不要以得失心念佛,念佛但求澄心静虑,身心安定。许多人为求利益、如意而念佛,这种念佛是口念佛,心没念佛。
——摘自大安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前面从二十五圆通我们知道,最后文殊菩萨选根偈选择的是耳根圆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哎,这分明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入选了。那讲大势至菩萨这个念性:念的性是有生死的,你生灭的心想得不生灭的..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到它是一个过程,如果到了“以念佛心入无生忍”的时候,这时候是有资格来谈清净心的问题了。当“以众生心忆佛念佛”的时候,这众生心绝对是不清净的。不清净没有关系,我们透过佛号的持名,慢慢地就能够澄浊还返清——它是清水珠嘛。但这确实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很多同修会提问:..
更有效的念佛方法界诠法师念佛方法是指: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
居士:我认为佛教四众弟子,无论出家在家者,都不应做吉凶占卜、预测等事,尤其是把时间和事相说得很具体。请问法师我这个观点对吗?法师:你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作为四众弟子,我们要知道学佛是做什么的?学佛就是要了解这个世间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就是要了解三界六道轮回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学佛..
◎ 蕅 益【原文】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人我是非,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
◎ 广 钦做事要有耐心,把环境擦洗干净,也同样要把自己的心洗涤清净。边做事边念佛,不要放逸,不让它(意识)跑走了,才能达到身口意清净。打妄想或烦恼时,要赶快停止,继续念佛;如妄想继续打,就不要去管它,还是要念佛,才不会退失道心。行住坐卧当不离佛,像印光大师、弘一大师这么有修行的人都还..
五门念佛根据天亲菩萨在《往上论》中说,修念佛法门有五种忆念阿弥陀佛方法。即:(一)礼拜门: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礼拜时,要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以清净身意口三业来礼拜阿弥陀佛,发愿生到他的极乐国土;身业清净要远离杀生,要施无畏于诸众生,大如财宝满地,小如一把草,都不起贪心去取,就算丧..
◎ 大 安 世出世法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专与精。专者用志不分,精者纯而不杂。专精有助于激活潜能,显现不可思议的神妙效应。念佛行门贵在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念佛功夫深浅与专精密切相关。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表明万法归一,契入性海,便可获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国上古《阴符经》中云..
谛闲法师示施圣藏居士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慧能断烦恼。烦恼为生死因。生死为烦恼果。从因结果。果又生因。世世生生。轮回不息。若不依佛法用功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则轮回不绝。出苦无期矣。夫出苦之要有二法门。一者仗自力。二..
问:在家修行没有受过居士戒,如精进念佛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法师开示受居士戒的重要性。大安法师答:就往生这个事情来说,你只要具备信愿持名,都能蒙弥陀愿力加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附加任何的条件。但我们作为学佛人,想要得到三宝的加持,就应该求受三皈依。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心更稳定,具有..
慧净法师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万德之所归,万德之结晶,所以赞叹说万德洪名,也就是三明六通、内证外用,通通包含在这六字名号里面。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有阿弥陀佛的心、有阿弥陀佛的眼、有阿弥陀佛的耳,具有阿弥陀佛的见、闻、知。十方世界,不论任何众生,不论何时、何地、何缘之下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 周安士 一、字少易念,不若经咒之难持。 二、随地可念,不必定在佛前。 三、随时可念,不论早晚闲忙。 四、随人可念,不分贵贱智愚。五、增长福德。 六、消灭重罪。经云: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七、天神恭敬。 八、恶鬼远离。 九、临终往生,必定蒙佛授记。 摘自《西归直指》..
善士问: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平时做人行德积善的关系,不行善积德只念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衍慈法师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行善积德是两回事,我们修行有主行和助行。念佛是主行,要在内心做功夫;行善积德是助行,帮助我们念佛得力。念佛能不能往生,关键在于自己的信愿行够不够虔诚。既然..
我们有的观众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说,你说这个太悬了,我想知道,这个道德跟我有多密切,这个自然规律跟我有多紧的联系。好了,我们举个例子吃饭。我们大家看我们的牙齿,这是天生的,天生的大家一定记得,天然,自然,自然而然,它不是谁设计,不是谁发明的。所以,这些圣贤的教导有一个特点,它不是中..
生命已入倒计时,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试;深信切愿极乐土,发心成就这一世;一分一秒不空过,弥陀圣号口中持;家乡离我本不远,曲伸臂倾到莲池;阿弥陀佛盼儿归,归心似箭不会迟。请广为传播,功德无量!..
◎ 印 光《譬喻经》云:昔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旃檀米斗,二甘露蜜瓶,三珍宝锦囊,四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本求子,何用此物?天神问曰:汝欲得子何为?其人曰:吾欲得子,将来望其养育耳。神曰:斗中之米,取之复盈;甘露瓶中,能消百病;珍宝之囊,用之不竭;七节神杖,以..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八月念佛七法会圣旭法师开示(初六上午) 忏悔念佛前两天跟诸位同修沟通,很多人都认识到过来自己的不是,有些还问我认识以后接下来还要怎么做,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忏悔念佛。我们为什么是凡夫?因为我们迷惑在生死里面。历史圣贤告诉我们的,我们都不学都不要,所以造成生命有障碍。..
念佛层次分明,自己对照自己的心性行。你可以骗其他人,但不要骗了自己。最后哪里也去不了,继续苦海轮回。第一层次:开始修行,口中念佛,有的在寺庙里,参加念佛团,但一会儿,看到一个熟人,立即去打一下招呼。在家里,念一会儿佛,又去看看有没有家务等等,总之,念佛很短时间,就会分心,不一而足..
阿弥陀佛,大家好!有个同修来问我:看到《地藏经》里面讲到地狱的种种痛苦,自己生出厌离心,但是对于念佛方面又没有那么清净,有什么方法呢?还是要分开时间段念比较容易?他说:《无量寿经》里面讲,念《无量寿经》有分早上、中午、晚上,什么时间段念比较好?比较得力呢?《无量寿经》当年释迦牟尼..
莲友问:请问法师,很多学佛人都非常关心因果报应的问题,那么信受弥陀救度的人,他的因果报应的情况是怎么样呢?还请法师开示一下。慧净法师答:信受弥陀救度的人,就是具足“机深信”与“法深信”的人。具足“机深信”就是体悟到:自己是个罪恶深重的生死凡夫,以自己的修行不能解脱自己的生死轮回,..
智者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达真行为分两种:一种是高尚的行为,一种是卑劣的行为。若是你行持高尚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能获得安乐;若是你行持卑劣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会遭受痛苦。其实,一个智者,通过断恶行善,通过正确的取舍,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一个愚者则无法左右自..
紫柏大师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这一句阿弥陀佛,而度苦海。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
智谕法师有些人不知道念佛怎么念。现在我来告诉你,念佛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开,把声音放出来。这时候,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容易得到受用。假使嘴巴张不开,声音放不出来,就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这就得不到受用。怎么说得不受到用呢?因为你的声音灌不满你的耳朵,换句话说,你我声音和你的心相应,自然..
我们虽然发心来到这里,但是有些人是慕名而来,有些人是好奇而来。我对佛教的理解,佛教没有什么奥妙,佛教的最高理念是道破生命、环境、宇宙的微妙,道破出来了就是大彻大悟,破不出来,就是一般凡夫。我原来学过密宗,以为是通过神通广大去理解一切,应该是通过内在的悟道去理解和道破一切。特别是净土法门,它..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念佛即是契理契机之法..
如何舍弃财物放生:银行里的帐号虽然在,你不一定能有福分使用,不要说水火盗贼,冤家债主。就说如果福分不够,肯定是用了一部分,剩下的就当药费和棺材本了。不如在佛国极乐多开帐户,多注资,多积累福分。存钱不如存福。地藏经根本不用全看,就看那句:舍一得万报就够了,然后力行。如同当年六祖也是..
念佛的时候昏沉散乱,如何对制?昏沉起来就要提起精神,心有点不清楚,就要坐好身体,提起精神。假如还不行,可以观想佛两眉之间放光,或者八万四千毛孔放光,光明犹如千百个太阳,光明炽盛,就能对治黑暗的昏沉。实在不行,就揪揪耳朵;还是不行,就别坐着念,可以走着念,走慢了不行,就跑起来念。假..
信愿法师续法大师《阿弥陀经略注》云:详明法利,因果各十。因十益者,谓:一名万德,六时易修,七日得成,一生了办,众罪销灭,诸魔远离,增长善根,横截生死,佛性开显,愿光摄受也。果十益者,谓:三圣来迎,九品生去,莲胎托化,永得不退,国土净严,圣贤伴侣,树林说法,寿命无量,亲蒙佛记,神力..
界诠法师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放下身心来修行。修行大家都想说修行快一点,有什么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搞定。我们无始来造的业多得去,烦恼多得很。什么办法你都要持之以恒,不要贪图快怎么个快法,先要放下我们的身心才可以。我们常常知见太深。怎么知见太深呢?自以为是,..
人与人的互动,首要就是笑容。师父第一次去深圳的时候很开心,对陌生人也笑。对方却不敢笑,第一个人问:“你是做传销的吗?”第二个人问:“你是不是做保险的?”社会化了的人有太多先入为主的判断和戒心。而在大自然中,他想笑就笑,没有任何问题,在动物面前更可以肆意欢笑。你有笑容可以布施——《..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