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五损减
【五损减】 p0257集异门论十三卷二页云:五损减者:云何为五?一者、亲属损减。二者、财富损减。三者、无病损减。四者、戒损减。五者、见损减。亲属损减云何?答:若有亲属,遭诸灾害;谓由王故,贼故,火故,水故,死故。又少亲属,亦得名为亲属损减。如是名为亲属损减。问:何故名为亲属损减?答:以..
五圆满
【五圆满】 p0258集异门论十三卷三页云:五圆满者:云何为五?一者、亲属圆满。二者、财富圆满。三者、无病圆满。四者、戒圆满。五者、见圆满。亲属圆满云何?答:若有亲属,无诸灾害;谓非王故,贼故,火故,水故,死故。又多亲属,亦得名为亲属圆满。如是名为亲属圆满。问:何故名为亲属圆满?答:以..
五种行名为调善
【五种行名为调善】 p0283瑜伽七十一卷八页云:复次有五种行,名为调善。一、感财富行。二、感善趣行。三、感无苦行。四、感自义行。五、感他义行。感财富行者:谓施性福业事。感善趣行者:谓戒性福业事。感无苦行者:谓修性福业事。感自义行者:谓声闻独觉道。感他义行者:谓菩萨道。为得彼故,应修五..

元音老人答:我心中没有妄念,与西方净土有什么两样?
问:我心中没有妄念,与西方净土有什么两样?元音老人答:心体没有两样。因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但有人说大话,心不肯空。事情来了他还著相,著相了就不是净土。。著相生西方,只能是生凡圣同居土。西方有四土的不同,一者,一心用功念佛了但不知一切皆幻现,执为实有,而生事相的净土,亦得极乐庄严的受用。二者心..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人都有知识。“不对啊,我没有知识。”你能走路,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都是知识。学佛修行就要转识成智,现在要把一切念头都转为智慧。虽然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知识,懂得一些皮毛上的东西,懂得世间一些所谓的文化,但是在佛面前,在菩萨面前,这都不..

净土法门法师:佛也没有办法改变因果
【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这一个果报,我想不论是古今中外,所有一切众生都希求的;人人都希求,可是未必人人都能够得到。我们看看现前的社会,夫妻不和,为什么会不和?这里面还有一个重大的因素,就是被第三者挑拨,而自己听了之后,信以为真,不求深入的了解,两个人彼此怀疑、彼此不信任,这就将整..

保护生命与财富的最牛护法
吉祥天母藏语称华丹拉姆,如同马哈拉嘎是男相护法之首一样,是女相护法之首,在藏传佛教各派都备受重视。她不但是释迦牟尼教法的护法,远在迦叶佛时期就是佛陀教法的护法。据说吉祥天母有百名称千名号,很多著名的本尊明妃都是她的化现。比如亥母、阎罗法王明妃杂母支、除障度母及印度教湿婆的妇人邬玛..

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夏丏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但劝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

人应该如何追求财富
人应该如何追求财富◎ 悟 恒原始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钱供养,不能储存,进行一切的买卖、贸易、营利等商业活动(金钱非法的戒律仅适用于出家众,对于在家世俗的信众另当别论);大乘佛教则对财富有更客观和全面的阐释,观点更圆融,充分肯定财富..

宣化上人:为什么学佛法学得很久却都没有相应呢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做。不像世间人,半真半假,有时说点真话,有时说点假话。修道人时时要讲真话,做真事,不打妄语。每一念都要除我们自己的毛病,自己往昔无量劫习气都要改掉,无量劫以来的罪业都要忏悔。为什么学佛法学得很久,却都没有相应呢?就因为保护着我们的过错..

宣化上人:要有正大光明的祈求为人不为己
我觉得中国佛教有很多迷信的色彩存在,有些不合情理的事情,令人起怀疑而不信佛。这种种的地方,必须要改革,如果不大刀阔斧修正一番,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譬如上庙烧香,认为烧香越多,功德也就越多,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给佛上香,表示恭敬之意,只要虔诚上一支香就够了,何必上很多支呢!如果..

印顺法师谈财富——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财富究竟属于谁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一株草,这些(一般看作)自然而有的,都是大家共业所感的,不但是人,也还是畜生等..

行解相应就是说得到行得到
行解相应就是说得到行得到◎ 虚云达摩祖师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行解相应就是说得到行得到。古人有说得到行不到的,亦有行得到说不到的。说属于般若慧解,行属于实相理体,二者圆融无碍,就是行说俱到。小乘守偏空见法身,行人惑未破尽,理未打开,所以说不到五品位后,讲得天花乱坠,行..

大安法师:死亡时能将财富带走吗?
信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请问一位富翁能不能带他的全部财产回去?末学有问过很多人,他们说不能带回去,但是末学觉得能带回去,又能带回来。大安法师:你的“觉得”也有一定道理,财富是可以带回去。但是怎么带回去呢?在生前把所有的财富全都布施掉,他就能够带回去。如果不能布施,他是带不回去的,..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他天天作恶,好像没有报应
1 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到许多作恶的人活得很不错,地位很高,拥有很多的财富,他天天作恶,好像没有报应,他自己也不相信有报应,这什么缘故?这些福报都是他过去生中所培的,他还没有享完,他所造的罪业,果报没有现前。2 为什么罪报没现前?他福报没享完,等到他福报享完之后,这些罪报就现前。罪报现..

心律法师:沉着冷静是人生永远的财富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一些惊险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胜防,能把五尺男儿打垮,甚至改变你的命运。发生在叔叔身上的那件事情,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叔叔只身来到离家500多里的大都市闯荡,在繁华路段,租了几间房子干起了快餐店。由于叔叔的厨艺精湛,服务周到,..

心律法师:有爱,才有财富和成功
有爱,才有财富和成功又到了一年中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高峰时段了。当你准备将简历投递给一家单位的时候,请对这个单位有所了解。希望因此你的职业生涯有个好的开始,并有长远的发展。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否有爱,至关重要。你若不信,请看下面一则故事:一个妇人出门看到三位白须飘然的老者坐在她家前院。妇..

即使没有邪YIN行为,只要起了邪YIN念头也会大大折损福报
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动机的意思——编者),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罪业。下面看《感应篇例证》中的例子:贵溪有位书生叫宋不吝,十五岁时入学,才学出众,但是屡次考试不中,他想自己一生没作过大恶事,为什么这样潦倒,就请张真人代写一篇表章,看一下天榜。这位张真..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量,为什么叫无量无边呢?因为佛没有妄想,佛没有妄想,就无量无边,用哲学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放下有量,你才能拥有无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你必须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就是这个意思。放下有限,..

大愿法师:只要具备这十法来用心治病,就一定能够得到力
在坐禅的时候用心治病,我们要兼具这个十法,有些人会有一点疑虑心,智者大师是很清楚众生的心念的,有些人说:哎呀,一直用心来治病,但是心念力能不能够把这个病治好,会不会有效啊?智者大师就告诉大家说:行者啊,只要具备了这个十法来用心治病,就一定能够得到力。第一个是信,相信用心治病、用息..

宣化上人:他积有功德来生做了皇帝,可是没有过一天好日子
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修道人为什么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为要了苦的缘故。苦了了,便是乐。福,有应享的福和不应享的福。应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来的代价,能够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坐好汽车,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后,就消福了,而在福报的银行就没有存..

宣化上人:为什么说脾气是障道的因缘?怎样做到没有脾气?
一九八三年七月廿五日开示 不但在外边没有脾气,就是在内边也要没有脾气。所谓“烦恼即菩提。”有人问:“不种烦恼,是不是没有菩提?”不是的,烦恼的本身就是菩提。怎样是菩提?就是不生烦恼,所以烦恼即菩提。若是只生烦恼,烦恼的本身仍旧是烦恼,菩提仍旧是菩提,大家不要会错意。对任何人不可以..

宣化上人:怎么才能知道‘我执’破了没有?
何谓我执?就是执著‘我’,这是‘我的’身体、那是‘我的’所有。总而言之,一切以我为前提,把我摆在前边,有我无人,三心没有了,四相没有空。怎么才能知道‘我执’破了没有?这就要从每日起居饮食,以及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上来看。在这种种举动之中,是为自己著想?还是为他人著想?或为道场著..

宣化上人:学佛法不能知过必改等于没有学佛法
各位!修道若是不能改过,就等于没有修道。学佛法不能知过必改,等于没有学佛法。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知道以前所行所作有不对的地方,凡是有这种感觉的人,就是有智慧,将来前途有无量光明。若是不知以前之非,这个人就要糊涂一辈子。图个虚名,就被客尘所迷,这种人多么可怜!我们不..

布施可以得到财富 守戒可以得到快乐
布施可以得到财富守戒可以得到快乐海涛法师1.闻法时,如果心念不集中,就好比把水倒入密闭的容器,一滴水也无法注入的。2.如果不反覆思维它的要点,同时深植于心,就好比把水注入裂壶中。3.或者以烦恼心来听闻开示,就如同把加持过的甘露水注入装有一滴毒液的容器中,甘露染毒后将无法使用。4.佛教在教..

大安法师: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们好像都有一些问题,我好像没什么问题可问,我为什么会是这种状况呢?大安法师答:没有什么问题好问,那很好呀,你是大善根。没有什么问题好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智利根,宿世善根深厚,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乌云,睛空万里;还有一种是下愚,想不..

大安法师: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的整个过程吗?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大安法师答:净土宗也讲见地的,各宗各派都有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我们的知见所能到达的一个地步。我们对净土法门事理因果的了解所引发的信愿,就是净土宗的见地。没有这种见地是很难产生信心的,是很..

陈大惠:自然界没有不知道回馈、感恩的物种
陈大惠:为什么要感恩:自然界没有不知道回馈、感恩的物种这回听明白之后,他彻底老实了,他说,我真得学。他给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我特别想,我知道现在社会问题很多,我这个钱挣到之后,好多时候这个钱很快就没了。我说,对了。《孝经》里面讲了一句话,怎么才能长守富贵呢?叫满而不溢。什么叫满而不溢,这杯水..

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
佛像是木石所造,人心却不是木石。把它当做木头,它就是木头;当做佛像,它就代表着无上的悲智。建造寺庙、塑立佛像、供养宝藏等,都是历代大护法、大居士之力,用以表达内心的信仰。国外最好的东西都用来建造教堂,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庄严的环境中,人们内心的虔诚容易被引发。对佛像应该当做佛来看待..

饭前念供养偈可积累福报!
简易供养偈:临斋时念的供养偈: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可说是修行禅法的灵魂,亦可说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供养佛法僧三宝,是为感恩;供养众生,是为报恩。平常供养三宝,亦同时为了广度众生。三宝接受供养之后,即可以此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便是将自我的所有,转变成为一切众生共享..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