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某种材料去保护另一种东西,这是科学的也是很自然的事。如我们盖高楼往往在墙体外加层保温材料;冬天用编织布或其他东西把花草树木遮盖起来;每台机器都喷上保护漆
相关推荐
八万四千塔
(故事)谓多数之塔婆也。法华经药王品曰: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佛灭后阿输迦王作八万四千塔。
十事非法
(故事)佛灭后一百年,比舍离地方比丘称十个非法,因而引起第二结集之问题也。元来之性质,乃关于律者。
十梦
(故事)讫栗枳王之十梦与不梨先泥(波斯匿)王之十梦也。
九色鹿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之经文极短,为叙述菩萨前世修业之本生故事,旨在教示修忍辱行。此外,康僧会所译之六度集经六卷第五十八则:修凡鹿王之本生故事与本经略同,然六度集经系阐明修精进之要。[开元释教录卷二、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三] p134 ..
天女散华
(故事)维摩经天女散华,华着舍利弗等之体去之而不能去。
五百雁
(故事)五百之雁,闻法而生天上。又有五百之雁,为五百之罗汉。
五百估客
(故事)有五百估客,入海求宝,逢摩竭鱼,中有一优婆塞,念佛而免危难。见智度论七,经律异相四十三。
五百人授记
(故事)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陈如等五百人,授成佛之记。
须达劝化
(故事)须达长者建立祇园精舍时,虽得唯以己之货财办之,而为使众人植福,亦自乘象而劝化人云。见百缘经六。
护鹅
(故事)有比丘知鹅鸟吞宝珠,恐鹅鸟将杀,自负其罪而救鹅。

元音老人:还是劝大家,修净土为妙,不要好高骛远
按:历代祖师大德、乃至禅宗的大德如元音老人、南怀瑾老师,都大力推荐净土法门。我们不要轻视了这个貌似简单的法门。法门无有高下,都无比殊胜,但是众生的根性是不同的,我们不要过高地高估了自己的根性,免得浪费了宝贵的修行时间。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求神通、不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我..

因果故事:色眼看人盲双目,虔心诵经始复明
清朝时,长安城有个读书人名叫方栋,这个人很有点才名,但行为轻佻,不守礼节。每次在路上看见出游的少女,便轻薄尾随在后面。这一年,清明前一天,他偶然在城郊散步。见有一辆小车,四周挂着红色的绣花帏幔。几个青衣丫鬟跟着车子慢慢行走。其中有一个小丫鬟与众不同,她乘坐一匹小马,容貌美极了。方..

这三种话,不要轻易说出口
1、抱怨的话有人说抱怨就像是饮鸩止渴,看似心情得到了片刻的缓解,烦恼却没有得到本质的根治,长此以往只会日渐消极,循环反复只会苦不堪言没有人喜欢听抱怨的话,听起来总是让人心生低落;可却总有人喜欢说抱怨的话,无异于是在掩耳盗铃,纯粹是在自欺欺人2、赌气的话放得开脾气是本能,压得住脾气才..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养死葬都做不到。当这种误解与中国传统中对孝道的尊崇与对家庭的重视相结合,就导致佛教传入中国后始终面临着不孝的指控。事实上,佛教的教义是否真的有失于孝道呢?出家人对于自己..

白衣不要评论僧众
梦参老和尚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是僧众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当成佛弟子,当成僧宝,把一切比丘都当成圣僧..

梦参老和尚:真正想要修行,就不要太贪睡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前面讲了很多;等持,翻寂静。修定行的人应该做些资粮的工作,修的时候,你才容易证..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讲述一件笔者亲身见闻的一家三代因果故事
这是一家三代真实发生的因果故事,连带着邻家的悲剧,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所有的恶业,其最终根源都不外乎贪瞋痴这三毒。这件事发生在笔者同村,知根知底。《太上感应篇》所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总是在想方设法逃避着悲剧,可又有哪一出悲剧不是自己一幕一幕亲自导演的..

五观若明金易化
◎ 虚 云 我今天在过堂的时候,看见各人吃饭,渐渐有些散乱。吃饭时候容易散乱,亦正好对治散乱。世人不知人身之宝贵,《大涅槃经》偈曰: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杂阿含经》曰:大海中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遇出头。复有浮木,只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

冷静思考,不要盲目攀比跟风!
许多人忙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甚至苦不堪言。原因就是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生什么最重要?他们不明白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有价值?人们追求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是很盲目的。就像咕咚来了的寓言中所说:一天早晨,三只兔子在湖边欢快的扑蝴蝶。忽然从湖中传来咕咚的声音,..

执著是妄念的土壤
◎ 济 群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之因?就必须放下对世间的执著。但这些执著是有粘性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需要通过相应的思维和观修来解决。念死无常,就是帮助我们对治执著的有效手段。生命虽然生生不息,但我们现有的这期色身,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家庭多么美满,最终都要两..

纪实因果故事:命运中不孝的轮回
「心上莲花次第开」博客里的「坏了心的大舅」这篇文章的末尾里的这句话也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屋檐沟的水,滴滴落在老地方」不代表我阅读此文时认为有深度的话就只是这一句,只是今天我也不能写偏题了,所以有的话就不在这里引用了。相信看官们能理解的。关于「屋檐沟的水,滴滴落在老地方」这句话我身..

佛菩萨会保佑贪官腐败者吗?
今天有位网友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佛菩萨会保佑贪官、腐败者吗?”针对这位网友的提问,我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我们先说一下官运。官运就是做官的运气,这个运气是非常难得的。大家都想出人头地去当官,家长望子成龙,但是如果没有官运,都是白费。即使你真的很具备当官的能力,没官运照样也不..

成刚法师:不要占他人便宜,被强盗所盗都是所欠,用此法偿还
不予而取,非理而取,不管钱财、物品、名誉、地位、利益等皆属盗。取之无有道理,私自占有,非理越规而取为盗。强行劫夺,潜阴而取者,减损他人的利益,令他人贫困乏少,增益自己,此即是盗,是生死因。欠下物债,贫穷不自在报,是三涂之因。纵然自己有财物,也会被他人劫夺,占有和骗取。取他人身外之..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讲述一件笔者亲身见闻的因果故事
这是一家三代真实发生的因果故事,连带着邻家的悲剧,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所有的恶业,其最终根源都不外乎贪瞋痴这三毒。这件事发生在笔者同村,知根知底。《太上感应篇》所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总是在想方设法逃避着悲剧,可又有哪一出悲剧不是自己一幕一幕亲自导演的..

现实中的邪YIN因果故事
现实中的邪淫因果故事央视12套的《法律讲堂》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其中包含了一个现实中的邪淫因果故事,我把它整理出来,想让大家知道邪淫的果报的确是“从重从快”的。故事发生在江苏的某个城市的一个居民小区,一天小区的居民看到一个中年女人拿着扫帚追打一个年轻女子,年轻女子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后..

修道不要争第一
修道不要争第一◎ 宣化 现在参禅的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作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就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胜负心。所谓: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这首偈颂,是警惕修道..

老禅师的故事二则
自伞自度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如何?禅师道:我走在雨里,你躲在屋檐下,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那个人听禅师这样说,于是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里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你应该可以度我了吧?禅师说道..

胡小林:随缘,但不要自己制造因缘
等待因缘,不要自己制造因缘,自己制造的因缘往往是不好的,不是有个故事吗?说一个乌龟从海边出来了,从海边那个洞里头出来,出来以后一个小孩看见了,一个小孩看见这乌龟以后,他觉得天上有老鹰,因为老鹰吃海龟,他怕这个老鹰吃这个海龟,他就抱起这个海龟,就跑到海里面去,扔到海里了。他特别高兴..

胡小林:对治恶境:黄忠昌居士遭遇的两个小故事
当年我听向小莉馆长跟我说,黄忠昌先生念佛,在她那儿,三年就往生了,他是成就了。他在念佛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位女居士,天津的,也在她那儿一起念佛,男众、女众分成两班。这个女众老到向小莉馆长那儿报告,说黄忠昌对她非礼,「老摸我」。向馆长说:「人家没摸你,人家黄忠昌念佛,人家哪摸你?我们..

千万不要杀生增恶缘
圣宇法师冬至各地都有祭拜祖先的传统,但在美德之中也存在许多以杀生来祭拜的陋习。佛在《地藏经》上就告诫众生:尔所杀害,乃至祭拜,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所以诸位道友,千千万万不要去杀生,你看经文讲得多清楚。杀生祭拜,不但对亡者没有帮助,还增加了亡者的罪业。现在的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