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行为
一天,佛陀来了。他很和蔼,孩子们都喜欢他,争着和他谈话。佛陀的相貌很好,全身放大光明。波迦加很羡慕,他问:我要怎样做才可以像你那样呢?
佛陀告诉他:信佛教,不做恶事,心地好,就可以成佛。波迦加满心欢喜,跟随佛陀学习。
好行为
一天,佛陀来了。他很和蔼,孩子们都喜欢他,争着和他谈话。佛陀的相貌很好,全身放大光明。波迦加很羡慕,他问:我要怎样做才可以像你那样呢?
佛陀告诉他:信佛教,不做恶事,心地好,就可以成佛。波迦加满心欢喜,跟随佛陀学习。
慧光是南北朝时代的义学高僧。俗姓杨,定州(今河北省定县)人,十三岁时,跟随父亲入洛阳,归依了佛陀扇多,不久,佛陀便度他出家,常为人讲经,有圣沙弥之称。佛陀以戒律为智慧的基本,令他先听讲《四分律》。既而回乡,受具足戒。后到洛阳参学,并贯通了南北方言,从事著述。当时译师有菩提流支、勒那..
【一阐提】一阐提,梵语 icchantika 之音译,其原意是‘有欲求之人’,意译为无种性、断善根、不能成佛的众生。《大庄严论经》卷一载有二说:一者有性阐提,借助佛力,终可成佛;二者无性阐提,无论至何时皆不得成佛。《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立有断善阐提,大悲阐提,无性阐提。其中断善阐提乃属有..
是赞叹法华经教旨的话,法华经所说的一实之理,具有圆顿的功德,圆顿就是圆满顿速,功德既然圆满,成佛自然顿超迅速。
是指定与慧相应之一念,亦即理与智相应之一念,这是人快要成佛时的智慧。
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乘是车乘,以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载人至涅槃的彼岸,所以叫做乘。
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菩提心的德名,因为发大菩提心的人,决定成佛。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者,名断善阐提;大悲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至多,故亦成佛无期者,名大悲阐提。
(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余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余界回心之说。故谓一切众生无不成佛者。今举三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七祖佛陀难提尊者。北天竺人。慧解善说胜服当世。初弥遮迦至其国。望雉堞上金色祥云。叹曰。此下必有大士可为法嗣。乃往寻之。果于阛阓中见佛陀难提。而谓之曰。我师提迦多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曰。我灭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名佛陀难提。于此弘法。难提答曰。我思往劫尝献如来宝座。彼因记我。当..
八祖佛陀密多尊者。提伽国人。德力深固善化群生。初难提行化至其国。见一家有白光。谓其徒曰。此有圣人。有口不言。有足不履。及至其舍。长者问其何来。难提即曰。来求弟子。长者曰。我有一子。年五十岁。不言不履。安能给侍。难提曰。真吾弟子。密多遽起礼拜。行七步已口说偈曰。父母非我亲。谁是..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到面然的警告而去请示佛陀,因而佛陀说此施食之法,即说诵施食经咒,解除诸饿鬼痛苦。此经不空译出后,唐末即失传。宋代诸名僧取..
Ba zhengdao佛教教义。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1、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2、正思维。又称正志,即根据四谛的真理进行思维、分别;3、正语。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
Dunwu佛教教义。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而成佛。顿悟之说,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即有速疾解脱顿悟涅槃之语。《菩萨珞璎本业经》卷下佛母品也称听等觉如来说珞璎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唯有..
Foshen佛教术语。原指释迦牟尼之生身。释迦入灭后,其弟子们认为佛陀的特质不止在于觉悟,还应具备多种理想的品质,遂以佛陀能证能显诸法实相之智和所显所证的法理及其所修福德等为佛身;亦有以佛陀所说教法和所制律仪称为佛身。佛身理论的实质是如何评价成佛的意义。历史上的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同样要..
Foxing佛教术语。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另外一些经典主张,并非一切有情都有佛性,有一部分人,由于他们的根器,即使勤修也不能成佛。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诸家依《涅槃经》一般说有三因佛性:1、正因佛性,..
Mohesengqilu佛教戒律书。简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40卷,为印度佛教大众部所传的广律。早在三国魏嘉平二年(250),有昙柯迦罗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戒本》1卷。东晋咸康中又有僧建于月支国得《僧祇尼羯磨》及《戒本》,于升平元年(357)在洛阳译出。但这些译本..
指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之意;系一乘家所倡之说。又作一切皆成佛、一性皆成。与五性各别对称。法相宗等三乘家倡五性各别之说,主张无性有情、定性声闻、定性独觉等三者不能成佛。然大乘宗如天台、华严等,皆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悉能成佛。如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大一二·四八七上):“一切..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乃佛陀为波斯匿王分别一切智及四姓之胜劣所说之经典,现收于大正藏第一册中阿含经卷五十九。 p17
【三藐三佛陀】亦云三耶三菩。秦言正遍知。大论云:是言正遍知一切法。什师言正遍觉也。言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言觉。妙宗云:此之三号,即名三德。今就所观,义当三谛:正遍知,即般若,真谛也;应供,即解脱,俗谛也;如来,即法身,中谛也。故维摩云: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
【佛陀】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后汉郊祀志云:汉言觉也。觉具三义:一者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者觉行圆满,穷源极底,行满果圆。故华严云: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
【提洹竭】或云提和竭罗。此云燃灯。大论云:太子生时,一切身边,光如灯故,故云燃灯,以至成佛,亦名燃灯。镫字,说文从金。徐铉云:锭中置烛,故谓之灯。声类云:有足曰锭,无足曰灯。故瑞应经翻为锭光。摭华云:锭音定,灯属也。古来翻译,回文不同,或云燃灯,或云锭光,语异义同,故须从金。释尊..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捷无碍。初遇婆须蜜,出家受教。既而领徒行化,至提伽国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言讫,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祖曰:「我求侍者。」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
[出楞伽经]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阴苦空。厌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三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种性。故不言也。..
十诵律云七财,财者信等七种出世间之法财也。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一、信财 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故名信财。二、进财 进即精进,谓未能见真谛理,而一心精进,求出离道,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进财。三、戒财 戒即戒律,谓戒为解脱之本,能防身口意之非,止..
《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此经译者的生平事迹不详。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说: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但真诠不谬,岂..
一、即身成佛的语义即身成佛的简单解释是:不须改变现在的肉体,能够成为正知正觉的佛。成佛是学佛的人所期望的唯一目的,无论是学显教或者密教,都希望从生死的凡夫转入到佛果的圣位,不过因为显教和密教在开始发心和修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因此达到这一目的的时间就有迟速不同,而肉体和..
三藏法数云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一、欢喜行 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
成佛时期依教义各不相同:一、依法相所论成菩提道,定满三祇。二、在缘起论,则为不定。三、在法性所论,惟在一念,无时可说。四、就圆融论,一切时分,悉皆不定,念劫圆融,自在无碍。
信即身成佛。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