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转世之说,如何证明? 生命转世、无始无终的观点是一切宗教的基础,也是佛教的思想基础。若转世的观点不能成立,佛教的思想基础就会产生动摇。因此,对生命转世的问题,要从逻辑推理和现实证明生命转世的方法。 (一)生命具有先行同质因。 一切事物都是众缘合成的,事物形成的因缘是‘因’,事物本身是果。事物从本质上分两类,一类是物质,一类是精神。物质实体都是物质的基本分子集聚的物质众缘和合体,精神、意识是以极短的时间为单位的生灭连续不断的‘意识续流’,如河流、电流,前一刹那意识的同质因,后一刹那意识的同质果。刹那意识,前后相续,因果接连不断,便形成了生命意识之流。瓜种生不出豌豆,石头变不成花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事物无因不生,异因也不生。人的意识,也是无因不生,非同质的异因物质也无法生出意识。意识和物质,虽然相依,却非同质。意识中生不出物质,物质中也生不出意识,因果同质性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从因果必然同质之理可以推出,人的意识的前因必然是意识而不是物质。既然人的意识的前因是同质的意识,人在母胎中形成时的第一刹那的意识的前因是从何而来呢?作为人的有形的物质肉体,其同质的物质因来自父母的精血,与肉体相连而性质完全不同的意识,不会没有同质先前因,这先前因若不是前世的最后一刹那意识,还会有什么呢? (二)续流先前因。 意识不是物质分子集合体,而是先后相续不断的续流——意识流。既然意识是续流,不是突然生出,突然灭亡,而是一种与时间相同的无始无终的生灭连续过程,既然是前后相续的过程,怎么会没有先前之流和后续之流,只有现时之流呢?以现实的意识为例也能证明意识先后相续的道理。如识别作用和回忆都离不开先前意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是先后意识连续不断的证明。意识续流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总体意识续流的一个时段,现时生命,从生到死,这一时段也是生命自身总流转过程的一个时段,并非全过程。 (三)习性规则。 生命活动中的每一种重复的实践,会变成习性。
相关推荐

如本法师:淫欲炽盛时,如何离欲?
如果当淫欲炽盛,应以何方便令其离欲?凡夫在修行的历程,尚未证得果位,有时会淫欲炽盛,是在所难免,因为众生所以为众生,就是以淫欲为生命的所依所归,动不动淫欲即时现前,的确难调难伏。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藏经云:贪爱如水,能润生死。由此可见,淫欲的确是生死的泉源,是带..

崇慈法师:如何做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善士问:如何做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崇慈法师答:用佛法的话说,具有智慧、慈悲、心量和长远的眼光,具备这几点,可能就能够走向完美有这个完美的目标了,如果没有前面的这几点,我们讲完美可能是自己都无法承认自己是完美的。..

众生芸芸,如何尽收眼底
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信徒进来参禅。他希望在家众里,也能出几位像苏东坡、王阳明这样的禅者。其中有一位叫王德胜的在家居士,他道心非常坚固,不仅对参禅打坐相当投入,还放下家事眷属,在禅堂里一住就是数年,即使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只是一心参究。有一天,他终于对..

会性法师: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念佛方法
如何在静中念、动中念、顺境念、逆境念、病苦中念直到梦境中念佛?会性法师告诉您在一切境界中念佛方法一:静念关于念佛,我们从静的时候学起,就是说:安静的时候会念佛。若初学念的人,在较吵的地方,较动闹的地方,恐怕他就提不起来念佛。会被外缘的声音、外境所转,心就不能专一,所以希望要找一个较静的地方..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
如何证明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而如何证明一个凡夫行者,真的已经进入学菩萨修六度的行列呢?依《大智度论》说,必须具备五种修行条件,获得五种行道果报,才能证明确实已经发出「菩萨心」,进入佛道最初的行持六度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一定会时时战战兢兢的思考以下五种问题及获得五种菩萨..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三)菩萨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历程?
(三)菩萨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历程?1.菩萨如何深入外布施?一个菩萨行者经过无量劫修学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法门以来,而在菩萨道上,生生世世招感人天富贵的果报,如从六度集经、菩萨本缘经、生经、菩萨本行经等所载菩萨宿世深入‘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的学习过程,就可以清晰地明白,现代人若欲发..

春天如何晒太阳才健康
美容健身:春天如何晒太阳才健康晒头顶补阳气,晒后背脾胃和,晒腿脚除寒气春天如何晒太阳才健康春天来了,虽然近几天遭受极端气温,但寒冷的冬季将很快退去,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让我们尽享春日阳光。春季养阳,多晒晒太阳正好顺应天时。我们都知道晒太阳对身体有很多好处,那您知道怎样晒太阳最防..

本性法师: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学生_如何做个好学生?
为延续、发扬佛陀慈悲精神,福州开元寺于福建师范大学设立励青奖学基金。2011年11月4日,第三届颁奖仪式在福建师大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应林金水先生、王晓德先生、林寿桦先生之邀,与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作些谈心,予冠之名曰:怎样做个好学生。鼓励他们,无论学习、生活、做人、做事,都应..

雕刻生命的花朵
雕刻生命的花朵 一位雕刻大师在经历了半世沧桑之后才得以成名。在每雕刻一件作品时他都用自己的心去雕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雕刻是一项灵魂出窍的工作,如果不用心去雕刻作品,那么即使作品能够得以完成,即使它看上去栩栩如生,人们也会发现这样的作品缺少灵魂。这位雕刻大师的前半生拥有常人难以想..

如何从凡夫变成佛?这三个故事告诉你
一、舍身救人当释迦牟尼还在往劫因位之中,即在还未成佛的遥远过去,曾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有一次,他和五百人入海采宝,获得珍珠宝贝很多,满满地装载了几大船,可是引起海神的愤怒,兴风作浪,白浪若山,眼看着就要翻船,同归于尽。同行的人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仰天哀哭,但又无计可施,无法可..

雪漠:如何鉴别真假善知识?
雪漠:如何鉴别真假善知识?◎陈亦新: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鉴别真假善知识?●雪漠:佛教中有一种鉴别真假善知识的方法。你要看跟他在一起的人,是愈加贪婪、仇恨、愚痴,还是日渐清凉、明白、破执?他们是在升华还是在堕落?这是最主要的。如果一个法越修越傲慢、愚痴、仇恨、贪婪,这种修就没有意义。..

雪漠:文学和艺术如何体现宗教精神?
雪漠:文学和艺术如何体现宗教精神?文学和艺术如何体现宗教精神? ◎田川:我发现您老是谈“存在的理由”,那么,您能不能谈谈香巴噶举存在的理由?●雪漠:确实。前一段时间我老说,中国当代的文学它已经失去了一种存在的理由。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文学精神,这个时代有好多东西可以取代它。文学如果想..

真圆法师答:地藏经是如何或何者传入人间的?
法师吉祥!末学拜读了法师的密教硕士毕业论文,顿有豁然贯通之感。昔佛陀为世间所说难信之法,皆可为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所证明。佛法处处圆通,信斯然。末学从读地藏经入佛门,但一直心存一疑问未解:地藏经是如何或何者传入人间的?经文中佛虽付嘱于定自在王菩萨、普广菩萨、观世音菩萨,但嗣后是如何流布的?此..

如何鉴别真假红珊瑚手串
随着红珊瑚资源的不断枯竭,价格越来越高,市场上造假也越来越猖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鉴别红珊瑚手串的真假性呢?红珊瑚手串真假鉴别:1、看纹理。红珊瑚都有着平行与珊瑚生长方向的纵纹,且排布较为紧密。之外红珊瑚的横截面上有像树的年轮一样的环纹,在肉眼鉴别时要注意看这两种纹理。2、看颜色。红..

红珊瑚饰品如何保养
有时候会听到朋友们说,刚买的红珊瑚饰品怎么配的一段时间就像旧的呢?这个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样是因为红珊瑚是在深海中经历上千年的成长而形成,一朝捞出海面暴露在自然空气中其所含的水分渐渐蒸发流失,极易失去光泽,再加上佩戴时受到人体常温的持续传热,也容易造成水份迅速流失,就像人们的皮肤在..

宣化上人:世人如何发现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现在讲一讲印光老法师,他是陕西人,受戒之后就到普陀山去闭关,他这个闭关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经。他看藏经是毕恭毕敬。端然正坐。到厕所去,要另外换衣服,另外换鞋子。用过厕所,洗净之后,回来又把看经所穿的衣服再穿回来。即使厕所很干净,他都要这么换。穿着看经的衣服不到厕所;厕所穿的衣服,不穿..

济群法师开示如何养生
如何养生济群法师开示健康的生活,关键是知道如何抉择,知道什么该做而什么不该做。因为行为会成为习惯,进而演变为性格和心态,成为左右生命的核心力量。现代人的需求很多,这种过度在乎会使人不知不觉中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固然焦虑,得到后又会因担心失去而恐惧。于是乎,心始终处于动荡和不安之中..

大安法师:如何打开心量?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彻悟禅师语录》大安法师:首先提出众生在认知层面上狭劣的特点:“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我们众生本有的智慧,应该是广大无边的。然而一念无明妄动,我们受俱生我执,受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局限,使我们的知见非常狭小,鼠目寸..

大安法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
问: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百分之百服从,修学成就的关键在于诚敬二字,一切法得诚与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大安法师答:当我们对人、对法都没有智慧的抉择的时候,就马上谈百分之百的服从,这是有风险的。我们百分之百服从的是圣言量,是祖师的思想,这没有风险。这..

年轻人如何净化心灵,克服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
问: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年轻人就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提出几点建议?大安法师答: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思想活跃敏锐,求知欲强,刻苦耐劳,有许多良好的品德。然而生长在这个市场与科技为主干的现代社会,面临着越..

大安法师:白衣如何讲法才如法?
原文编注:1、白衣,在家人的别称。原意为白色之衣,后转指着白衣者,即指在家众。由于印度之在家人皆着白色衣服。因此称在家众为白衣。相对于此,出家众则用染色衣,故称之为缁衣或染衣。——《中华佛教百科全书》2、佛经有五种人说。第一佛自说;第二佛弟子说,像菩萨、阿罗汉、祖师大德等;第三天人..

智敏上师:父母有过错,如何处理才是真正地孝顺父母?
佛法与人情有矛盾时,依戒律,依菩提心来抉择。父母对子女有大恩,当然不能令他受苦。儿子告发了父亲,若被囚,乃至被杀,岂非于心不忍?所述让父亲认识错误而还羊,是可行的,或儿代父赔羊也可行的(父不认错的情况下)。儒家亦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孟子》内设喻舜为天子,..

大安法师:如何摆脱焦躁的心态
问: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事,常常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没有恒心和毅力,最后常常一事无成。请问如何摆脱这种焦躁的心态,真正做到与世无争,与世无求?大安法师答: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而且未来竞争将会越来越厉害。因为人口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匮乏;加上大家攀缘欲望的心、高..

大安法师:人一辈子福报是有定量的,如何防止将福报提前吃光用光?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很多人整个的行为变成谋食。但你如果命中没有,谋也谋不到。即便你大学毕业还照样下岗,找不到工作;硕士研究生毕业照样去卖猪肉,这是因果的法则。古人都很相信这一点,我们现在一讲好像都觉得是封建迷信。原来我也认为获得的一切都是靠我们现在主观的努力,事实..

大安法师:现代人疾病多,为共业所感,如何对待疾病?
居士:我生病十多年,发病时情绪不受控制,医院查不出病因。但我一心念佛,发愿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如愿否?大安法师:你只要能至诚发愿,求生净土,一定能如愿的。若已愿若已生,若今愿若今生,若当愿若当生,有愿皆满。往生西方净土,不是很难的,它是非常容易的,容易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阿弥陀..

绿松石真假如何鉴别
绿松石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矿物质,因其颜色而得名,可以做首饰,与服装搭配起来也别具特色。备受人们喜爱,特别是藏族人。随着绿松石的需求量增加,市场上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假冒伪劣产品,例如染色的绿松石,灌胶的绿松石和朔料甚至玻璃的绿松石都有,那么鉴别绿松石真假需要注意哪些?绿松石真假如何鉴..

香隆立嘉措:用真心于日常生活中如何配合空性起修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五
香隆立嘉措:用真心于日常生活中如何配合空性起修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五既然已经知道每一个人自己的心就是本自具足的佛性,但又有人说真心到底长得是如何的一幅模样呢?其实真心乃无形、无相、无性、无质,如果真心有办法可以用文字比拟或言语举义,那此心已失其纯真,但对于出初入学者应该如何给予方便..

情缘发生的原因,如何解决情缘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由于互相接触就会发生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一旦有喜欢的感觉出现,则“可能”就有情缘发生,这是非常微妙且经常是难以掌控的,有时我们会对某一个人有“心动”的感觉,内心有一股喜欢或甜甜的感受,这也许就是情缘发生了,你对此人可能己产生情缘,或者过去你们之间的旧情缘已经现前。“心动..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人生命的福音大手印之十六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人生命的福音大手印之十六修大手印在前面的修行阶段中,有些人经历了多年的精进用心,极有可能都会经历到恰似空性的感觉。这种感觉极度容易让修行人觉得雀跃,因为会感受到此生此世从未有过的超越与觉受,但事实这是另外一个修行的陷阱,如果自己本身没有好的上师指引,有经验的..

慈法法师:安居第十一日:现代人如何看“信心不相续”的问题
安居第十一日:现代人如何看“信心不相续”的问题五念门的学习,不是为了使大家有什么学问,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来实践佛法。这是我们讲课的一个主题,要不然学习就可能会慢慢变为知识的学习,那样在学习交流的时间有体验感受,一旦到生活中就间断了。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传统修法——行持的无间修..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