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很多人得老人痴呆症及植物人,若其临终时,为其助念,请问能否往生?
答:不能往生。佛经有讲八难,八难不能往生,横死不能往生。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临命终时神志清楚;若神志不清楚,就随业流转。这些病称作「业障病」,唯一的救助方法,是要在他病轻时,劝他真正忏悔回头,断恶修善;病重的时候,他已经痴呆了,劝也没用。别人替他修功德也非常困难,除非像光目女、婆罗门女这样就能救度。因此,你自己修行要证果,不能证果救不了他。
何以证果能救他?

现代很多人得老人痴呆症及植物人,若其临终时,为其助念,请问能否往生?
答:不能往生。佛经有讲八难,八难不能往生,横死不能往生。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临命终时神志清楚;若神志不清楚,就随业流转。这些病称作「业障病」,唯一的救助方法,是要在他病轻时,劝他真正忏悔回头,断恶修善;病重的时候,他已经痴呆了,劝也没用。别人替他修功德也非常困难,除非像光目女、婆罗门女这样就能救度。因此,你自己修行要证果,不能证果救不了他。
何以证果能救他?

中国佛教宗派。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真言乘等。因该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故名。渊源印度最后一个时期的佛教中密教盛行,其教典总称为怛多罗。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前提,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礼仪、本尊信..
无色四天:一、空无边处天 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四禅中,但除无想五不还天。余修空处定者,若得成就,则命终便生此天。既无色阴,不可说有方隅处所,唯有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虚空,为其处也。寿二万大劫。二、色无边处天 谓此天厌..
(佛名)由佛眼尊流出之金轮佛顶也。以八辐轮为其三昧耶形。瑜祇经曰:一切佛顶轮王,手持八辐金刚宝轮。【又】摄一切佛顶轮王之略称。
禅师法响。杨州人。年十六。辞亲入道从智者学。诵通法华。乃于栖霞寺侧立法华堂。行三昧既获证悟。默而不言。山中猛虎日害数人。众设大斋以为禳禬。忽见一虎入众中攫一人去。师高声呼云。今日专为汝设斋可放此人。虎即置人而退。顷之群虎数十大集斋所举众惊避。师至虎前以杖扣群虎颈为其说法。自此之后..
即菩提心之德名。行人以发菩提心之功德,乃得如来为其授大菩提记,将来必定成佛,故称菩提心为一切如来必定法印。[大日经疏卷五] p8
指由佛眼佛母所生出之一字金轮。全称摄一切佛顶轮王。一切佛顶轮王皆持八辐金刚宝轮,以八辐轮为其三昧耶形。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大一八·二六○中):“尔时一切佛顶轮王,各以金刚轮置于本所出生一切佛母足下,各成二轮;一承其足,一覆顶上。”(参阅“一字金轮”39) p11 ..
【刹帝利】肇曰:王种也,秦言田主。劫初人食地味,转食自然粳米。后人情渐伪,各有封殖。遂立有德,处平分田,此王者之始也。故相承为名,为其尊贵自在,强暴快意,不能忍和也。什曰:梵音中含二义:一言忍辱,二言能嗔。言此人有大力势,能大嗔恚,忍受苦痛,刚强难伏,因以为姓。..
[出观音玄义]二德者。在众生因心所具。则名缘了二因。在诸佛果上所显。则成智断二德。盖了因显。则成智德。缘因显。则成断德故也。一智德智即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通达无碍。随众生机器大小。各各为其演说。无有差谬。是名智德。二断德断即断除。谓断惑业净尽。随所调伏众生之处。恶不能染。纵任自在..
观音玄义云二德:二德者,在众生因心所具,则名缘了二因。在诸佛果上所显,则成智断二德。盖了因显则成智德,缘因显则成断德故也。一、智德 智即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通达无碍,随众生机缘大小,各各为其演说,无有差谬,是名智德。二、断德 断即断除,谓断惑业净尽,随所调伏众生之处,恶不能染,纵..
境界爱、自体爱、当生爱。境界爱是人在临终时,对于眷属家财等的爱著心;自体爱是人在临终时,对于自己身体的爱著心;当生爱是人在临终时,对于当来生处的爱著心。
身密、语密、意密。就佛界言,大日如来,为遍法界之身,故法界体相,为其身密,一切音声,为其语密,周遍之识大,为其意密。就众生言,手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心观本尊之法相为意密。
1、指破戒五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后悔、死堕恶道。2、指依语五过,即不正信、退勇猛、诳人、谤法、轻圣法。
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于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无记往生是人于平日发心归命于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衰弱而成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
净土门易行道中有横超与横出之二道,闻悉如来的本愿而不疑,凭此坚强的信念就能得到往生的益处,临终直接往生于真实之报土,叫做横超,若是单凭自己的力量而修定散之诸行,将来临终往生于方便的化土,即叫做横出。..
触犯佛所制戒的人有五种的罪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道。
(术语)临终最末之一句。即示悟最要之一句也。证道歌曰:一句了然超百亿。禅林句集乾曰:一句定乾坤,一剑平天下。
(流派)又曰一念往生,多念往生。日本源空上人立念佛往生之宗,出其门者非一人,异解颇多。幸西立一念义。一念义者,凡夫之信心与佛智之一念相应,往生之业事自然成辨,不须多念之念佛也。隆宽立多念义。积念佛之功,往生之业事始为成辨,故一生之间念念相续,以待临终,百万遍之类也。..
(术语)金刚界之五智为五部,五智互具五智。则为二十五部。秘藏记下曰:建立二十五部,如何五部即五智,一智所互具五智,所以成二十五部,如是展转有无量部。且约阿閦佛言之,则阿閦佛为中台之法界体性智,萨王爱喜之四菩萨为其余之四智。更约金刚萨埵言之,则金刚萨埵为中台之法界体性智,欲触爱慢之..
(名数)见修无学之三道中,特于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遍知为于四谛之境周遍知之之意。虽以智为其性,然今非称智为遍知。乃以因此遍知而断烦恼之故,于果附以因之名,名断为遍知。所谓断遍知是也。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遍知,谓诸断择灭为体。遍知是智,即是断因。断是智果,体..
(天名)一、梵天,印相为右手作拳安于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竖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三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宁,娑嚩诃(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诃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二、地天,印相为先合掌,人指已..
(术语)恶业之凡夫,临终时由十声之念佛,而往生于极乐世界也。即观无量寿经所说下品下生者之往生。
元净号辩才。住上竺谢去居南山龙井。焚指供佛。左三右二。专修净土观。临终告其友道潜曰。吾西方业成。后七日去矣。至期右胁吉祥而逝 。
道言。会稽人。灵芝之高弟。专修净业。临终数日前见二神人长丈余。报言。何不系念。于是大集道俗念佛三昼夜。将毕自升座说法为众忏悔。至晓即座而化 。
思敏。依灵芝增受戒法。专心净业。二十年。一日偶疾。请众讽观经者半月三日见化佛满室。临终念佛声出众外。酷暑留龛七日不变。异香郁然 。
妙生。会稽人。习律学日践净土之业。与大通本禅师居潮山象坞。共明此道。一夕会门人讽弥陀经。就榻端坐。取临终香焚之合掌迎顾嗒然而化 。
师安。受业乌镇普静。通华严宗旨。修弥陀忏观想净土二十年。昕夕不废。一生多病。临终忽精爽。谓弟子曰。佛菩萨已降。吾将行矣。即端坐而化 。
妙云。四明杨氏。号慈室。自南湖退处溪口吴氏庵。一旦沐浴趺坐。谓侍人曰。吾有瓣香藏之三十年矣。拟临终焚之用报佛恩。今正其时。及香光正炽起。白佛陈意。就座而化 。
释文慧。居嘉禾青龙。诗律高古与北峰印公为友。北峰亦好吟。慧夺笔责之曰。吾兄大法柱石。何必为此。北峰感之遂折节为学。卒为闻人。慧专志净业。至老益厉。临终闻空声。云中品中生 。
慧成。居枝江诵阿弥陀经修西方观。三十年常坐不卧。每入定见净土莲台宝树。临终之夕。人有梦成乘莲华上隐隐西没 。
慧命。天台仙城人。临终诫门人。精进净行。众忽见阿弥陀佛领众来迎师随佛后向西而去 。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