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没有证悟之前,能消除杂念吗?

上师答:没有证悟之前肯定有杂念。证悟之后也会有杂念的,你保持状态的时候可能没有,失去状态的时候还会有很多杂念。修到八地或最后成佛的时候,就没有杂念了,时时都在那样一个平静、觉悟的状态当中。之前都会有的。
问:没有证悟之前,能消除杂念吗?

上师答:没有证悟之前肯定有杂念。证悟之后也会有杂念的,你保持状态的时候可能没有,失去状态的时候还会有很多杂念。修到八地或最后成佛的时候,就没有杂念了,时时都在那样一个平静、觉悟的状态当中。之前都会有的。
心中毫无杂念妄想,乃超越念虑的境界。
一初禅 二二禅 三三禅 四四禅 五空处 六识处 七无所有处 八非有想非无想处 九灭受想次第定次六通而辩九次第定者。上所明禅。虽体用具足。而并是观禅。未明练熟调柔之相。今欲修练观禅体用。令纯熟入体。及起时心无间念。故次明也。通言次第定者。若入禅时。深心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入一禅。心心相续。无..
九次第定 三藏法数云: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一、初禅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二、二禅次..
【定学】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又作增上心学。定可摄散澄神、摒除杂念,见性悟道。见‘三学’条。
【三种念住】 p0179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七卷一页云:然佛说有三种念住。一、自性念住。二、相杂念住。三、所缘念住。于何处说自性念住耶?答:如契经说:有一趣道,能令有情清净,超灭忧苦。谓四念住。何等为四?谓于身循身观念住,乃至于法循法观念住。复何处说相杂念住耶?答:如契经说:若有说:善法..
莲池大师: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原文】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而著为成训。世人不察,僧亦不言,可叹也。通常称出家人为圆顶方袍,由此可知三衣是出家人着的僧服。居士留着长头发,也着出家人的僧衣,这不是佛制所许可的。古人曾告诫..
我们的生命也像一种投资。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盲目投资。要把我们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投注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那就是修道了生脱死。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命无常,所以要常行精进。“常”就是不间断,“行”就是行持,“精”就是专心致志、一门深入,“进”就是有进无退。我们每个人是..
达真堪布:遇见问题时如何从轮回和因果的角度看问题?佛讲轮回,就是让我们明白自己的命运;佛讲因果,就是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的壹生当中,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顺利也有不顺利。遇见问题了,能够从因果轮回的角度看待,知道怎样面对事情,怎样解决问题,就不会患得患失、提心吊胆,心就稳定下..
达真堪布:这样你就大自在了为什么说轮回苦?你的心总是随境转,这是一种苦,因为不自由、不自在。顺境来了就高兴,同时怕失去;逆境来了就害怕,同时想摆脱——总是因为外境而动心,这些患得患失都是痛苦。认清这些缘聚缘散,不患得患失,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都当成正常现象去面对,这样..
问题:为何没有女佛?答:不是没有女佛,也有的,法华经上说得明白,龙女献珠,立地成佛。龙女是女的。她把宝珠献给佛,便立地成佛。这证明女身也可以成佛,不过很少的。至于为什么做男,为什么做女?就因为欢喜。喜欢女人的念头多,就做女人。喜欢男人的念头多,就去做男人。这是自己所造的业而受的果..
达真堪布:这样容易变丑陋 上师说 这样容易变丑陋希望自己高于别人,总想高高在上;若有人服从了,有人伺候了,就很得意,希望越多越好。人都有这种毛病,只是严重不严重的差别。这不是小事啊!这都是堕落的因!将来很难再次得到人身,即使得到人身了,也是种姓低贱、相貌丑陋、愚蠢的人。..
达真堪布: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说有一位颇具盛名的法师,有很多弟子。有个女人陷害他,说自己怀了那个法师的孩子,但是那个法师一句话也没说。孩子生下来了,那个女人把孩子送到法师那里,法师还是没有说一句话,接受并抚养了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那个女人心里..
达真堪布:过年了如何饶益家人?菩萨戒里有一类是“饶益有情戒”。快过年了,全家团圆,你的这些家人也是有情。你去饶益他们,让他们满意,多做家务、多干活,让他们高兴,这也是一种菩萨行。 修行上很多的违缘都来自于家庭内部。与家人相处好了,他们也不会给你制造麻烦,甚至还会帮助你、支持你;如果..
达真堪布:等待开悟的因缘到来 现在我们修加行,就是争取有壹天因缘到来,通过上师的引导和窍诀,立刻豁然开朗,见到自性。因缘不到的时候,妳再着急也没用,求再多的灌顶和加持,也不会开悟。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我们平时念经念佛念咒,口中非常熟练地就念了出来,可是心里照样妄想纷飞,这样就得不到法益。为什么是这样,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状况就是意识心对于所念诵和背诵的内容已经很熟练,记忆力也非常好,可以不经过意根的深细思量就可以流利地诵出来。这样意根闲着无事,就..
达真堪布:母亲节,为报恩而修行! 佛经里说过,哪怕背着母亲绕着南瞻部洲走一圈,也无法报答母亲的恩德。藏地也有一句谚语:“母亲的心像水,孩子的心如石头。”今天是母亲节,作为大乘佛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益我们伟大的母亲?除了发心发愿,给她们永恒的解脱与安乐,无以为报!..
在楞严经中观世音讲述了最快的消除五阴的方法:色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一开始在听声音的时候,通过止观声音来清除色阴。逆生死欲流是指审观烦恼根本,与凡夫躲避烦恼相逆。[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 色阴不再起作用,动和静两种现象不再产生,通过这种方法逐渐增加止观的能力[闻所闻..
达真堪布:放下傲慢就要放下我执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这都是因为有傲慢心。“为什麽不给我加持啊?妳看我这麽艰难。“若是没有傲慢心,把自己放在最低处,还会这样吗?其实我执本身就是壹种傲慢。要放下傲慢,就要放下我执。妳艰难,妳有这个违缘,这本身就是壹种摄受,壹种加持,只是我们智慧不够..
慧律法师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可不得了,那是成圣的一念之间,这个没有大福德、大因缘碰不到的。所以,你就晓得,我们福报大的人,身体健康、经济非常好,面相庄严,六根圆满具足。福报不够的人,一出生,没钱、残废、聋哑、智障;生意怎么做怎么赔钱;所交的朋友没有一个是好朋友的,都是酒肉朋友,这个就是有修福跟..
《楞严咒》是灵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严咒》怎么没有效验?”不管有没有功效,你就去念,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锻炼就有功夫,不可说不锻炼就有功夫。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间断,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时间久了就生懈怠,对《楞严咒》不再..
问:师父曾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为何极乐世界亦是重男轻女?宣化:为何生于西方净土名为极乐世界?因是永乐无苦,不像世间之乐极生悲,故曰极乐。昨天我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今天亦可说没有男人。你们一定想,法师乱说话,其实你们怎样问,我便怎样答,随机应答,但大家都要明白“大道不分男与女”,..
达真堪布:怨恨从这里来 人人都有优点,也肯定有缺点,但是凡夫就有这样的习惯:看自己的时候就看好的方面,看优点;看别人的时候,看不好的方面,看缺点。由此,种种的傲慢、怨恨,就产生了。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把佛法这个“药”吃下去了 问:怎样才算把佛法这个“药”吃下去了?假如说你有病了,家里摆着各种各样的药,但是不吃能治病吗?吃了才有用。头疼了就吃管头疼的药,肚子疼了就吃治肚子疼的药。这叫实用。佛法是能够医治好我们身心疾病的药。怎么才算是把这个药吃下去了呢?就是在日..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证悟空性?问:怎样才能证悟空性?达真堪布答:我们要证悟空性,要真正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只有两种方式。我们依唯识和中观所讲的这些理论去抉择,以这些逻辑进行分析,最后能得到相似的“大空性”的结论,而不是真实的。最后,我们进一步通过修行,就能获得真正的定解。也就是说,..
达真堪布:怎么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的要求不高,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就行。”你的要求够高了。发财不难,当官不难,但是要过平平安安的日子难。怎么才能平安?关键在于心。心安住了、平静了,你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那么怎么才能将心安住,怎么才能让心平静呢?只..
达真堪布:怎么思维能把病苦转为享受? 怎么思维能把病苦转为享受? 答:很多人都说相信因果,实际并没有深信因果。真正深信三世因果了,你病得再重都不会有痛苦,甚至还会有欢喜之心。因为生病能消除很多业障,也是还债的机会。再高一个层面说,生病的本体也是因缘和合,找不到它的来处,也找不到它的..
1、忏悔如果造了邪淫的罪业,要想让恶果减少,那就应该真诚痛心忏悔,承认错误,并且发誓断除一切的邪淫,远离邪淫。作为一个学佛人,应该要深信因果,懂得因果关系,在平常生活中,你就会善护身口意三业,不随便造业。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应该尽力去劝勉帮助犯下邪淫业的人,跟他们讲讲善恶因果,行..
达真堪布:家庭不和睦的原因有些人的家庭总是不和睦,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互相总是不谦让,自我观点特别强,都是自以为是,矛盾就这样产生了。若能把自己放下,真心对待身边的众生,他们都会被你感化的,家庭也自然就和睦了。..
达真堪布:学习面对死亡是逃避现实吗寿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么时候死,在哪里死,以什么方式死,谁也说不准。每个人都是,随时都有可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们学习面对死亡,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要有所准备。有准备了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否则肯定会害怕。假设有一个人,他不知道有白昼也有黑夜。..
达真堪布:如何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境界是很特殊的,但是你也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正常的现象去看待。比..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