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佛音
Tfoyin.Com
网站首页
佛学文库
佛学词典 佛经经文 善书启慧 佛学文章
佛乐聆听
佛音专辑
禅心视频
佛学动漫 佛陀转
菩提镜观
佛菩萨相
静书梵行
抄心经 大悲咒 药师经 阿弥陀经
佛寺导览
佛教寺院 佛教寺庙 祠堂祖祠 道观古刹 庵园精舍 国学地图
快速链接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黄历查询 随喜打赏 法物流通 关于我们 在线直播 网站地图
首页 /文库/文章/净律社/法藏法师:如何用唯心净土的方式往生极乐(视频)

法藏法师:如何用唯心净土的方式往生极乐(视频)

发布时间:2022-10-26 09:38

相关推荐

词典

净土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来。按近代印光所撰《莲宗十二祖赞》,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策、..

2个月前 132
词典

昙鸾(476—542)

昙鸾,是南北朝时代北魏弘传净土教的一位高僧。他生于今山西大同的雁门(唐迦才《净土论》作并州汶水人),因家近五台山,从小就听了有关文殊菩萨灵异的传说。十余岁时,即登山访寻,备见遗迹,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出家,广学内外经典。他对于尤树一系的《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

2个月前
词典

道绰(562—645)

道绰,俗姓卫。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迦才《净土论》卷下作并州晋阳人),是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的大师。他十四岁时出家,对《大涅槃经》特别有所研究,曾开讲二十四遍。后于太原蒙山开化寺从慧瓒禅师(536607)讲究空理,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隋大业五年(609),他到汶水石壁玄中寺。寺为昙鸾所建..

2个月前
词典

元照(1048—1116)

元照,字湛然,俗姓唐,浙江余杭人,是北宋时期弘传律宗和净土教的一位高僧。他幼时依钱塘祥符寺慧鉴律师为童行(沙弥候补者),治平二年(1065) 遇度僧考试,因通诵《妙法莲华经》得度,时年十八。熙宁元年(1068)和同学择瑛从神悟处谦(1011~1075)习天台教观,同时博究诸宗,而以戒律为主。后览天台《净..

2个月前
词典

一佛净土

一佛的净土。通常是指阿弥陀佛的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2个月前
词典

一心归命

(术语)一心而归顺于佛也。净土论曰: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2个月前
词典

极乐世界(sukhavati)

Jileshijie佛教术语。也称净土、乐邦。佛教徒所信仰的没有苦难的理想世界,是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而言。净土的思想起源很早,在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的一些派别中就有它的渊源。在婆罗门教中,净土是毗湿奴所在的天界。小乘佛教中有些俗人集团已信仰净土往生。但是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派别则在大乘佛..

2个月前
词典

阿弥陀经(Sukhavati-v yuha-sutra,Amitayur-v yuha-sutra)

Emituojing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译本 汉译最早为后秦鸠摩罗什所译。1卷。异译本有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小无量寿经》1卷(已佚);唐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1卷。梵..

2个月前
词典

观无量寿经(Amitayurbhavana-sutra)

Guanwuliangshoujing佛教经典。简称《观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宋畺良耶舍译。另有异译一种,已佚。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种观想方法(十六观)。未发..

2个月前
词典

一九之教

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其中,“二八”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门,“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p1 ..

2个月前 117
词典

一切世界赞叹诸佛庄严

乃由弥陀愿心所生之众生世间清净庄严。此系天亲净土论所示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菩萨四种功德庄严之一。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一中):“雨天乐花衣,妙香等供养;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指菩萨于一切世界,遍照诸佛会大众,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故天亲誉之为净土正报中四种正修行功德..

2个月前
词典

一切所求满足功德

乃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国土庄严十七种功德之一。略称所求满足功德。谓生于净土之众生,所愿求之一切,皆令彼等满足。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一上):“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即弥陀愿心所生之器世间清净庄严,能满足众生一切愿乐。 p12 ..

2个月前 117
词典

一切智船

指一切智慧之舟,乃喻佛为舟筏,度人达彼一切智之地。教行信证文类卷二(大八三·五九九下):“能竭愚痴海,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船,浮诸群生海。”此乃赞叹弥陀之悲愿如虚空,诸妙功德广阔无边,导引群生至清净土。 p16 ..

2个月前 108
词典

一人

[出仁王护国经]一人者。佛也。佛本于人中得道。故亦称人。世间出世间最尊最胜。故名一人。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是也。(三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即十地菩萨也。果报即宝报土也。净土即常寂光净土也。)..

2个月前
词典

二道

[出婆娑论并净土十疑论]一难行道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强。五欲障蔽。难入于道。故名难行道。(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于此世界能忍受诸恶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

2个月前
词典

染净心

心净则佛土净,心染则国土秽。净土秽土,悉依一心染净而现。

2个月前
词典

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二卷,现行本依《开元录》作曹魏嘉平四年(252)康僧铠译。这是叙述阿弥陀佛过去的因行和所创建的净土功德庄严并此土众生往生行相的经典。为净土三部经之一。此经的汉文译本,相传前后有十二种,在这题称魏译一种而外,现存的异译本还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后汉支娄迦谶译。《阿弥..

2个月前
词典

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是叙说阿弥陀佛净土功德庄严而劝念佛往生的经典,是佛无问自说的经,净土三经之一。此经在中国弘传极盛,曾经三次汉文译出。第一译是姚奏弘始四年(402)二月八日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译出。第二译是刘宋孝建年中(454~456)求那跋陀罗在荆州辛寺译出,名《小无量寿..

2个月前
词典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唐代善导(613~681)撰。本疏简称《观经疏》,内分玄义、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四部分。所以通常称为《四帖疏》。除此疏外,作者还著有《法事赞》、《观念法门》、《往生礼赞》、《般舟三昧赞》四部五卷。本疏在宋代似只有玄义分流行。遵式的《西方略传序》及戒度的《观经扶新..

2个月前
词典

净土慈悲集

《净土慈悲集》,原作三卷,现存上卷。是中国唐代的净土学者慧日(唐玄宗赐号慈愍三藏,680~748)所著。慧日提倡净土法门,与善导、少康并称。他生于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出家受具戒后,慕义净之风,西游印度,遍礼佛迹,寻求梵本,并参访善知识。当时印度流行阿弥陀佛的信仰,慧日见闻彼地学者之盛赞..

2个月前
词典

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二卷(或作一卷),中国北魏释昙鸾(476~542)撰。《往生论》系公元五世纪时,印度世亲晚年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二十四偈,并造长行引申述释,具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亦称《无量寿经论》。北魏普泰元年(531)由菩提流支译成汉文,僧辨笔受(据《历代三宝纪》和《大唐内典录》..

2个月前
词典

安乐集

《安乐集》,二卷,唐道绰(562~645)撰。道绰是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一说是并州晋阳人),原来学涅槃部,并修习禅观,嗣后在他的故乡汶水石壁谷玄中寺(在今山西交城县)看见碑文所载昙鸾法师(476~542)的吉祥事迹,发生信仰,于是放弃所学而专弘净土法门。讲《观无量寿经》近二百遍,著《安乐集》两卷..

2个月前
词典

净土圣贤录

《净土圣贤录》,九卷,清彭希涑撰。彭希涑是彭际清(1740~1796)之侄。际清乃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他自己常想荟萃以往有关修持净土者的事迹,编成一书,但始终没有作成。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其侄希涑初发信心,愿成此录,他就发凡起例,指导希涑先稽考经论,次及中国古来的著述,再续以..

2个月前
词典

翻译名义集

《翻译名义集》,七卷,宋代平江景德寺释法云(1088~1158)编。法云字天瑞,自称无机子。俗姓戈,长洲人。九岁出家,受具戒后,师事通照法师,习天台教义,后来得法于南屏清辩,为天台山家派。从政和七年(1117)起,他住持松江大觉教寺,曾开讲《法华》、《金光明》、《涅槃》、《维摩》等经,并信仰净土..

2个月前
词典

佛土

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

2个月前
词典

四土

【四土】又称四种佛土、四种净土、四种国土。唯识宗所立的四种佛土,为:一、法性土,又称自性身依法性土。法性土,即理土;自性身,即法身,以真如自性为身。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二、自受用土,又称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即实报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

2个月前
词典

他受用土

【他受用土】唯识宗所立的四种佛土之一,又称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亦即实报土,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住。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四土’条。..

2个月前
词典

遮诠

【遮诠】以否定的方式来表达的,谓之遮诠。佛教中、特别是空宗,通常以此方式表达最高的真理、或觉悟的境界。因为真理或悟境,都是‘语言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对境界,而我人的语言、概念,都是相对性的,只能表达相对性的现象,不能表达超越相对性的绝对理性,基于此,唯有以否定方式表达。如说赤色,..

2个月前
词典

二土

1、净土和秽土。净土是诸佛清净的国土;秽土是众生污秽的国土。2、报土和化土。报土是诸佛报身所住的国土;化土是诸佛化身所住的国土。

2个月前
词典

二门

1、流转门和还灭门。一切众生,造业受生死,叫做流转;行者修道证涅槃,叫做还灭。2、圣道门和净土门。行人在此娑婆世界,理解佛法,先断惑而后证果,名圣道门;若依弥陀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直至成佛,名净土门。3、福德门和智慧门。在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度是福德门;般若一..

2个月前

评论

发表评论

分享推荐
点赞文库
收藏文库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微信

微博

QQ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复制链接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