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佛音
Tfoyin.Com
网站首页
佛学文库
佛学词典 佛经经文 善书启慧 佛学文章
佛乐聆听
佛音专辑
禅心视频
佛学动漫 佛陀转
菩提镜观
佛菩萨相
静书梵行
抄心经 大悲咒 药师经 阿弥陀经
佛寺导览
佛教寺院 佛教寺庙 祠堂祖祠 道观古刹 庵园精舍 国学地图
快速链接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黄历查询 随喜打赏 法物流通 关于我们 在线直播 网站地图
首页 /文库/文章/净律社/法藏法师:發菩提心以避免修道中的盲點 (视频)

法藏法师:發菩提心以避免修道中的盲點 (视频)

发布时间:2022-10-26 09:36

相关推荐

元音老人答: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
文章

元音老人答: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

问:我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元音老人答:要注意三点:1、手印举起靠近胸口,手臂不能靠胸口。2、要呃气让它呃,泄下气就让它泄,打哈欠就让它打,不能屏住,呼吸要自然。3、身体往下弯会很疲劳。先睡好觉再打坐。..

3天前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文章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济 群如何区分大乘与小乘?很多人都以为,修学大乘经典便是大乘行者,修学小乘经典便是小乘行者,却极少从自身的发心进行考量。汉传佛教为大乘佛教,因而,中国像教徒多以大乘行者自居,似乎这一身份的获得是理所当然的。何为大乘?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说:此中佛说..

6天前
贫病都是我们修道的助缘
文章

贫病都是我们修道的助缘

◎ 宣 化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呢?已经太迟了。所谓: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谁叫你自己在没病的时..

7天前
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
文章

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

◎虚 云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

8天前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
文章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

首先来讲一讲发菩提心的尊贵:讲到菩提心的尊贵,要从比较上或举喻来说明,始能显示出来。佛陀在大乘经典中特别指出发菩提心的尊贵明文,可说是很多很多的,现我简单的举出几则来谈谈。经中举喻说:如有一大龙王,在这大龙王的头顶上,戴着一顶很大的如意妙宝王冠,由于有这如意妙宝王冠,戴在大龙王的头..

8天前
修道要恒心不变
文章

修道要恒心不变

◎ 宣 化树是一天一天的长,你虽然没有见到它的生长,但不知不觉中它是在长大。等到十年或百年后,就变成有用的材料。树是这样子,我们人修道也是如此,不要着急,不要想今天修行,明天就开悟,不是这么容易的。必须要天天锻炼,天天修行,也不管它有什么进步,你不退步就是进步。你只要一天一天把妄想..

10天前
宣化上人: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
文章

宣化上人: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

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希望人家准备好菜好饭吃,或者好地方住,不可以有这种念头。人家对自己好就高兴,稍为不圆满就不高兴;修道的人有这种念头,就是种堕落的因。一般人不是供养我们的色身,是供养我们的法身慧命;能吃饱了,有地方住,这已经不错了。我告诉你们,我在参方的时候..

11天前
道谛之修道中出世间道
文章

道谛之修道中出世间道

出世间道,就是无漏道,即于修道中法智类智所摄的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及彼相应的三摩地,皆是出世间道。其所依定,或者是未至定所摄,或者是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所摄。非想非非想处,唯是世间,因为非想定由不明了想恒时现前,没有猛利取所缘相的作用,不能作极明了现行的圣道之所依止,故非想地一..

17天前
避免这三十三种不清净的布施
文章

避免这三十三种不清净的布施

避免这三十三种不清净的布施◎海 涛《毘耶娑问经》记载佛为毘耶娑仙人说有三十三种不清净(染垢)布施,佛弟子也应该了知、避免:一、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施众生财物,这不是佛教的布施。例如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不算真布施。二、属于人情上的投桃报李,礼尚..

24天前
修道不要争第一
文章

修道不要争第一

修道不要争第一◎ 宣化 现在参禅的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作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就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胜负心。所谓: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这首偈颂,是警惕修道..

26天前
菩提心
文章

菩提心

经上说:修行若不发菩提心,终成魔业。古德说: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由这两段经论看来,可知发菩提心,为修行上最起码和最重要之条件。那么,菩提心究竟是什么?含些什么意义呢?按菩提二个字是梵音,东土译为觉。觉又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总而言之,就是发起成佛的心。成佛为什么?..

26天前
大愿法师:菩提心是包括利他心和成佛心两方面
文章

大愿法师:菩提心是包括利他心和成佛心两方面

菩提心是包括利他心和成佛心两方面。单有利他心只是世间的好人,而单有成佛心只是小乘,是优婆塞戒经所讲的三种菩提的声闻菩提,因此需要有利他心和成佛心两种,就可以成就菩提心。发菩提心要利益一切众生,要转我爱执为他爱执,这是菩萨。菩萨与凡夫的不同之处:凡夫众生是唯求自利,菩萨是唯求利他。..

27天前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怎样将菩提心落实在孝道?
文章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怎样将菩提心落实在孝道?

一、为什么要孝顺父母?知母:三界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大至老虎、狮子,小至蚊虫、蚂蚁,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当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于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而已。实际上,每一众生做每个众生的父母的边际也无有尽头,旁生界母亲关心孩子,孩子无误认识母亲等现..

1个月前
佛说菩提心
文章

佛说菩提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尔时无尽智菩提萨埵,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以种种宝华散于佛上,白佛..

1个月前
清净法师:菩提心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文章

清净法师:菩提心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菩提心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菩提心,就是在佛法上用心,在佛法上学习和弘传。我们学了佛法之后,怎么去修呢?在工作和生活中起修。比如说,六度四摄,是菩萨道的行持。六度,是自觉;四摄,是觉他。好,我们就把六度四摄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就叫修行。修行不是说一定剃个光头,穿上僧袍,到山..

1个月前
深心与菩提心
文章

深心与菩提心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什么是深心呢?深心是菩萨净土,一切功德,万善庄严,没有哪一点不修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今天叫你做件小事,马上就想为什么找我,为什么不找别人?这样子怎么成就功德?什么是具足功德?就是万善庄严。大家喜欢讲禅,什么青蛙跳水扑通一声,荷花开了,真是发疯了。什..

1个月前
佛教常说的“菩提心”是什么?
文章

佛教常说的“菩提心”是什么?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

1个月前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十二.修道不要争第一
文章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十二.修道不要争第一

修道的人,好像水一样,有谦卑心,不争功、不贪德,好的给人家,坏的自己留着。现在参禅的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作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就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胜负心。所谓:“争是胜负心,与..

1个月前
李炳南:如何避免刀兵劫——战争与和平的因素
文章

李炳南:如何避免刀兵劫——战争与和平的因素

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个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跟着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真是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例如刀兵灾祸的悲惨跟痛苦,真是一言难尽啊!甲、刀兵劫的来源我们大家要明白,刀兵劫的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呢?凡事是不离因果的,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要受..

1个月前
大安法师:怎样去圆满落实菩提心
文章

大安法师:怎样去圆满落实菩提心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莲池大师在西方发愿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自己与法界众生“求无上菩提道果”这个心要圆满,唯有在因地上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专心”就是一门深入;“持念”,受持不忘..

1个月前
开愿法师:怎么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文章

开愿法师:怎么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问:师父,为什么很难发起菩提心?怎么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开愿法师答:这是一般初学或是一般修行人都很困扰的一个问题,都有这个问题,为什么说菩提心发不起来?主要的原因就是心量不够。念念都是为自己,了解不透彻,对宇宙真相,对佛讲得这些道理,认识不够。我们真正修学的过程当中,认知是非常..

1个月前
文章

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

凡是佛菩萨,皆坐在大莲花之上,这是表示“开悟”。若是不开悟,那就没资格坐在莲花之座。你想坐大宝莲花吗?首先要勤精进,不可懈怠,不可放逸。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所谓“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你们仔细地研究,这是有道理的经验之谈。有人想:“我修行很多年,我想休息几天!”你..

2个月前
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
文章

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

每当我们面对佛陀,反观其心, 佛是圆满的慈悲心, 清净心, 觉悟心, 平等心, 愿力心, 念念不舍众生的心, 而我们是有求的心, 执著的心,分别的心, 贪心、嫉妒心、嗔恚心、种种自私自利的心, 而虚度人生, 口念弥陀, 心在有求, 所做的-切又是为冤亲, 而又执著于相上, 执著于文字。 受戒, 是一种形式,我们真正..

2个月前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文章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是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浅言之,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爱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如何能离开生死?简单得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

2个月前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修菩提心?
文章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修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成佛的心,也可以理解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菩提心的本体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正觉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说的就是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菩提心为一切..

2个月前
词典

劣中妙语等补特伽罗

【劣中妙语等补特伽罗】 p0631瑜伽九十六卷四页云:复次诸外道辈,欲令弟子,于三处中,得升进故;略说法要。谓有一类,于劣欲界,为令获得人中快乐,乃至他化自在天生;宣说能感彼果诸行。复有一类,于中色界,为令获得梵世间等众同分生;宣说能感彼果诸行。复有一类,于妙无色,为令获得乃至非想非非..

2个月前
词典

耳根

【耳根】 p0634集论一卷三页云:何等耳根?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清净色。二解 五蕴论一页云:云何耳根?谓声为境,清净色。三解 广五蕴论一页云:云何耳根?谓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耳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耳识得生。即无不生。四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页云:云何耳根?谓耳于声,已正当闻,及彼同..

2个月前
词典

见随眠

【见随眠】 p0638 如随眠有七种中说。二解 品类足论七卷九页云:见随眠云何?谓五染污见。

2个月前
词典

见所断

【见所断】 p0639 瑜伽五十六卷六页云:问:何义,几蕴,是见所断?答:现观智谛现观所应断义。一切一分是见所断。二解 显扬五卷十八页云:问:何义,几种,是见所断?答:由现观智现观谛所断义故。一切少分,是见所断。三解 杂集论四卷七页云:云何见所断?几是见所断?为何义故,观见所断耶?谓分别..

2个月前
词典

见不相应法

【见不相应法】 p0641 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见不相应法云何?谓八见不相应法。

2个月前

评论

发表评论

分享推荐
点赞文库
收藏文库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微信

微博

QQ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复制链接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