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佛音
Tfoyin.Com
网站首页
佛学文库
佛学词典 佛经经文 善书启慧 佛学文章
佛乐聆听
佛音专辑
禅心视频
佛学动漫 佛陀转
菩提镜观
佛菩萨相
静书梵行
抄心经 大悲咒 药师经 阿弥陀经
佛寺导览
佛教寺院 佛教寺庙 祠堂祖祠 道观古刹 庵园精舍 国学地图
快速链接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黄历查询 随喜打赏 法物流通 关于我们 在线直播 网站地图
首页 /文库/文章/净律社/法藏法师:發菩提心以避免修道中的盲點 (视频)

法藏法师:發菩提心以避免修道中的盲點 (视频)

发布时间:2022-10-26 09:36

相关推荐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太聪明
文章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太聪明

老子说:“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我们要学愚痴,但要学愚痴并不容易,因为境界时常来告诉你不要愚痴,所以养成大拙方为巧。修行即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你若不笨,妄想就多,妄想一多,就想考古、证今,或管许多闲事,或想..

8天前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九章 避免生起诽谤相
文章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九章 避免生起诽谤相

第九章 避免生起诽谤相本章有六节 一 四种非有建立诽谤相灭 二 非有相 三 非有见 四 非有因五 非有性 六 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第一节四种非有建立诽谤相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唯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①。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

25天前
静波法师:相信修道会有所成就
文章

静波法师:相信修道会有所成就

《大智度论》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修道的人,就要像男女在约会的时候一样;约会的时候,那个等待的心情,他不来,她在那儿一心一意地想啊、等啊如果我们的修行,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心态,那成道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往往没有这样的心,三心二意,吊儿郎当,混一时少两晌,这种心态根本不行。我们每个人..

1个月前
林克智:菩提心是学佛的根本
文章

林克智:菩提心是学佛的根本

心是一切善恶法的根源,是万法的根本。我们日常思虑之心,可为善、亦可为恶,十法界不离此心,成菩提亦即此心,唯菩提心是真心,其余皆妄。我们修学佛法是要学佛的觉,非单靠那些仪式、仪轨可成。因而我们学佛必须具正知正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菩提心。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由此可知..

1个月前
大安法师:出家修道是大孝
文章

大安法师:出家修道是大孝

佛门强调孝,有人总觉得出家人好像不孝,连父母都不管,实际上,出家修道是体现大孝。唐代禅宗有一位很有名的比丘——师备禅师,他父亲是捕鱼的渔民。有一天他父亲在捕鱼的时候,从船上掉到水里淹死了。师备禅师呢,当时虽未出家,但已经开始在学佛了,知道父亲会因捕鱼的恶因堕到三恶道去,所以他为了..

1个月前
雪漠:信心是修道的资粮
文章

雪漠:信心是修道的资粮

出离心产生之后,我们就进入了自由之旅的第二站:集资粮。它是五级证道之首,没有资粮这张门卡,你就没法开门进入名为究竟成就的这栋大厦,更谈不上获得终极解脱了。集资粮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修生起次第叫集资粮,皈依发心也叫集资粮。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布施、持戒、忍辱,都属于修集..

1个月前
宣化上人:修道的人,切记不要被魔把你叼去!
文章

宣化上人:修道的人,切记不要被魔把你叼去!

修道的人,切记不要被魔把你叼去!这魔王住在六欲天,魔王不是单单就是魔王,魔也有夫妻,魔的眷属,包括魔的兄弟、父母,还有魔民、魔女,又有魔子、魔孙,他们也有一大堆的魔。魔王的眷属是很多的,所以魔王也就独霸一方,在六欲天那个地方称王称帝。那么外道所修这个法,多数就做魔王──上等的就做..

1个月前
修道,真的会有五弊三缺吗?
文章

修道,真的会有五弊三缺吗?

修道,真的会有五弊三缺吗?很多人认为道教修行会造成五弊三缺,对此甚至说出了道教修行对人的福报不好,会损害人的福报,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五弊三缺是修道不好的证明。但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了?我们看带食物的时候,对于我们自我的东西,总是会习惯性的自卑,而注意到缺点,于是就看到了道教的五弊三缺..

1个月前
大安法师:怎样落实菩提心
文章

大安法师:怎样落实菩提心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 莲池大师在西方发愿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自己与法界众生“求无上菩提道果”这个心要圆满,唯有在因地上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专心”就是一门深入;“持念”,受持不..

1个月前
刘一明祖师传丨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伦
文章

刘一明祖师传丨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伦

[摘要]当刘一明祖师回到了龛谷峡,再次请教樊仙人时,将他的经历告诉了老师。听罢,樊仙人向他强调了行人伦对修天道的意义,决意让他回家。同时,老人也肯定了刘一明的修行,将毕生所学传给了祖师。文/贾来生乾隆二十年,刘一明回到了龛谷峡。樊老人问刘一明:这两年你都去了哪里,你的丹道功夫有什么..

1个月前
最全修道入门,老道长万字长文告诉你!
文章

最全修道入门,老道长万字长文告诉你!

道长简介:刘培中,清光绪九年(西元1883年)十月十九日吉时生於山东省临沂县,单名「鑫」,字培中,後以字行,师生而灵慧,五月能言,有神童之目,先祖世世封侯,为鲁之巨族。父刘炳臣,清廷世袭侯爵。母吴氏。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六岁、幼秉宿慧,迥异常儿,六岁得道祖度化,重拾道根,道号-妙..

1个月前
文章

深山修道三百年!他是如何做到的?

导言道家的确有修行一脉,但是不是什么都可以拿出来表演的,这当中涉及到因缘、修行根本等很多问题。下面为你介绍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我本人的真实经历,真实感悟。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但请积修口德,勿给自己造下业障。若有疑问或质疑,尽可提出,我会一一解答。一般人看到标题中的三百年,一定会..

2个月前
文章

一日禅|流言,这辈子谁也避免不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许多八卦评价、议论纷纷,就是在这个圈子平地而起流传开来的。其实,流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离不开人间烟火的你,还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随时突如其来的中伤。因为眼光的狭隘和思维的片面,每一个人都难以逃脱被他人误解的情况。每个人总是容易被一件带着污点属性的事件所蒙..

2个月前
陈兵: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文章

陈兵: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问: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答:《发菩提心经论》里面讲,有五种观察发起菩提心。但是发起以后是不是非常真实呢?也未必。有一个大乘经里讲,发菩提心有七种,只有前面三种发了以后不退转,后面四种都会退转。四种退转主要是见到佛的相好发菩提心、经诸佛菩萨的教导发菩提心、善知识..

2个月前
文章

鬼谷子:人到中年,这五件事,必须当机立断,避免悔恨终生!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人的一生总有很多机会来临,但是大多数都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或是考虑太多而错过,不仅没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让自己变成一个畏首畏尾、不敢决断的小人物。面对即将要做的事情或是来临的机会,必要有敏锐的判断,才能知道它是否是一件需要再三思量,或是必须马上决定的事情。鬼谷..

2个月前
文章

你是在修道,还是在修魔!

内容导读就像追逐时尚一样,仿佛一夜之间,身边的人都在修道,神仙遍地飞。用心观察,发现许多不现实的事。 有的人修道后,像黑社会老大,动不动就威胁你,你这样做会下地狱,你那样做会有报应。你吃块肉,他横眉冷对。你无意中说了一句不好的话,他怒目圆瞪,教训你半天,如果你不听他的,他郑重地宣..

2个月前
在修道人眼中,特异功能到底是什么?
文章

在修道人眼中,特异功能到底是什么?

壹特异功能,其实就是人的本能。通过修行,人人都可以拥有。我知道,很多人练过气功,对修道、宗教等事情很感兴趣,可是练了多年,也没出功能。这里原因有两个,一是你没得真传,二是你目的不纯。没得真传这个原因好理解,目的不纯难道也是练不出特异功能的障碍吗?这是肯定的。一般人想要特异功能干什..

2个月前
文章

不出家在家能修道吗

相对来说,不出家的俗家人在家如果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修行的。不一定就要出家去修行,住在庙里也不见得就能清净,常言道:心静万事静,心定万事定。假如自己心性顽劣,固执不化,执着自见,自以为是,不谦虚,没有慈心下气、恭敬一切的道性观念,总是计较自己的得失,眼前的名利享受,有许许多..

2个月前
文章

修道要明理,至少这三条得搞明白!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一、明天地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们个体。但人却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气、神到底都是..

2个月前
文章

修道这些事儿:如何去和无神论者谈信仰?

有人说,任何一种形式的宗教都是排他的,这使其带有了先天上的狭隘性。很多无神论者把此话奉为圭臬,但这句话其实只讲对了一半。凡是论及宗教,必然要提到宗教信仰,其典型的表现形式便是对宗教神明的尊奉。在所有宗教信仰中,可归纳为三类基本形态,即:一神信仰,认为唯有自身宗教所信仰的对象才是唯..

2个月前
元音老人答: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
文章

元音老人答: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

问:我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元音老人答:要注意三点:1、手印举起靠近胸口,手臂不能靠胸口。2、要呃气让它呃,泄下气就让它泄,打哈欠就让它打,不能屏住,呼吸要自然。3、身体往下弯会很疲劳。先睡好觉再打坐。..

3个月前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文章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济 群如何区分大乘与小乘?很多人都以为,修学大乘经典便是大乘行者,修学小乘经典便是小乘行者,却极少从自身的发心进行考量。汉传佛教为大乘佛教,因而,中国像教徒多以大乘行者自居,似乎这一身份的获得是理所当然的。何为大乘?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说:此中佛说..

3个月前
贫病都是我们修道的助缘
文章

贫病都是我们修道的助缘

◎ 宣 化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呢?已经太迟了。所谓: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谁叫你自己在没病的时..

3个月前
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
文章

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

◎虚 云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

3个月前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
文章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

首先来讲一讲发菩提心的尊贵:讲到菩提心的尊贵,要从比较上或举喻来说明,始能显示出来。佛陀在大乘经典中特别指出发菩提心的尊贵明文,可说是很多很多的,现我简单的举出几则来谈谈。经中举喻说:如有一大龙王,在这大龙王的头顶上,戴着一顶很大的如意妙宝王冠,由于有这如意妙宝王冠,戴在大龙王的头..

3个月前
修道要恒心不变
文章

修道要恒心不变

◎ 宣 化树是一天一天的长,你虽然没有见到它的生长,但不知不觉中它是在长大。等到十年或百年后,就变成有用的材料。树是这样子,我们人修道也是如此,不要着急,不要想今天修行,明天就开悟,不是这么容易的。必须要天天锻炼,天天修行,也不管它有什么进步,你不退步就是进步。你只要一天一天把妄想..

3个月前 117
宣化上人: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
文章

宣化上人: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

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希望人家准备好菜好饭吃,或者好地方住,不可以有这种念头。人家对自己好就高兴,稍为不圆满就不高兴;修道的人有这种念头,就是种堕落的因。一般人不是供养我们的色身,是供养我们的法身慧命;能吃饱了,有地方住,这已经不错了。我告诉你们,我在参方的时候..

3个月前
道谛之修道中出世间道
文章

道谛之修道中出世间道

出世间道,就是无漏道,即于修道中法智类智所摄的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及彼相应的三摩地,皆是出世间道。其所依定,或者是未至定所摄,或者是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所摄。非想非非想处,唯是世间,因为非想定由不明了想恒时现前,没有猛利取所缘相的作用,不能作极明了现行的圣道之所依止,故非想地一..

3个月前
避免这三十三种不清净的布施
文章

避免这三十三种不清净的布施

避免这三十三种不清净的布施◎海 涛《毘耶娑问经》记载佛为毘耶娑仙人说有三十三种不清净(染垢)布施,佛弟子也应该了知、避免:一、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施众生财物,这不是佛教的布施。例如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不算真布施。二、属于人情上的投桃报李,礼尚..

3个月前
修道不要争第一
文章

修道不要争第一

修道不要争第一◎ 宣化 现在参禅的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作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就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胜负心。所谓: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这首偈颂,是警惕修道..

3个月前

评论

发表评论

分享推荐
点赞文库
收藏文库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微信

微博

QQ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复制链接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