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佛的人到了临终,火化时没有得舍利,要如何断定有否往西呢?(黄奉明) 答:为答此问,先明界线,学佛者必修净,方有生西之望,修他法者,另有他果,不尽生西。兹就修净而论,终后焚出舍利,乃瑞相一端,其余测验,不一而足。如自见他见,自闻他闻,佛相莲花,香光音乐,或最后舍暖之处等,不必拘泥于舍利也。庐山莲社,慧远祖师,刘逸民大士,皆大成就 ,俱未言火化舍利。昙鸾大师,只记僧俗同闻丝竹之声,少康祖师,只记念佛一声,口出一佛,亦未言及舍利。

问:学佛的人到了临终,火化时没有得舍利,要如何断定有否往西呢?(黄奉明) 答:为答此问,先明界线,学佛者必修净,方有生西之望,修他法者,另有他果,不尽生西。兹就修净而论,终后焚出舍利,乃瑞相一端,其余测验,不一而足。如自见他见,自闻他闻,佛相莲花,香光音乐,或最后舍暖之处等,不必拘泥于舍利也。庐山莲社,慧远祖师,刘逸民大士,皆大成就 ,俱未言火化舍利。昙鸾大师,只记僧俗同闻丝竹之声,少康祖师,只记念佛一声,口出一佛,亦未言及舍利。

九祖胁比丘尊者。中印度人。由于昔业在母胎六十年。既生须俱白。厌恶五欲不乐居家。其父携见密多曰。此子处胎六十年。因号难生。曾遇相者。言是法器。愿求出家。受戒之日祥光烛座。感舍利三七颗。便于座上得阿罗汉。精进苦行胁不至席。时号胁比丘。有外道见师手放光明暗中取经。即舍邪归正获证道迹..
法师有基。字及贤。钱唐王氏。母梦梵僧授以舍利吞之。遂有娠。生五岁。从天台寿昌法超为师。十岁受具。闻四明宝云传智者教往事之。授以法华止观。随言解义曲尽其妙。端拱元年。郡人请演教于太平兴国寺。学者常数百人。每白黑月必集众自升高座诵菩萨戒法。劝道族念佛四十年至万人。凶年持钵以供听众。祥..
侍者思悟。钱唐人。侍慈云讲最久。故能深达观道。善持咒法。加水以愈人疾。求者如市。当课诵时。身及奉像俱出舍利。天圣三年。慈云欲以智者教卷求入藏。文穆王公将闻之朝。悟曰。此非常事也。小子将助之矣。乃绘千手大悲像。课咒以誓曰。事果遂。当焚躯为报。会公薨。悟诵咒益精。明年得旨。师喜甚。积..
【舍利弗】大论云:有婆罗论义师,名婆陀罗王(云云)。妇生一女,眼似舍利鸟眼,即名此女为舍利(云云)。众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为舍利弗。弗,秦言子也。涅槃云:如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又翻身子。文句云: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亦云鹙子。母眼明净,如鹙(七由切..
【摩诃拘絺罗】大论云:秦言大膝。摩陀罗次生一子,膝骨粗大,故名拘絺罗。舍利弗舅,与姊舍利,论义不如。俱絺罗思惟念言:非姊力也,必怀智人。寄言母口,未生乃尔,及生长大,当如之何?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誓不翦爪,读十八种经。..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既受八祖付嘱,后至中印度行化。时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祖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既而祖告之曰:「如来..
众生有八万四千尘劳,对治之则成八万四千法门。或曰教门,或曰法藏。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之病,佛为医治之,说八万四千之经典也。或曰法蕴,蕴者积聚之义,藏者包藏之义。包藏即积集也,就能诠之数曰法藏,就所诠之义,曰法门。..
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诸恶业的凡夫,在临命终时,若遇到善缘的相助,急念十声的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在这一生中就能登入妙觉之佛位。天台宗说三论唯识等各宗的法门,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不能达到佛位,而天台宗的圆顿妙觉,若信之行之,即能在这一生中由凡夫的地位,一跃而登于妙觉之佛位。他如密宗等亦主张三密相应,即生成佛的。..
顿悟和渐悟。顿悟是顿时就能开悟;渐悟是逐渐才能觉悟。
八种能够妨害禅定的灾患,即:忧、喜、苦、乐、寻、伺、出息、入息等八法。劫末来临的火水风三灾是属于外灾,而此八灾患是属于内灾,谁能够杜绝此八灾患,就能够成就色界的第四禅定,则外三灾便无法对他为害,因为外三灾不能到达第四禅天。..
1、现量、比量、圣教量。现量是用不著意识思索就能够直觉其存在,也就是直接之知,如人的手碰到火,立刻就知其存在是;比量是比度而知,也就是推理之知,如见远处有烟就知彼处必有火,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必有人是;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因为有圣人的言教才知道的意思。2、现量、比量、非..
人死之后,尚未投生,于中阴中,就能了知他将来投生之处了。
内秘菩萨之大行,外现小乘声闻之罗汉相,如舍利弗等是。
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曾到洛东慧林寺,因天寒,遂取殿中木佛,烧之取暖,院主见之呵曰:为何烧我木佛?师以杖拨灰说:吾烧取舍利。院主说:木佛那有舍利?师说:既无舍利,再取两尊烧之。院主遂悟自性。这个公案是说明世人执著外间土木偶像为佛,不见自性佛之弊。..
1、佛说法时听众共有四类,即一、发起众,发起讲经的人;二、当机众,听法就能获益的人;三、影响众,如他方来助佛宣扬佛法的菩萨;四、结缘众,如一般下根的薄福众生。2、指出家之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叶等为四大弟子。
正受心、金刚、佛舍利、光音天宫殿。因此四法不会毁坏,故谓四法不坏。
舍利弗的译名。
净土门易行道中有横超与横出之二道,闻悉如来的本愿而不疑,凭此坚强的信念就能得到往生的益处,临终直接往生于真实之报土,叫做横超,若是单凭自己的力量而修定散之诸行,将来临终往生于方便的化土,即叫做横出。..
(经名)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隋阇那掘多译,摄于秘密部。对舍利弗说所谓入无边门之陀罗尼者。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因舍利弗之间而说东方八佛之名号,闻者不退菩提也。
(故事)谓多数之塔婆也。法华经药王品曰: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佛灭后阿输迦王作八万四千塔。
(术语)就能诠之教曰法藏,就所诠之义曰法门,皆有八万四千之数。胜鬘经曰:广大义者,则是无量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
(杂名)戒庵漫笔曰:韦南康镇蜀时,有一鹦鹉甚慧。驯养者晓以佛理,一日不震不仆,敛翼委足,奄然而绝。焚之,有舍利。韦公为立塔瘗之,号曰鹦鹉塔。
(术语)是为旧称,新称云三三摩地,译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三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三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三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三三昧,无漏定谓之三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舍,无漏曰八解脱也。三三昧之义..
(故事)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来之二智,以诸法实相为甚深微妙欲说而止,次舍利弗代众请说之。如此佛与舍利弗交互各三止三请,佛遂容第三请,广说妙法。谓之三止三请。
(经名)佛敕舍利弗使说法,舍利弗因说十上法:一成法、二修法、三觉法、四灭法、五退法、六增法、七难解法、八生法、九知法、十证法也。此之十法,于第一法说十法,各各增十,而说五百五十法。出长阿含经九。..
昙弘。南适交趾诵观经不记数。于山崦聚薪焚身。得舍利数百。人见弘身金色乘金鹿向西去 。
第九祖伏驮密多者。提迦国人。姓毗舍罗。既受佛陀难提传嘱。后至中印度行化。时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尊者曰。此子处胎六十年。因号难生。复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令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十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既而师告之曰。如来大法..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