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一魔万箭
(杂语)意谓微少之恶,亦极可怕也。归元直指有曰:见一魔事,则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则千锥劄耳。

怎么样修行止观
现在有很多的人想通过修止观来悟佛法,这种方法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知道怎样修止观,这样我们的修行的效果才会更加的好,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跟我一起去简单的了解。首先,怀着要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获致证悟的愿望来生起菩提心。接着从事大礼拜、供养、忏悔等七支供养,并正确地采取大日如来的七支坐姿..

修行尊胜佛母心咒有哪些功德
尊胜佛母是释迦牟尼佛无上顶所化现的,为三面八臂相:正面及身是白色,微笑的佛母相,天心开佛眼,是无上智慧的本尊。 右面黄色,是观世音菩萨无量慈悲的示现. 左面蓝色,是金刚手菩萨忿怒降伏的示现。 尊胜佛母与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三者合一,具足无上智慧、慈悲、忿怒降伏的圆满功德。 因为是如..

修行人如何能打破众生浊
什么是劫浊? 智者大和尚在《法华文句》中解释:劫浊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最长的是火、水、风三大灾过完为一劫,最短的是一刹那。一劫由无量个小的刹那组成,本没有时空的范围,是因为有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而假立了一个名字,所以叫:“劫浊乱时”如何离开劫浊?如果心离开了时间,就没有劫浊..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_皈依三宝后怎么修行
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依据《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记载,即使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立七宝佛塔,供养舍利,所得功德,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多少多少分都不及它其中的一分,可见皈依三宝的利益广大殊..

宽见法师:好的修行人是不是不应该讨厌任何工作?
问题:好的修行人是不是不应该讨厌任何工作,要坦然接受一切?宽见法师:我们确实不应该讨厌任何工作,因为讨厌是一种憎,是一种嗔恨心,是一种排斥。但是不讨厌,并不等于同意。看到社会上有很多小人,有很多恶人恶事,你是不是应该讨厌呢?不应该讨厌,但也不意味着着要赞同他们,而是应该慈悲和包容..

宽见法师答:如何修行能见到空性?空性是什么?怎么定义和描述?
弟子:如何修行能见到空性?空性是什么?怎么定义和描述?释宽见:呵呵,这好办,教你个办法:你上网,百度上一查,什么是空?你不要定义吗?不就有了嘛。这个其实并不重要。空是什么呢?要从定义上来讲,空其实就是:一切法皆缘起无自性,没有个固定、真实不变的自性,诸法因缘所生,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当然这样说很空洞..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47:修行的本质
47:修行的本质真正的修行就是如法修行。在于五蕴、六根、六尘所对应的点点滴滴。在于起心动念,当我念头起来,晓得此念头错了,马上把它改正和终止。这个念头,我是利己损人?我这念头起来是贪、嗔、痴、慢、疑?错了,马上改过来,这才叫真修行。修行在那里修?就在根尘相对的当下,在我们起心动念之..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
生活中的佛教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中国有句老话叫: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就是说在中国几乎每家都奉有阿弥陀佛;人人心中,都有观世音菩萨存在,可见观世音菩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大。在中国不但在形式上很多家庭中都供有观世音菩萨像,每年还有庆祝观世音菩萨的诞辰、出家和成道的二月..

林克智: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 林克智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弘扬永明大师的禅净双修思想,提倡大师的万善同归。并以此说明万善同归,念佛求生净土,是学佛者适时的、自利利人的、直捷快速而可靠的修行方法。文章最后部分,谈了笔者对大师所作《四料简》的一些看法。关键词 永..

禅在当下:每一次茶事实践都是场修行
禅宗是汉传佛教最精要、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其源头直指灵山一会,但其实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是完全汉化了的佛法。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下承当,直下承当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所以禅不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禅就在生活应用之中,或者说,禅就是生活本身。我们要求得解脱,要证悟到..
智慧佛语:修行人一心在道 心定菜根香
【经典原文】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潭州龙山和尚【经文解释】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心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世人贪食,专在酸、甜..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我,是自己没有福,前世今生不能守戒,造下罪业,现生受报。大修行人须不昧因果,众生前世今生与我有大因缘,哪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一定是亲因缘之眷属,今生才能相聚。要善思维,有什么自己不愿意割舍(贪)?要生大瞋恚(嗔)?众生是父母眷属,宁舍身肉,..
修行人的睡觉方法,会用的人很难变老!
第一条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道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这时候就是天天营..
智慧法语:星云大师说学佛修行就是迈向人生极限
《迷悟之间》: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也都希望不断地进步;人人希望追求最好、最美、最高的成就,这就是一种超越极限的本能、欲望。但也有的人安于现状,跟现实妥协,不敢跟自己挑战。其实,人生最大的极限是智慧,可以见到因缘,顿悟无生;人生最大的极限是慈悲,可以无缘大悲,同体大悲;人生最大的..
南怀瑾:修行为什么要戒淫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象其他细胞一样,要新陈代谢。不把它排泄出来,对身体有妨碍。现代医学卫生是这么讲,但有一点要知道,凡是科学,都没有绝对定论的。很多科学的研究,今天认为是真理,明天又把它推翻了,所以不要盲目地迷信科学。楞严经卷六佛告阿难:若不断淫修禅..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1、皈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的就是..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一
自序当今世界人人不安,互相无法信任,甚且疑心重重,导致引发社会乱象。若欲对治此一乱象病态,必须先了解聚集乱象之因,才能对治下药渐趋好转,否则费心费力徒劳且无功。那么乱象主因为何?就是因为人人无法以五戒(十善)自严身心的缘故,佛陀制定五戒包含十善戒在内,凡佛教七众弟子,无论是出家、在..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二
正见引领 正道以行我们前集已将八正道的条文简单说过了,若想要对八正道更清楚,我介绍看回归自然第廿三集,以上佛陀所开示的八条正道,是佛教实修履践的代表杰作。依止八正道修行能解脱一切烦恼,而亲证涅槃,止息轮回生死的痛苦。佛教的教义、修道法,是依中道建立,所以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若..

雪漠:自主是修行的目的
若人悟自心,得定做主人。不作诸邪恶,常修诸善行。如果你能真正明白心空,并借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你就可能得定。什么叫定?有的人以为,只要打坐的时候心无旁骛,那便是得定。这种看法非常片面。为什么?因为修行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态度的,如果只有打坐的时候才能够静下心来,一..

雪漠:修行时,用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对上师真正生起信心?
◎陈亦新:平时修行时,用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对上师真正生起信心?●雪漠:放下一切,无计无力,净信上师。放下对红尘的牵挂,不要去算计一些东西,放下对今生的所有执著,甚至放下成佛的欲望和念想。早年,我甚至不去发愿往生哪个佛国。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也愿意帮上师来弘扬佛法。因为许多时候,成佛也..
一日禅:修行的真正目的
真正的修行人,不是没有烦恼,而是面对一个烦恼,解决一个烦恼;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同体众生痛苦,内心生起慈悲。我们要放下心中执念,不要刻意去逃避烦恼痛苦。使心无挂碍、念不凝滞,让身心变得通透,才是修行真正目的。..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六
学佛证道的第一步我们前集说到持戒有护法神在护持,那么,讲良心话,保护自己还是要靠自己,别人能够给你的,同样也能够收回,往往产生一种依赖性,过份的依赖变成不会精进,因为自己没有脚踏实地,只过份依赖别人,自己往往产生懈怠,在此处必须要注意,那是因为我们看戒律这样说,我们拿一点出来比喻..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五
饮酒乱性五戒堕我们前集说到五戒的饮酒戒,不管是根本佛教或是后期的佛教(大乘或小乘佛教),其实大乘和小乘,是因为部派佛教才开始分为大乘、小乘佛教,部派佛教以前,根本没有所谓小乘和大乘的区别,都是大乘,但是,不管大乘或小乘都必须持守五戒中的饮酒戒,佛教自五戒乃至大乘菩萨戒,都必须有这条..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七
正直以圆智 方便导正法我们前集说到婆罗门事火的事情。事火就是火供,火供就是以为将东西烧一烧之后天人就可以收到,就会赐福给我们,当佛陀看见之后,认为要将它转变过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火供对内心具有一种相当的寄托。所以,佛陀就跟他们开示事火的功能,运用他们那一种习惯,将..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十二
三品沙弥的缘由我们说到这梵语,梵语是印度以前古时的语言,他们认为印度的梵文,是梵天所作的,所以称为梵文,以梵文所发的语音,则叫做梵语。所以沙门、沙弥是梵语,沙弥是出家之道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出家须从沙弥开始。沙弥在佛陀初期僧团当中,本来是没有的,沙弥的出现应该是佛陀未出家之前..
净慧长老:在家居士修行佛法 必须熟读十部经典
只有同生命相结合,佛法慧命才能延续。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一部类似基督教《圣经》那样的书,供..
在家修行,不要誤入誤區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学佛,在家修行,这是居士的一个最显著,也最重要的特点。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作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仍要居家过日子的实际,不去做超出或有违家庭生活的那些想当然的修行!之所以这样说,实在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至今还有不少..
居士如何在寺院挂单修行?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称为挂单。这也是从行脚僧到寺院投宿挂单引申而来。在汉传佛教中,单是指僧堂里的名单,行脚僧把自己的僧衣挂在名单之下,表示暂住,因此称这样的投宿为挂单。后来也用在居士暂住寺院修行上。在汉传佛教的不少寺院中,至今仍然保留了这一传统。相关的名词有:到寺院投宿称为..
哪里是居士修行最好的地方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家庭就是道场这个佛在经典上都有很好的教导,好好去学。佛没有教人不结婚,所以在家有优婆塞、优婆夷。这些学佛的弟子在佛门里占的人数是决定大多数,真正出家人是非常非常少数,出家人所做的工作就是教学。为什么要出家?这一门学问很深、很大,必须把一切都放下,专心来学习,自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