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师父说排椅子之前,要观想每张椅子上有一朵莲花,坐上去就成佛,所以弟子昨天帮忙排椅垫,也做如是观想,结果全身起鸡皮疙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心,这起鸡皮疙瘩也不是坏事,可能你观想每一张椅子都是莲花之前,你先拜佛、洒甘露水、点烟供粉,先跟这些众生打招呼一下,然后施食,之后你再观想莲花,愿他们坐到、碰到的人都成佛。反正有个鸡皮疙瘩,你就做做看,施食后说不定就好了,这也是一个前行,要做什么之前,都要去除障碍。

问:师父说排椅子之前,要观想每张椅子上有一朵莲花,坐上去就成佛,所以弟子昨天帮忙排椅垫,也做如是观想,结果全身起鸡皮疙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心,这起鸡皮疙瘩也不是坏事,可能你观想每一张椅子都是莲花之前,你先拜佛、洒甘露水、点烟供粉,先跟这些众生打招呼一下,然后施食,之后你再观想莲花,愿他们坐到、碰到的人都成佛。反正有个鸡皮疙瘩,你就做做看,施食后说不定就好了,这也是一个前行,要做什么之前,都要去除障碍。
以智慧而照见事理,是为观照。观行 于心观理而如理身行。观察 即观念观想也。观念 观察思念真理也。观想 想浮于心也。
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一、称名念佛 口称佛名也。二、观想念佛 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三、实相念佛 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一、定业念佛 即上之观想念佛也。二、散业念佛 即上之称名念佛也。三、有相念佛 即上之定业念佛与..
【生因】五因之一,谓地、水、火、风四大种,为生起色法的原因。参阅‘五因’条。
【内因外缘】凡能直接产生结果的内在原因,称为内因;能间接助长结果形成的外在原因,称为外缘。故内因外缘又称作亲因疏缘。如欲受身时,以自己的业识为内因,而以父母之精血为外缘。又于净土门,相对以佛之本愿为外缘,而以定散之行或真实之信为往生之内因。参阅‘因缘’条。..
【念根】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养因】为五因之一。乃长养一切物之原因,即谓地、水、火、风四大种为长养一切物之原因。《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二十载:‘为养因者,能增长故,犹如树根,水所沃润。……风为养因,能引发彼,令增长故。’参阅‘五因’条。..
【赖耶因相】第八阿赖耶识具有三种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因相就是万法原因之相。指的是阿赖耶识执持的一切诸法种子,此种子为万法生起之原因。《成唯识论》曰:‘此能执持诸法种令不失故,名一切种。离此,余法能遍执持诸法种子不可得故。’因相是此识的第三位相,而自相是因相果相的总和,《成..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种观想,即:日想、水想、地想、树想、八功德水想、总观想、花座想、像想、遍观一切色身想、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普观想、杂观想、上辈生想、中辈生想、下辈生想。..
又名八背舍,即八种训练去除贪著的禅定。一、内有色相观外色解脱,谓心中若有色(物质)的想念,就会引起贪心来,应该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无从生起,故叫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即心中虽然没有想念色的贪心,但是要使不起贪心的想念更加坚定,就还要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
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观想念佛有二种,一种是观想佛的塑画像,名观像念,一种是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及功德,名观想念;实相念佛是谛观诸法实相,此实相即是佛的法身。..
善恶果报的原因。善业是乐果的因,恶业是苦果的因。
一、称名念佛,即专心称念佛之名号;二、观像念佛,即观看佛像,口称佛名;三、观想念佛,即于心观想佛之相好庄严;四、实相念佛,即观自身及诸佛之真实相,乃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主要的原因叫做正因,若是次要的助力则叫做缘因。
(术语)一个之原因也。俱舍论六曰:一因生法,决定无有。瑜伽论释曰:证得一因,即成佛道。
(名数)又作九相。于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为观禅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着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ādbmātakasaṁjā,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ṁjā,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三、壤想 Vipadumakasaṁjā,死尸之破坏也。四、..
(术语)观想佛体也。观无量寿经,观佛经等详说之。
(术语)一心观想佛之相好形色也。此三昧成就,则见佛之来现。
(术语)想浮于心也。观无量寿经曰: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安像三昧仪轨经曰: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
(术语)观无量寿经所说,自净土境界至往生人分十六种而观想者。
(经名)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一卷,宋天息灾译。说般若菩萨之咒与观门者。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
(经名)一卷,宋昙摩蜜多译。说欲治人罪者,应先决定毗尼,观想虚空藏菩萨。
(仪式)纳亡僧遗骨或全身于塔内。此时有入塔之佛事。见象器笺十四。
(一)同一因行之意。即谓一切众生悉具佛性,故以此同一因行皆能到达涅槃。如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之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同一因,同一果,同一甘露,一切当得常乐我净。(二)指唯一之原因、原理。吠陀、奥义书、吠檀多等古代印度之哲学主张,万物皆由唯一者(梵 Tad-ekam)、生主(..
又作九相、九想门、九想观。即对人尸体之丑恶形相,作九种观想。为不净观之一种,行之可断除我人对肉体之执着与情执。九想为:(一)青瘀想(梵vinīlaka-sajjā),又作想相坏、青想。观想风吹日晒,死尸变黄赤色,复又发黑青。(二)脓烂想(梵vipūyaka-sajjā),又作想相烂、绛汁想。观想死尸皮肉糜烂..
乃大日经阿阇梨真实智品、大日经义释卷十二阿阇梨真实智品所说八字布字之法。八者即:(一)(a,阿)字布于心中,乃一切佛部所住处。(二)(sa,娑)字置于胸下,乃一切莲华部所住处。(三)(hūj,吽)字置于眉间,此为一切执金刚所住处。(四)阿字布于腰下,为地轮第一命。(五)(va,缚)字布于脐,观想..
密宗行者于吾人之肉团心(心脏)观想八叶之莲花,示现胎藏界九尊之观法。盖以密教之教义而言,心乃一切众生成就莲华三昧之因,然以未能令开敷,故为诸烦恼等之所缠缚,所以不能自了其心如实之相。是故先当观照此心,作八叶莲华观,令诸蕊开敷具足,观想 (a,阿)字在莲花台中。又所以须观想八叶莲花。..
乃指十思想或十种观想。即:(一)无常想,观一切有为法皆新新生灭,无常变坏。(二)苦想,观一切有为法无常,常受三苦、八苦所逼迫。(三)无我想,观想一切法为苦,亦不自在;皆由因缘所生而无自性,故无我。(四)食不净想,观想诸世间之饮食皆从不净因缘所生,悉为不净物。(五)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观想一切..
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善知受灭。尽没者。谓审观受生。审观受住。审观受灭。尽没于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谓审观受生时。具念正知。审观受住时。具念正知。审观受灭尽没时。具念正知。及善想善知寻者谓审观想寻生审观想寻住。审观想寻灭尽没于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谓审观想寻生时。具念正知。审观想寻住时..
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善知受灭。尽没者。谓审观受生。审观受住。审观受灭。尽没于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谓审观受生时。具念正知。审观受住时。具念正知。审观受灭尽没时。具念正知。及善想善知寻者谓审观想寻生审观想寻住。审观想寻灭尽没于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谓审观想寻生时。具念正知。审观想寻住时..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