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赞偈:菩萨号圆通 降生七宝林中 千手千眼妙真容 端坐普陀宫 杨柳枝头甘露洒 普滋法界薰蒙 千层浪头显神通 光降道场中 千层浪头显神通 光降道场中观音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
观音赞偈:菩萨号圆通 降生七宝林中 千手千眼妙真容 端坐普陀宫 杨柳枝头甘露洒 普滋法界薰蒙 千层浪头显神通 光降道场中 千层浪头显神通 光降道场中观音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
要保持心的良好品质,就要长时间地自省。现在社会上,常常有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遇到挫折障碍、不如意之事就将责任怪罪到他人身上:上司怪下属事情没做好,员工怪老板领导力不足;孩子成绩不好怪父母、老师,父母、老师则认为孩子不够用功;赌输了,怪别人骗了自己的钱。却不想一想,若不是生出贪念,..
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和卧床休息后,病情缓解了,急性期过去,便到了 恢复腰部功能的康复期。在这个时期进行适量的腰部锻炼,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腰部锻炼的方法很多,下面向您介绍的方法适合康复期运用,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这个健腰锻炼法可概括为腰部锻炼10字经。1、一是悬利用门框或单..
不读诵经典就一门深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我非常赞同一门深入,但我坚决反对:什么也不懂就一门深入下去。古代高僧大德在一门深入之前都是广学多闻。通过广学多闻树立了自己的正确知见,掌握了自己的修行法门,然后一门深入下去。一门深入是他自己的修行方式,但是在一门深入下去的过程当中,还是多读..
第二章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当佛陀出世时代,印度大地上涌起了一派思想革命的热潮,民智大启,思路大开,各种新兴沙门集团的职业修道者们,通过对婆罗门教传统观念的批判,及相互间的论辩竞争,将人类关于认识自身的思考,推向了一个东西文明史上空前成熟的新水平。自我、轮回及生死的超脱,成为当时各..
我与香的因缘,应该是从剃度出家时开始的。初出家,寺院都会安排事物给每个师父,服务大众,培福消业。各种都有,比如:斋堂做饭洗菜、客堂接待、佛堂看殿、打扫厕所等等。我的任务就是每日为佛菩萨供养、奉水、点灯之类。其实就是佛菩萨的侍者。大家都讲这是好差事,修福报很快,伺候佛菩萨,我也欣然..
最近看《印光大师文钞》,感触很深,除了深信净土,老实念佛外,心里牢牢记住了下面这两句话。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却非常受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与大家分享一下。一、一切皆因果我们周边的一切,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乃至一句话,一杯水,一口饭,无不是因果。有人讥讽嘲笑,是因..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忏悔的功能。根据佛经,忏悔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对自己的良心忏悔;第二是对我们所亏欠的人忏悔;第三则是当众忏悔。在当下承认错误的同时,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佛教徒通常是在佛前忏悔..
生死从何而来?由众生的起心动念而来。我们起了一个念头,内心就凝聚一股力量,让人无时无刻不去想它;好比说一个人执着金钱,出门时,心底就惦记着它,整天担心被偷、被抢,或者盘计着如何聚集更多财富。畏惧死亡也是一样,走在路上,远远地就好像感觉前方摆了一副棺木,非得绕一大圈的路来闪躲它不可..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於本人。”这些在世间确实有这些灾难。『咒』是一种邪术,注解里面讲,「凡咒毒药乃用鬼法,欲害於人」,役使鬼神一类的来害人。除这一类之外,譬如在大陆西南苗疆地区放蛊一类的,也是属於这个,也是属於这一类。这一类确确实实就像经上所讲的,他这个咒、..
三宝作证现非常1996/9/7 仁俊长老开示佛法中说的「宝」,其意义略说有四:最圆净的光、最真切的力、最究竟的德、最丰富的能。一、游化人间等亲切,二数自称同一般,倡导缘依融尊慢,净朴无比极平实。释迦佛圆满觉悟后,不断游化人间,所表现的形象和待人接物的态度,都非常亲切真诚,为病比丘浣洗,为盲比丘穿针,..
要无烦恼要无愁 ,本分随缘莫强求 。无益语言休着口 ,不干已事少当头 。人间富贵花间露 ,纸上功名水上沤 。看破世情天理处 ,人生何用苦营谋 。 摘自《念庵诗》
钱财也并不是有些人所讲的那样,非常了不起钱财既不是好的东西,也不是不好的东西,如果人们用好了,就像草药一样可以治病,如果用不好,它就变成毒,会伤害性命。 所以,从世间的角度来看,钱财也并不是有些人所讲的那样——非常了不起。 以前,著名经济学家威尔逊这样说过:“热爱金钱吧!它能给人们..
【安隐】 p0625瑜伽五十七卷十五页云:无有病恼,故名安隐。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安隐者:谓超过一切人与非人,灾横怖畏故。三解 杂集论八卷十六页云:何故此灭复名安隐?离怖畏住所依处故。无老病死等一切怖畏,圣住所依,故名安隐。0625..
【成就四十法堕险恶趣】 p0668 法蕴足论一卷六页云:成就四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四十?谓自不离杀,劝他令杀,见不离杀,欢喜慰喩,称扬赞叹杀生者事;广说乃至自起邪见,亦复劝他、令起邪见,见起邪见,欢喜慰喩,称扬赞叹邪见者事。若有成就此四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
梵语 dvāsasti drstayah。指古代印度外道所执之六十二种错误见解。此有数种异说:(一)长阿含经卷十四梵动经:有十类六十二见之说,而对外道所执之诸论大别为本劫本见、末劫末见二种。本劫本见即依过去前际而起分别见,凡有五类十八见,包括常论四种、亦常亦无常论四种、边无边论四种、种种论四种、无..
梵语?āstādeva-manusyānāj,巴利语 satthādeva-manussānaj。音译作舍多提婆魔舍喃。为如来十号之一。又作天人教师。谓佛陀为诸天与人类之教师,示导一切应作不应作、是善是不善,若能依教而行,不舍道法,能得解脱烦恼之报,故称天人师。又以佛陀度天、人者众,度余道者寡,故称为天人师。[大..
摄,摄取、摄受之意。菩萨地持经卷十载,菩萨以六种法摄诸众生,过去已摄,现在今摄,未来当摄,乃至历尘数劫,无有疲厌。六种摄即:(一)顿摄,顿乃遽之义。谓菩萨从初发心,于一切众生作父母想,随力所能,以一切乐事饶益而摄取之。(二)增上摄,谓菩萨既已发心,若于父母则起尊重心,种种方便劝修善法..
(一)禅林之首座。大鉴清规(大八一·六二一下):“僧堂坐禅号令,权在首座,不在住持,首座谓之禅头。”(二)为梵语 jantu 之音译。又作禅豆、禅兜、缮都、禅[白/兆]。即众生之义。[杂阿含经卷十三、玄应音义卷一] p6482 ..
为一湿生女子之名。水气之所,生物自行出生,谓之湿生。俱舍光记卷八(大四一·一五五下):“鸽鬘者,昔有一王,名跋罗哈摩达多,唐言静授。于王腋下有疱,生一女子,名为鸽鬘。从腋下出,如鸽出飞,王重如鬘,故以名焉。” p6544 ..
禅宗公案名。谓世尊升于说法之座,未尝演说一句。丛林中每以此一公案表示第一义谛乃不立文字、言语道断者。碧岩录第九十二则(大四八·二一六中):“世尊一日升座,文殊白槌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或谓“世尊升座”与“拈花微笑”二公案均不见于初期禅籍,疑系禅门宗匠为机缘..
(名数)由贪爱之对境而别为四法:一显色贪,于他人之身分及青黄赤色等显现之色起贪着也。二形色贪,于长短矫媚等形相之色起贪着也。三妙触贪,于自他身分细软光滑等之触起贪着也。四承事贪,于他人之趋承服事折旋俯仰等起贪着也。此四者皆为相应淫贪心。退治之法则观四外不净。瑜伽师地论二十六曰:若..
(术语)梵语曰檀那Dāna,译为布施。以福利施与人也。所施虽有种种,而以施与财物为本义。得大富乐之果。周语曰:享祀时至,布施优裕。文子自然篇曰:为惠者布施也。庄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韩非显学篇曰:上征敛于富人,而布施于贫..
(术语)涅槃经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初二句说生死法,后二句说涅槃法也。
(仪式)讽经供僧也。
(人名)道安与慧远二师,皆晋代之高僧,世并称之。
(衣服)梵语曰迦絺那。译言功德衣。修了安居之人所受之袈裟,受之之人,有五德,故曰功德衣。四分律四十三曰:安居竟,有四事应作。何等为四?应自恣,应解界,应结界,应受功德衣。
(仪式)七七日之斋会,以纸作幡子,使主僧火化之。以期亡灵见幡子之好相而得好身也。释氏要览下曰:北俗亡累七斋日,皆令主斋僧剪纸幡子一首,随纸化之。按正法念处经有一十七种中有,谓死时若生天者即见中有如白氎垂下,其人识神见已,举手揽之,便受天人中有。故今七七日是中有死生之日,以白纸幡子..
(术语)应物之形。即应身。注维摩经序曰:观应形则谓之身。
【所作自在】 p0738 瑜伽三十七卷五页云:所作自在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普于一切诸有情界往来住等所作事中,皆自在转。令去即去,令住即住,令来即来,令语即语。是名所作自在。二解 世亲释八卷六页云:所作自在者:如变魔王,作佛身等。..
【依得】 p0767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依得云何?谓得所依处。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