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佛音
Tfoyin.Com
网站首页
佛学文库
佛学词典 佛经经文 善书启慧 佛学文章
佛乐聆听
佛音专辑
禅心视频
佛学动漫 佛陀转
菩提镜观
佛菩萨相
静书梵行
抄心经 大悲咒 药师经 阿弥陀经
佛寺导览
佛教寺院 佛教寺庙 祠堂祖祠 道观古刹 庵园精舍 国学地图
快速链接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黄历查询 随喜打赏 法物流通 关于我们 在线直播 网站地图
首页 /文库/文章/净律社/法藏法師:佛性與般若(字幕版视频)

法藏法師:佛性與般若(字幕版视频)

发布时间:2022-10-11 17:37

相关推荐

词典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佛性也能使一切众生的善根功德增长壮大。

1个月前
词典

一切如来定

(术语)称大空三昧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三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为大空,圆满萨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若经说: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严定,亦名金刚三昧,亦名般若波罗蜜多。佛佛道同,更无异路。若行人初发心时,能如..

1个月前
词典

佛性(buddhata, buddhatva)

Foxing佛教术语。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另外一些经典主张,并非一切有情都有佛性,有一部分人,由于他们的根器,即使勤修也不能成佛。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诸家依《涅槃经》一般说有三因佛性:1、正因佛性,..

1个月前
词典

一切如来定

即大空三昧。即如实入如来地,内证圣智而观一切众生悉具佛性之三昧。大日经卷一(大一八·九上):“佛说一切空,正觉之等持,三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为大空,圆满萨婆若。”另依大日经疏卷六之说,谓入于正觉三昧时,乃觉诸法本不生之理,明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

1个月前
词典

文殊师利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净名疏云:若见佛性,即具三德,不纵不横,故名妙德。无行经,名满殊尸师利,或翻妙首。观察三昧经,并大净法门经,名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名濡首。无量门微密经,名敬首。西域记云: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首楞严经说:是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1个月前
词典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于摩罗尊者得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祖为说法,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祖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人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

1个月前
词典

佛性

次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一切众生,皆有通彻因果自体不改的觉悟性,谓之佛性。此之佛性,为一切众生所皆有,凡有佛性,定当作佛。

1个月前
词典

佛性

佛性、如来藏、如、法性、实际,皆同一性,只是就能知与所知诸法的不同分位,立不同的名称。在众生数上称佛性、如来藏,在非众生数上称法性、如、实际,但此通内外。《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解释如、法性、实际时说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又指内外诸法自性本空皆同一性,故《涅槃经》中说佛性有种种异名..

1个月前
词典

佛性(二)

佛性佛者觉悟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二佛性一、理佛性 不生不灭,法性之妙理,名理佛性。二、行佛性 大圆镜智等四智之种子,名行佛性。此中理佛性,一切有情皆具,行佛性有具有不具,不具者永不成佛。三佛性一、自性住佛性 真如之理,自性常..

1个月前
词典

三因佛性

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的意思;缘因佛性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的意思。

1个月前
词典

三佛性

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自性住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是自性,所以常住,三恶道的众生就只有这一种;引出佛性是众生凭著自己修行的功夫,渐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发出来,这种佛性为三乘行者所具有;至得果佛性是修因满足了,本具的佛性显露无余,这是诸佛的佛性。..

1个月前
词典

三身佛性

佛性有三种,即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

1个月前
词典

三种菩提

1、方便菩提、实智菩提、真性菩提。这三种菩提,实在就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三种佛性,方便菩提就是缘因佛性,实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依文字般若,能证得方便菩提,依观照般若,能证得实智菩提,依实相般若,能证得真性菩提。2、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声闻菩提是修四圣谛的..

1个月前
词典

心即是佛

意谓人人心中皆具佛性,只要从吾人的心灵下功夫,就可以成就佛道。

1个月前
词典

见性成佛

见性是见到一切众生普具之佛性,见自佛性者,当下即与诸佛无异,禅家名之为见性成佛。

1个月前
词典

一地

(譬喻)以地譬众生之佛性。一切之草木种子皆依地而生,一切之善根功德皆依一佛性而生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一地所生。文句七上曰:地,实相也。究竟非二,故名一。法华义疏八曰:一相谓一实相,合一地也。..

1个月前
词典

二德

(名数)一、智德,众生所具之了因至于佛性果为智德,照了一切之事理者,二、断德,众生所具之缘因至于佛性果为断德,断尽一切之妄惑者,智德是菩提,断德是涅槃也。诸佛心具此二德。见观音玄义上。【又】一、悲德,诸佛菩萨利他之德也,二、智德,诸佛菩萨自利之德也。【又】一、性德,本来性具之德也..

1个月前
词典

三种四教

(名数)藏通别圆化法之四教,有三种:一、方等之四教,二、别教之四教,三、涅槃之四教也。此三种之差别如何?或言方等之四教,隔别不融,别教之四教,法四而人一,涅槃之四教,四人俱知常住。或言涅槃之四教,通入佛性,别教之四教,次第见佛性,方等之四教,二乘见佛性。见释签讲述四上。..

1个月前
词典

三因佛性

(名数)涅槃经所说:一、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三、缘因佛性,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因佛性,金光明玄义曰:云何三佛性?佛名为觉,..

1个月前
词典

三佛性

(名数)佛性虽常住不变,然为他修证,分三义:一、自性住佛性,一切众生本有之,为自性而常住者。三恶之众生,唯具此一。二、引出佛性依修行之功,而本有之佛性渐为引出者。三乘之行人具之。三、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而本有之佛性了了显发者。即诸佛之佛性也。见华严孔目章二。..

1个月前
词典

三身佛性

(名数)佛性有三:一、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二、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三、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

1个月前
词典

了因佛性

(术语)三因佛性之一。了达正性之觉智也。

1个月前
词典

人人本具

(术语)言人人本来具足佛性也。

1个月前
词典

六祖慧能《佛祖统纪》

六祖慧能。新州卢氏。采薪养母。常入市闻客诵金刚经。问曰。从谁受。曰黄梅忍大师。云读此可以见性成佛。能遂辞母至韶州。与刘志略为友。志略姑为尼。常读涅槃。师暂听即说。尼因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则任问。尼曰。字尚不识。何能达义。师曰。诸佛解脱非关文字。尼异之。号为行者。居人瞻礼请住宝..

1个月前
词典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佛祖历代通载》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于毗罗尊者得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闻尊者为说妙法。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尊者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人曰。佛性大小。尊者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尊者复于座上现自..

1个月前
词典

道生法师《佛祖历代通载》

道生法师天纵妙悟。初涅槃后品未至。生熟读久之曰。阿阐提人自当成佛。此经来未尽耳。于是文字之师交攻之。诬以为邪说。于律当摈。生白众誓曰。若我所说不合经义。愿于此身即见恶报若实契佛心。愿舍寿时据师子座。于是袖手南来入虎丘山。竖石为听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义契佛心不。群..

1个月前
词典

五祖弘忍大师《佛祖历代通载》

五祖弘忍大师。蕲州黄梅周氏子。生而岐嶷。儿时有异僧叹曰。是子阙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咸亨中有卢居士者名惠能。自远来参。师问。汝自何来。曰岭南。师曰。欲求何事。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师知其异。乃诃之曰。著槽厂去..

1个月前
词典

十四祖龙树大士《释氏稽古略》

十四祖龙树大士。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得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祖为说法。彼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祖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彼众中有长者子名迦那提婆。并彼众等咸..

1个月前
词典

道生《释氏稽古略》

竖石听讲。罗什法师弟子道生。初涅槃经后品未至。生熟读久之曰。阿阐提人自当成佛。此经来未尽耳。于时文字之师交攻之。诬以为邪说。于律当摈。生袖手来晋入平江虎丘山。竖石为听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义契佛心否。群石皆首肯之。后游匡山居销景岩。闻昙谶在北凉重译涅槃后品。至南京..

1个月前
词典

昙延(隋京师延兴寺)[《续高僧传》卷八]

释昙延。俗缘王氏。蒲州桑泉人也。世家豪族官历齐周。而性协书籍乡邦称叙。年十六因游寺。听妙法师讲涅槃探悟其旨。遂舍俗服膺幽讨深致。出言清越厉然不群。时在弱冠便就讲说。词辩优赡弘裕方雅。每云。佛性妙理为涅槃宗极。足为心神之游玩也。延形长九尺五寸。手垂过膝。目光外发。长可尺余。容止邕肃..

1个月前

评论

发表评论

分享推荐
点赞文库
收藏文库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微信

微博

QQ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复制链接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