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感觉更快乐?根据美国一个「追踪快乐(Tracking Happiness)」网站发表一项吃素变快乐(Eat Green,Be Happy)的研究报告,该研究主要在探讨素食主义和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据研究显示,与荤食者相比,素食者感到的幸福指数更高。
这个研究计画总共访问11,537名美国人,包含8,988名荤食者、422名鱼素者、948名蛋奶素者、1,179名纯素者。研究共分为三大主题,第一部分调查受访者的幸福指数,第二部分调查受访者未来是否会成为纯素者,第三部分则是对素食主义的看法。
纯素者的幸福指数高7%

图/tracking happiness
受访内容为,「如果回顾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你会用1到10的等级来评分你的幸福感?」,平均幸福指数为6.9,肉食者的幸福指数最低,为6.8分(1到10分),纯素者7.27、蛋奶素者7.31、鱼肉素者:6.99。
数据显示,纯素者的幸福指数比荤食者高出了7%。对许多人来说,成为纯素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茹素的饮食习惯为身体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素,以维持住身体所需的能量。
未来成为纯素者的可能

图/tracking happiness
该研究还有一项有趣的发现,在接受调查的近9,000名肉食者中,幸福指数较高的非素食者认为自己未来更有可能茹素。研究人员发现幸福指数较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用植物性饮食。此外,他们发现幸福指数较高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素食主义者,素食主义者也更有可能保持快乐。这项研究结果足以解释,为什么纯素者比非素食者感到更快乐。
对素食主义的改观
2015年有一份「吃素并不简单(It Aint Easy Eating Green)」报告指出,只有吸毒者比素食者面临更多的仇恨和偏见。虽然这份研究仅有278位受访者,但该报告已在全球广泛使用,直接强化了素食者不讨喜的想法。这次研究团队询问肉食者对纯素者(或纯素主义)的看法,8,988人里只有不到15%的人持否定意见,与2015年的报告相比,民众对素食主义的态度逐渐改善。
对于这份研究报告,善待动物组织(PETA)国际计划副总裁米米·贝赫奇Mimi Bekhechi表示,「难怪素食主义者更快乐。因为透过保护动物和拯救地球,素食者可以拥有平静和善良的心」。
来源|Vegan FOODLIVING
Photo by Anna Pelzer on Unsplash
相关推荐

我的佛教文学研究
陈允吉1986年初,中国社科院《未定稿》杂志的记者采访了陈允吉教授,请他谈谈自己的治学之道,以期促进该领域的研究。而今看来,这篇访谈对当下有志于佛教文学研究的年轻学子仍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问:您认为从事文学与佛学的影响关系研究的首要条件是什么,能否谈谈您的治学经历?答: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徐恒志上师答某居士书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徐恒志上师答某居士书(一九九一年三月)某某居士:由《上海佛教》编辑部转来仁者所写《答唐代复礼法师的提案》一文,颇有见地,值得讨论。兹略述拙见如下:一、烦恼无始有终问题按此问题并不难解,在《圆觉经》金刚藏菩萨章,菩萨问佛:“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

研究佛经的结论
◎ 尤智表 我研究佛经的动机是为了求知,不像有些人是受了严重的刺激,为求得精神上的安慰而信佛的。我并不是说这种信佛的动机完全不对,但受刺激后的神经,不免失去平衡,因而对佛教的各部门,反不能获得客观的观察,我是学科学的,对于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是信仰很坚定的,要是见到佛教的理论与..

吃素与放生有什么不同
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

【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圆因法师
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妙莲老和尚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又说回来,如果父母的业障深重,不但不信佛,对佛法还有反感,你又不能劝勉他们,这要怎么办?只要你至诚念佛、修一切善,将所有功德回向父母,决定能感化他们的,因为父子、母女都有血亲天性相关,同一根..

大安法师:戒杀吃素的问答
问: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怎能吃素呢?大安法师答:这就要看你的发心,如果你真的想吃素,也是可以的。应酬,应酬主要是你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恭敬嘛!你告诉他:我是佛教徒,吃素的。他会理解的,而且他真的对一个能吃素的人内心会佩服,也会对你的道德感还有一分信任,最终还是对你的经商有作用的,你..

劝吃素等于救千万条生命
一个人终生吃素,可以让多少动物免于屠宰?只要能控制自己的嘴巴和筷子!如果你能再劝服一个人弃肉茹素那么,你又救了多少条生命?一、吃素并劝人吃素是不用花钱的放生你能发心吃长素,不用花一毛钱,就放了百千万条的生命。同时还积极地宣传吃素的好处,使更多的人也发心吃素,那你就等于放生了无量无..

素食者要会用替代品
素食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如增加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减少脂肪的摄入等。然而,不可否认,长期吃素会失掉很多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那么如何在素食中找回丢失的营养成分呢?下面介绍几种素食替代食品,让素食者尽可能达到营养均衡。缺乏维生素B12建议:用深绿色蔬菜+黄豆替代维生素B12由于维生素B1..

学佛后吃素放生病痊愈
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住在山东最东端的一个海滨城市。三面怀海,一面靠山。从记事就看见人们在退潮时(我们叫赶海),或拾或抓海螺、蛤、海蛎子、海参、螃蟹等。我从小就喜欢赶海,不是天天都能赶,要等海水退潮才行。记得常和同学一起去,放了学有时候不回家,直接跑到海边,赶到很多的海物。回家煮熟..

病中的他感到身心清凉,顿时省悟这必是佛陀的慈悲力加持所致,喜不自胜!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长者,名叫婆持加,他常起瞋恚,乱发脾气,所以没有人喜欢亲近他。不过,婆持加却对外道非常地崇信与恭敬。后来,婆持加生了一场重病,没有人愿意来探视他,照顾他的饮食、汤药。婆持加奄奄一息地躺在床榻上,心想:“若有人能医好我的病,我将竭尽寿..

界诠法师:什么人可以皈依呢?不吃素可以吗?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持斋,它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的一个衡量..

佛教为什么说我们应该为出生为人感到欢喜呢?
问:佛教说要为出生为人而感到欢喜,但是我不仅不觉得欢喜,有时甚至还会怨恨把我生下来的父母。虽然自己也觉得不该有这种想法,却还是无法为出生为人而感到高兴。请问,佛教为什么说出生为人是难得而可贵的事情呢?答:那些自杀的人,应该是和你一样没有生命喜悦的人吧。其实,只要认真地思索人生,我..

令肉食者妒嫉的素食者专有福利
素食者专有福利素食者的权利向来被社会大众所忽略,但随着全球素食主义的普及,以及素食人口的增加,在欧洲,素食者现可有了一项令肉食者眼红的福利。去年(2006)11月,荷兰举行了一场下议院的选举,由保护动物权人士所组织成的「荷兰动物党(Party for the Animals)」出乎意料外的在这场具有历史性的选..

李炳南:不吃素能往生吗?
问:不吃素能往生吗?李炳南答:虽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杀,方便吃五种净肉,如此就不会妨碍往生。什么叫做五种净肉呢?第一,动物被杀情形没有亲眼看见的;第二,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没有亲耳听到的;第三,不是为我而杀的;第四,命尽自然死亡的;第五,动物吃剩的。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还是练习吃素..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恐邯郸学步,他未成反而失其素行,本既明而不博学,则孤陋寡闻,执一事或致碍其圆理。..

李炳南:研究佛教应从何著手?
问:研究佛教应从何著手?做一个佛徒要具何种条件?要办哪些手续?及遵守哪些戒律。(白云樵)答:初机看书,不宜先研经典,因其理深难解也,而文言与白话,尚是其次。请先在港物色佛法导论学佛浅说三种合编二书读之,明了一轮廓后,再进而研讨经论,便易入门。其条件及手续,初受三皈,再求五戒,后受..

李炳南答:净土宗的信仰者,有必要研究外宗的经典吗?
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这是大乘佛法的原则,净土宗哪能例外。不过学习时,应该知道本末和先后。本就是本宗的经典先弄通,末就是其他宗派的经典后学习。根本都没有弄通,就去学其他的内容,恐怕如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有学会,反而把自己的本行丢了。本行已经明了,却不博学,就会孤陋寡闻,执著一..

开愿法师:怎么样能劝导更多的人吃素、放生?
同修:咱们现在在放生,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吃众生肉,我听过两句话,一句是:“吃素是一种最大的放生。”还有一句是:“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所以我想问师父,怎么样能劝导更多的人吃素、放生?师:对啊,这个是一个大问题。能够做到吃素、放生是你的大功德,每..

林国平:琉球观音信仰研究
文章信息作者:林国平收录于:《观音研究文集汇编》上册,第523—559页。内容简介观音菩萨信仰是最早传入琉球的外来信仰,从各类文献中得知有一补陀洛僧禅鉴,因驾舟漂流从外域来到琉球,得到国王的器重,并在浦添城西建造极乐寺。这不仅是琉球梵宇僧侣之始,也是琉球观音信仰的开端。本文详细介绍观音..

李炳南:被围困发心吃素,蒙介绍皈依印公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为期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舍,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干净了,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时..
佛学研究修习次第略说
佛学的内容,大概有四项。一、教的研究:教即文物,此有关梵文、巴利文、藏文、汉文数十种的文物。甲、法物之搜集,乙、史材之编考,丙、经典之校订,丁、图书之纂译。二、理的研究:即依教所成之思想。甲、印度二十小乘学派,乙、印度三种大乘学派,丙、中华综合学派,丁、欧美新研究派。三、行、即实..

徐一智:《明代观音信仰之研究》简介
观音信仰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以各种方式深入民间,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俯拾即是。《明代观音信仰之研究》一书,以明代观音信仰为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内容分为四部分:首先说明印度的观音信仰与入华之状况。大乘菩萨道的出现以后,涌现了许多人们崇拜的菩萨,观音以救世主之姿态,成..

印祖故事:翰林信佛不吃素,大师劝读放生疏(43)
魏家骅(1862—1933),字梅荪,晚号贞士,江宁人。他分别于清末光绪1898年、1903年两为进士,尤其是1903年为经济类进士,此后他一直官运亨通,任过翰林编修、山东东昌府知府,官至三品大员;民国时期,又曾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还担任过南京商会会长。在山东东昌府知府任上,成功引种美国棉花,推动了..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小时候不爱吃肉,所以没长高;长大后爱吃肉了,结果长胖了。每个人的口味有所区别,不管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养成,不同的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只吃肉的人和只吃素的人,通常被归为两类。有的人吃起肉来根本停不下来,每天都要吃很多的..
发心坚固菩萨二种善胜意乐
【发心坚固菩萨二种善胜意乐】 p1163瑜伽三十五卷十四页云:最初发心坚固菩萨、于诸众生,发起二种善胜意乐。一者、利益意乐。二者、安乐意乐。利益意乐者:谓欲从彼诸不善处、拔济众生,安置善处。安乐意乐者:谓于贫匮无依无怙诸众生所,离染污心,欲与种种饶益乐具。..
弃舍回向
【弃舍回向】 p1186瑜伽九十二卷八页云:弃舍下劣修觉分故;回向胜妙修觉分故;名弃舍回向。
腹所生
【腹所生】 p1255瑜伽八十四卷五页云:腹所生者:简去异生卑劣子故。此句于其增上生圆满中,遮器过失。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 p1307瑜伽七十七卷六页云: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从何名为通达?从何名得?善男子!从初极喜地,名为通达。从第三发光地,乃名为得。善男子!初业菩萨,亦于是中,随学作意。虽未可叹;不应懈废。..
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p0657 大毗婆沙论七十六卷四页云:谓或有执佛身无漏。如大众部。问:彼何故作此执?答:依契经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如来生在世间,长在世间,出世间住;不为世法之所染污。彼作是说:既言如来出世间住,不为世法之所染污;由此故知佛身无漏。为止彼意,显佛生身,唯是有漏..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