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是非常灵验的咒文,如果认为佛法是迷信的话,可以尝试修持《准提咒》这部咒文,只要能够虔诚的坚持念诵,不出两个月,就会有所感应。
念诵《准提咒》和念诵其他经文是一样的,都是有仪轨的,我们在念诵《准提咒》前先要念诵三遍(南无观世音菩萨),然后念诵《六字大明咒》百遍,接着念诵《准提咒》三遍,也可以重复念诵,越多越好。最后念诵回向文,这样下来,我们念诵《准提咒》的效果会更佳。
相关推荐
三般若(二)
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 诠上二般若之言教,如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等之般若经是也。
文身
【文身】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文者文字,身是聚义,一字为文,二字为文身,三字以上为多文身。《百法直解》曰:‘文身者,文即是字,为名句之所依,此三皆依色、声、法尘分位假立,若语言中所有名句及字,即依声立,若书册中所有名句及字,即依色立,若心想中所有名句文字,..
三般若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一切经论中文字,皆名文字般若;若依文字,解其义理,起观照行,则名观照般若;若依观照,窥见心性,彻证实相,则名实相般若。文字是工具,观照是手段,实相是目的,此三般若,是整套的,一贯的。..
五种念诵
1、一、莲华念诵,即诵声自闻于耳;二、金刚念诵,即声在唇齿之间;三、三摩地念诵,即定心一境而观真言之文字;四、声生念诵,即发声念诵;五、光明念诵,即持诵时观想光明由口而出。2、一、声念诵,即出声念诵;二、金刚念诵,即声在唇齿之间;三、三摩地念诵,即定心一境而观真言之文字;四、真实念..
文字般若
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之为文字般若。
四种念诵
指密宗之四种念诵。一、音声念诵,即发声念诵;二、金刚念诵,即声在唇齿之间;三、三摩地念诵,即定心一境而观真言之文字;四、真实念诵,也是定心一境而观文字的实相。
一行
(人名)直隶钜鹿人,姓张,本名遂,初就普寂出家。强记非凡,游诸方究律藏。又得历数算法之秘诀。唐玄宗闻其名,开元三年,敕入禁廷。九年,撰大衍历九卷。十一年,制黄道仪。善无畏来,师就习密教。参与译经。且撰大日经疏。又遇金刚智,受秘密灌顶。十五年,寂于华严寺。年四十五。谥大慧禅师。所著..
十一面经
(经名)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之略名。【又】十一面神咒心经之略名。【又】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之略名。
帝师癹思巴《释氏稽古略续集》
苾刍癹思巴。说根本有部出家羯摩仪轨。亲制序曰。原夫赡部嘉运。至第四佛释迦文如来遗教利见也。大元御世。第五主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登极也。天资福慧谛信内乘。普使万邦咸归一化。虽敷天垂拱而至治无垠。眷支那弘道。而在躬不息。欲以自佛相承师资继踵。迄今不替正戒仪轨。为从善行人一一恒持..
舒州投子《佛祖历代通载》
舒州投子。名义青。本青社人。李氏子也。七龄颖异。去妙相寺出家。十五试法华得度。为大僧。其师使习百法论。叹曰。三祇途远。自困何益哉。入洛中听华严五年。反观文字一切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尝讲至于法慧菩萨偈曰。即心自性。忽猛省曰。法离文字。宁可讲乎。即弃去游方至浮山。时圆鉴远公。退席..
二种遍计所执自性执
【二种遍计所执自性执】 p0043瑜伽七十三卷十五页云:复次遍计所执自性,执当知略有二种。一、加行执,二、名施设执。加行执,当知复有五种。一、贪爱加行故,二、瞋恚加行故,三、合会加行故,四、别离加行故,五、舍随与加行故。名施设执,当知复有二种。一、非文字所作,二、文字所作。非文字所作者..
六种遍计
【六种遍计】 p0300显扬十六卷六页云:论曰:由有六种遍计差别故;遍计所执自性,亦有六种。何等名为六种遍计?一、自性遍计。谓遍计色等,实有自相。二、差别遍计。谓遍计色等,决定实有有色无色有见无见等,诸差别相。三、觉悟遍计。谓善名言者所有遍计。四、随眠遍计。谓不善名言者所有遍计。五、加..
一往再往
指一再地探求义理。一往,即一次往求,仅就文字表面作浅显之解释,而止于浅近之文字相;再往,则进而发挥其深意,故能显言外之幽旨。二谛义卷上(大四五·八七下):“世间法者,有字无义,一往如此,再往夺并无。何者?字本诠义,既无有义,字何所诠?” p48 ..
二字
(一)半字与满字之合称。悉昙章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不具足,故称半字。余章之文字、语法均具足,称为满字。 (二)僧名之异称。中国与日本之僧侣,其名通常取二个字,故有此称。后世相沿敬称僧侣,则分开两字,而称上某字下某字。 p194 ..
十六玄门
真言宗用以解释梵字真言等诸字门之意义的十六种方法。即:(一)遮情,遮凡夫之迷情,觉法性之无相,不住一法,不着一相,无执无著,修行佛道。(二)表德,于一一法不论邪正,悉了本不生之理,于所见境界表显真言之功德。(三)浅略,即其意义浅显、内容简略。(四)深秘,言外含有深奥之意义,非其机不授之。..
二经体
[出华严经疏]一文是所依体文是所依体者。文即文字。为一切义理所依。复为能诠契经之体也。二义是能依体义是能依体者。谓一切义理。皆依文字而显。故义是能依。而与文字同为能诠契经之体也。
疾书
顿写亦曰疾书。忠曰:“疾书《法华》则表猛利行。又《大品般若经》云:‘若欲书是般若波罗蜜时,应当疾书。止此’此是恐魔障故也。然疾书文字亦有据。”
右语
忠曰:“道场疏,首叙某州某寺某甲值某事讽某经等毕,次正有四六疏语,故疏语首必蒙‘右伏以’三字,是以疏语称右语也。右者,指已前事缘讽诵等,伏以已下,详述其志趣、祷愿等事也。”《东渐略清规·佛降诞》云:“维那宣疏至右语,住持跪炉。”忠曰:“住持跪炉,必在右伏以时。《东渐》言右语跪炉,..
轨仪
轨范之仪式规则。戒定慧是出世之梯橙,佛法之轨仪。
读诵
对著文字念叫做读,背念文字叫做诵。
五大明王之首是哪位
不动明王为五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均能扫除障难,并不为动摇之意。不动明王显现愤怒像,使侵扰众生之邪魔畏惧而远离,使众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动摇善念菩提心。不动明王,即不动尊菩萨,其名号梵音为Acalanatha,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不动”,..
南怀瑾老师:“五方佛”的秘义内幕
我们要了解,大乘佛法告诉我们,这个宇宙无论哪一方位,所谓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等等,十方三世都有佛,处处有佛,每个人都随因缘、业力、性情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学佛、念佛因缘的差别。譬如我们对五方佛的观念。我们看到法师们放焰口,或修密宗时头上戴的帽子,或绣或绘着五方佛,也就..
《护生画集》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护生画集》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滕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唐 戎昱诗)
教你放生仪轨
教你放生仪轨⒈ 皈依、发心(三遍):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⒉ 发四无量心(一遍):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⒊ 供养偈(一遍)并观..
香积佛如何说法 [南怀瑾]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现在饭吃完了,维摩居士就向上方众香国来的大菩萨们提问,香积佛是怎么说法的?“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此处这个“土”字,照旧式..
杨维中:新译佛国记 第五部分 中天竺记游(上)
第五部分 中天竺记游(上)【题解】法显、道整二人离开西天竺诸国来到了中天竺。中土的佛教徒在古代习惯上将中天竺称之为「中国」。这个地域是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法显在中天竺不但行程漫长,而且停留的时间接近六年。依照法显当时的观念,到达中天竺即「中国」纔算到了目的地..
莲蓬鱼豆腐
今天来两道家宴上好看又好吃的特色菜,做起来可别嫌麻烦啊。 这道莲蓬素鱼豆腐,翠绿的油菜叶衬出丝丝清凉,白嫩的豆腐形如莲蓬、发出阵阵清香,豌豆、豆腐都被蒸得松可口、鲜嫩醇香,是一道节日家宴中色香味皆佳的素馔。 材料: 老豆腐、素鱼浆、(可用素“如意鱼”或“天下第一鱼”用绞肉机绞碎)豌豆..
十祖:胁尊者
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名字叫难生,最初诞生的时候尊者的父亲梦到一头白象,象背上有一个宝座,座上有一颗明珠,从门里进来,光照耀着四周,尊者就这样诞生了。遇到九祖以后就侍奉在九祖身边,从来不睡觉,人们都说他的胁从来没有碰到过床上,所以就称他胁尊者。后来尊者到了华氏国,在一棵树下唏嘘西..
烟供仪轨有什么
【 皈依 】( 念诵三遍)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发心 】( 念诵三遍)诸佛妙法贤圣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功德 为利有情愿成佛【 四无量心 】( 念诵三遍)愿诸有情具乐及乐因 愿诸有情离苦及苦因 愿有情不离无苦之乐 愿有情离亲疏悉平等【 缘悲经 】( 念..
云谷禅师为何把“准提咒”传给袁了凡
了凡居士的生平大家都不陌生,众所周知,他的一生是从接触云谷禅师开始转变的。在此之前根据《了凡四训》的记载,他的运程是被孔老人的《邵子皇极经世》算命所料定,无丝毫差错;因此而灰心丧志,甘服于宿命,对于生命不做任何积极的进取,因为他认为无论他如何努力,都逃不出命运的气数。有天到了南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