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愿力找回真正的自我相信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一定会说:“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过,我们所认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么?你可能因为从小到现在,大家都叫你这个名字,你也已经听惯了,就觉得这个名字就是我,我就是这个名字。 你也可能会认为:”我的身体是我,我的家是..
古印度有一位贫苦的老婆婆,尽管她已经是风烛残年,百病缠身,但是为了最基本的生计,仍不得不到村里的一个财主家卖身为奴。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还经常遭受财主一家和比她更年轻、更强壮、更得主人宠爱的奴隶们的欺负。在一个炎热的中午,重病中的老婆婆又被狠心的女主人从她晚上栖身的一堆乱..
每个人能在今生做为眷属,必然有前世的因缘。每个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一样,每个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债也不同。有些人欠债太多了,到这个世界上来,还也还不了,所谓“债台高筑”,也就是业障之台,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深,债上加债,纠缠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往昔专门放高利贷..
问: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大安法师答:我们讲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是感应道交,这是这个世间上,这个法界当中,最深邃的心性上的学问,属于这种悟境的范围,不是属于第六思维逻辑范围。就是用我们至诚恳切念佛的心,这叫“能感之机”。法界存..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是,有些人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受善报,便怀疑因果。有人说: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没有价值;学佛修行,就无意义;而一贯作恶的人,就太便宜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不懂..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陀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位施主财富圆满,但他的儿子在娶妻之后,一直没有..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题的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后的许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们念的开经偈就..
五祖大师的戒行精严,他修行是特别认真的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从西天到东土,历代祖师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密行,各有各的来历不同,现在略略说一说五祖大师的经历。五祖大师,生在湖北双峰山黄梅县,俗家姓周,七岁就被送到庙上修行。大约是他父亲、母亲,都是笃信佛教,觉得世俗这种生活,烦烦恼恼,..
问:有两个疑问请解答。第一,如有老人痴呆症或失忆症的人,是否能够往生?答:这个你不要去怀疑。首先,信愿念这个名号,能够对这些痴呆症、失忆症有疗效;第二,这句名号,它是无碍光啊,是能够在我们众生的神识的内心——黑暗的内心放光啊。我们的痴呆、失忆是我们的表层的意识出了问题,但深层的意..
卖鱼老人有一天佛陀和阿难来到市集中,看到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叫卖、一边叫苦。佛陀走到老人身边,停下来听他说话。老人感叹:「上天为何如此不公平?我年纪这么大了,儿子却突然往生!原本一家大小都靠儿子捕鱼、卖鱼维生,如今这个重担全都落在我的身上实在苦啊!」佛陀静静倾听老人诉苦,再看看老人身旁的鱼..
这些根本不是前世的因果——提醒大家,早日忏悔、修正忤逆不孝之过 从开始接触佛法,我知道了因果。于是我特别想知道一些因果,尤其是当我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总想知道,这是前世的哪段因,惹下了今世的这段果。可是,现在,我才发现,很多很多,都是现世报。人们为什么总不相信因果呢,总说,好人好报..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予姓蔡氏,父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生也。二十六年丁未予周岁,风疾作,几死。母祷大士,遂许舍出家,寄名于邑之长寿寺,遂易乳名“和尚”。二十七年戊申予三岁,常独坐,不喜与儿戏。祖父常谓..
愿力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泛指意愿之力。愿力是从心里发出的一种很强烈的力量,每次想到它你就会觉得有了动力,有了支撑,个人觉得愿力要比能力重要,一个人的能力也许有限,但是愿力却是无限的,不受其他的影响,就是支撑你到最后的一股力量。愿力感应我是一个偶然的因缘,陪别人听经而进入..
死后再生母子情深死亡与转世再来是所有生命都必须面对的,死往何处去,自己无法选择;神识暂时的落脚点,他人亦无从知道。一切生命都将次第离去,这是一个不争且令人无可奈何的事实。无明笼罩下的黑暗大海,充斥其中的除了恐怖还是恐怖!然而,有些众生却因了业力、愿力和不可思议之缘起力的缘故,以致能..
这两位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在一百个和尚里边一定有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在一千个和尚里边一定有一个证果的阿罗汉。在大丛林的庙上,出家人过堂吃斋的时候,有时有几百个或几千个也不一定。若有三千个和尚,就会有三个阿罗汉在里边,不过你不知道是哪三个而已。阿罗汉也不会故意..
佛在世时,一次行脚到王舍城竹林精舍。那天精舍里聚集了很多比丘弟子,佛陀在开示说道时,忽然间,外面传来一阵吵杂的声音。佛陀就对阿难说:「你去外面看一下,到底外面的声音是怎么回事?」阿难出去后,看到一位很老的老人家,一问之下竟有两百岁了。这位两百岁的老人家,驼背得很严重,拄着一根拐杖,站在精舍外..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要多念这两位菩萨?梦参老和尚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两位菩萨专门发心在娑婆世界利益众生的,他发的这个愿,那我们求他,正是他满他的愿,他满他的愿,我们求他加持。就像我们,你害了病了,你到..
《法灭尽经》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经典,逐渐而灭。”如果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由此可见《楞严经》之重要性。《楞严经》的全名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该经的直接因缘为,阿难化缘时,遭摩登伽女之母以咒摄入淫室,..
达真堪布:让愿力超过业力 以违品不能夺取、不可侵犯叫“力”。我们经常讲“要有愿力”,也经常发愿。但如果经常违背自己的誓言,就说明这个愿没有“力”——没有力量。这也就是我经常讲的“愿力没有超越业力”。我们经常是这种状态,有想学想修的愿望,也发过誓,但是都不强烈,不坚定;遇到一些违缘..
纯印老人以108岁的高龄无疾而终,她的儿子犟牛是65岁的老党员,一生坚定信仰无神论,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有佛菩萨。没想到,犟牛母亲的过世后所发生的一件事,完全改变了他原来的世界观。老人去世已经五天了,全家几十年不变的作息时间被打破。钟声已经清晰地敲响了12下,犟牛一家人仍然没有睡意。犟..
下面涉及到一个财富问题,因为现在有人讲生活得用钱呀!人民币是不可离的,寺院里过日子,出了家也不能说没有钱。财富怎么获得?释迦牟尼佛在佛教里讲财布施可以得财报,你命里没有财报你求也求不来。我们看《了凡四训》,孔先生用皇极数给袁了凡先生算命,结果把他的一生当中、甚至连国家给他的供养该..
苏东坡前世是禅师五祖戒(注:湖北黄梅有个寺院叫五祖寺,当时的住持叫戒禅师,故名“五祖戒”或“五戒”,而绝对不是“禅宗五祖”——有一知半解者讹传为是禅宗五祖转世为苏东坡,大错特错)因犯色戒而坐化投胎,转世成了苏东坡,这个公案很多人都知道。这五戒禅师一目失明,还有一师兄叫明悟。五戒因为..
梦参老和尚:观世音跟大势至两位菩萨这里跟我们说说观世音跟大势至两位菩萨。他们那个心不像我们这个心,他那个心在极乐世界能包括了我们娑婆的三千大千世界了,他可以无处不现身,他们的德相达到最极点了。他悟得了究竟的实体后,他就产生了无边的妙用。这两位大菩萨他们以前跟我们是一样的,也是在这..
李炳南居士主讲弟子徐醒民敬记净宗简介念佛断障预知时至托梦生处转熟说信真了生死念佛妙法恶知识终日不忘弥陀造境须去险心因地二力庄严世界清净世界放下念佛择法信愿行万修万人去信能现佛诸佛护念月光影喻道自道也禅与净法界藏身华严与净土法器改过二次横超诸佛皆同一号名号即法身观意十事华严讲前开示..
释迦牟尼说法图(图片来源:资料图)有一天,佛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跪著问佛说:‘是怎么样的因缘呢?这些弟子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敷演讲说,以开示度化不知道的人。’佛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乐于听闻的人,要专心听呀..
这个世间真的很苦,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生、老、病、死苦中来来去去,就像转动不停的车轮,一直在生死当中轮转,轮回其中;也像海浪一样,前浪消失了,后浪又来,水变成浪,浪再变成水,不断循环。生命不断的轮回、生死不停的流转,我们各自依据所造的业力,投生成各种不同形态的众生。什么是业力?业力就..
微信
微博
QQ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