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崇慈法师答:在生活中,善知识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崇慈法师答:在生活中,善知识留给人的印象是:人格品德的高山,智慧福报的宝库,值得千千万万人和众生敬仰顶礼的楷模。因为善知识是示现在生活中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所以使人更加近距离感受到其人格的光辉、人性的美。其深邃的智慧、卓绝的品行、庄严的修养时时刻刻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给有缘得以亲近过..

海涛法师:佛陀的慈悲与给孤独长者的诚心供养
给孤独长者的故事。这个给孤独长者的全部财产有五亿四千万,他到王舍城碰到佛陀以后就发愿,回家盖个大精舍,让佛陀跟僧团转法轮。结果找到祗园太子,祗园太子就把地卖给他,但是树太子自己送。精舍盖好以后,佛陀带着僧团到舍卫城来弘法。给孤独长者家里很高有七层,经常请出家人包括佛陀来他家应供给..

真圆法师:佛法是指导生活实践的真理智慧
佛法是真理智慧,释迦牟尼佛证悟此真理体系。设若释迦牟尼佛没有证悟佛法,佛法真理依然恆古常尔。牛顿三大力学定律是牛顿发现的,设若非牛顿发现,马顿发现可以不?驴顿发现可以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人都可以。三大力学定律在狭义宇宙中是公理性规律,并不因为是牛顿发现的,就可以理解为牛顿发明的。同..

99条生活秘笈让你更健康
人应该怎样生活才会更健康、更快乐?这是每一个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为此,《泰晤士报》邀请十个不同领域的专家,每位专家提出十条生活建议。这一百个生活“秘笈”代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生活趋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身体保养 1、结婚并长久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统计数据表明,单身男子比那些家庭关系..

真修行人,磕头是第一;虚云老和尚和宣化上人是从磕头开始修行的!
真修行人,应该了知磕头的重要性!看看虚云老和尚和宣化上人等等近代高僧,都是从磕头起步的。礼敬诸佛,应该如何礼敬?五体投地的大礼拜也。嘴巴说礼敬,不够。双手拜拜,也不够。唯有五体投地大礼拜,才可表达真诚之意啊。忏悔业障,应该如何忏悔?说声对不起,不够啊。跪下去请求原谅,好点。唯有五体..

大安法师: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问: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大安法师答:我们讲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是感应道交,这是这个世间上,这个法界当中,最深邃的心性上的学问,属于这种悟境的范围,不是属于第六思维逻辑范围。就是用我们至诚恳切念佛的心,这叫“能感之机”。法界存..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祈请敏公上师慈悲除疑
问:有同修读《法华》有感,叹言佛一生说法均为实无权,因弟子心量不同而分权实。另有同修按天台判教分权实。祈请敏公上师慈悲除疑。智敏法师答:对通学之士,佛说一贯,但初学浅根,不易通达。依文判权实,对机说法也。..

大安法师: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佛说八大人觉经》这是第七——出家梵行觉。欲界众生对五欲的危害可谓刻骨铭心,整个身心都是欲望的表现形态,每天欲望之火在内心沸腾!不要以为欲望是幸福之源,要观照它苦难的本质。..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慈悲是转化瞋恨最大的动力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慈悲是转化瞋恨最大的动力佛教一直强调从慈悲喜捨做为下手之处,理论上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基本原则,可是也常常有人问我,当他们情绪烦恼来的时候,那个慈悲心就消逝不见了,而且一切的功力再也使不上来。因为这个时候,它已经被整个瞋恨心所占据了。瞋恨心也是三毒之中伴..

宗舜法师:慈悲心是否会转化为执着呢?
信众问:我见众生或知众生苦,容易流泪,那种流泪悲咽,不够淡定,特别容易动容。慈悲心是否会转化为执着呢?宗舜法师答:女性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这其实是一种过去生中熏习而来的慈悲心,男性这种情况稍微少见一点。一般而言,女性感情比较细腻。但是,慈悲心肯定不是偏执,慈悲心也不是表现在流..

静波法师:慈悲心现前,要去帮助众生的是菩萨
大家想想看,因为我们慈悲心现前了,所以我们不会灰身灭智,不怕吃亏受委屈,而是要面对、担当、锻炼:我要去帮助众生,这是菩萨!大菩萨会倒驾慈航,像观音菩萨虽然已经成佛了,名字叫正法明如来;因为大家喜欢观音菩萨,于是观音菩萨留惑润生,示现没有成佛的样子,幻化各种身形,同大家广结善缘,度..

静波法师:要想觉悟从皈依三宝开始
人生也是如此,只有依靠佛、法、僧三者的力量,才能够离苦得乐,到达自在解脱的佛国净土,所以佛法僧称为三宝。净土有很多:西方弥陀净土、弥勒净土、东方药师净土为什么说不能心外求法?因为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佛说维摩经佛国品》的内容!我们要去反省:一切唯心造..

智海法师答:我学佛也有五年多了,有很大的感应,家里人也从什么都不信开始学佛了。但是我从4月份把自己想修行
智海法师答:父母不同意,说明父母和我们的认知有差异,我们要让父母同意,一方面我们要发大菩提心、大愿心,带动父母修行,同时把自己修行功德回向于父母。其二,要把自己的修行针对父母好好用起功夫来。父母为什么不同意,关键点在哪里?一个是认识上没有达到,一个是感情上不能放下,针对这些,我们更要孝顺父母..

大安法师:挪用善款应急生活算犯偷盗戒吗?
大安法师:挪用善款应急生活算犯偷盗戒吗?居士问:弟子每月都会代收善款,有时还挪用一些善款来应急生活需要,不过弟子会在期限内归还款项,请问弟子是不是犯上了偷盗戒?法师答:这种行为倒是没有犯偷盗戒,因为你拿款项善款去应急生活,心里标心要还的,你没有盗心,所以构成不了偷盗戒。但这是一个..

智海法师答:请师父慈悲开示“上善若水”。
智海法师答:上善若水,仁者智者见解不同。从我的体会来说,什么叫上善?用佛法来理解,什么是上善,那就是菩提心所摄持的善,空性慧所摄持的善,解脱心所摄持的善。如果用菩提心摄持的善法来理解它,一个水呢,是生命之源,可以滋润众生,离开水呀人都没有生命。所以,我们一切众生离开菩提心都不成其为诸佛菩萨了..

明海法师: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
(2007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各位营员: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寺院僧俗大众,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生活禅夏令营已经办了十四届,今年是第十五届。每次开营之前,都要跟大家讲一些在寺院生活的仪轨。所谓寺院生活的仪轨,很多方面涉及到身体的姿势、身体语言,有一些涉及到我们的讲话。我们现在学这些东西有..

抱怨是一切厄运的开始!全在转念的功夫 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生嗔恨心
抱怨是一切厄运的开始!全在转念的功夫——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生嗔恨心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翁婆)开始的——家中的父母(翁婆)就是你的活佛。[玫瑰]佛在《梵网经.菩萨戒本》里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净老法师说:“谦虚能让是真修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过失不在他,在我自己[凋谢]。..

明海法师:在生活中观自在——《心经》与生活禅
在生活中观自在《心经》与生活禅明 海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这是生活禅的主旨;空色不二,空受不二,乃至空识不二,总之,存在(生活)与超越(自在)不二,这是《心经》的主旨。生活禅与《心经》表达同一个主题:在生活中观自在,实现自在。一、《心经》的精髓是生活与解脱不二。《心经》简短的260字..

明海法师:生活中要用耳朵去修行
我们在禅堂的静坐,在修行时间的分配上肯定是占少数,更多的时间在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断地和六尘发生接触,内心的念头不断地生生灭灭,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如何落实禅修呢?我们在生活中修行,首先可以直接进入的一个法门就是听,用耳朵听。我们要学会听,学会听禅。前不久,我..

推展健康素食文化,提高寿命及生活品质
台安医院(Taiwan Adventist Hospital)是台湾第一所奉行素食的医院。 自1955年创院以来,台安医院至今已服务台湾民众52年,该院除了以「仁医仁术」为人所称道之外,更以预防医学及推展素食营养饮食文化闻名。现任董事长胡牧师对健康饮食观念非常重视,他本人即严格奉行健康素食,并推动全院素食文化..
刚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
1《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是我国翻译最早的佛教经典之一,全经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内容极为重要。经文所列的菩萨八种觉悟,概括了一个佛教徒从初发心直至成佛整个修学过程的要义。这部经不但内容精辟、重要,而且译文典雅通畅,更便于读诵受持。2《吉祥经》《吉祥经》是著名佛教学者李荣熙从南传..

放生,启人慈悲之心,福寿长者所为也
《大藏经》里面强调,慈悲不只是不杀害人,还要爱惜物命,放生施食。早上同仁在那里喂鱼,这就是施食。今天要讲“慈心于物”,他们有感应,就先表演给大家看。而且,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现在也要教育孩子,苍蝇、蝴蝶、蚂蚁、鸟雀,都不能杀害,不能伤害。假如从小不懂这个道理,伤害这些生命的时候,..

健康生活——有机农耕的成功秘诀
奥地利赫尔穆特的有机农场,不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或含动物成分的肥料,却能终年丰收。重点一:稻草和牧草铺在地上,有益微生物生长且能保湿。 大型作物:美洲南瓜、酸浆果,在温室里有小黄瓜、辣椒和西红柿,可盖稻草后种; 小型作物:胡萝卜,西芹根、芹菜、洋葱,韭葱或甘蓝菜,需锄地数次,再把..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一章 生活与文化
第四篇 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第十一章 生活与文化传统.习俗与节目只要是不造成伤害、利益群众的传统和习俗,佛教都能接受。传统与习俗:佛陀说,不要因为是传统或习俗就相信它,然而,佛教并不鼓励抛弃所有的传统和习俗。佛陀说:「你必须试验它们,彻底的检验,如果它们合理、有助于我们的幸福,那么,就..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烧香与学佛
佛门是福田,我们可以在这块福田中种下种种福德。但佛法更是给人学习的,将佛的教诲在生活中落实,践行十善业,去除心上的尘垢,才是真正的学佛。一面烧香,一面却全然不记得佛的教诲,这种香烧了是不见得管什么用的。我的一位同事知道我学佛。一次吃饭时,与我聊起佛教的事,她坦言自己不信佛。说起原..
尊敬的上师您好,有幸和您结缘。我是学佛的初学者,怎么改变命运、怎么修行、从哪一步开始?希望您能够给我指引!
问:大师,我是本教弟子,修习也有五年了,由于原传统行业做的不顺,我去年开始从事一项大健康产业直销,因为是健康养生产品,都要去服务顾客,让他们获得健康。当初的发心也觉得是行善,可这样常常不能按时回家做晚功课,把功课落下了。为此我心不安,觉得我修持这么多年了,如果荒废了会很痛苦,怎么..

生活,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萨罗国中贵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时生活富裕又可以随心所欲;后来听到佛陀讲经说法,一时感动就相邀一起出家,加入佛陀的僧团。可是,他们在僧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心浮气躁,因为他们已习惯于花花世界的多彩多姿,过不惯严谨清净的修行生活。..

肉食素食大辩论:肉食大厨与CNN纯素主持人的针锋对决 谁对谁错?
TimLove --德克萨斯州的大厨JaneVelez-Mitchell -- CNN的专业主持人几个礼拜前,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大厨TimLove走访了CNN的5对5热坐,并且解释了为何吃肉为“酷”,而吃素不“酷”。这次走访辩论,在网上引发了1,500个帖子。 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已超过2330个评论。CNN于是决定把双方的论点都发布出来,..

简单过生活
亨利梭罗在《湖滨散记》里如此写着:有位农夫对他说:“你不能单靠蔬菜生活,因为它无法供给你的骨骼中所需要的养分。”在说话的当时,一只耕作的牛正在他的背后;吃草的牛儿,它身上的骨骼正是蔬菜培养起来的,它能够拖着重犁耕作。好有趣的一段反讽,显露出梭罗“卓别林式”的幽默,把他对原野的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