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忆上昌下臻恩师修行生活点滴报国寺住持 释隆宣 上昌下臻师父老人家在我的印象中,近乎是一个完人。在他老人家身上的优良品德太多了,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佛法,慈悲济世举不胜举,其中就深信因果,真修笃行,老实念佛,圆满人生,谈一点初浅看法,与各位共勉: 深信因果,严持戒律: 恩师上人1917年11月(农历九月廿一日)出生在成都的一个书香世家,天资聪慧,善根深厚,良好的家庭氛围,传统文化的教育,成就了他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学识,在他这生的传奇而平凡生涯中,深信因果,贯穿始终。194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朝阳学院法律系,随即参加并通过了全国高官的考试;1941年被分配到四川省政府编译室任编译,(接替游永康,即后来的隆莲法师的工作;)1944年参加全国公开招考县长考试并获得通过,因当时年龄未满30岁,只保留录取资格;1947年当他年满30岁,被任命为四川省西充县县长,在任期间他为政清廉,深信因果,律于自守,选贤选能,从来没有任用过一位自己的亲戚。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仍能为官一方,造福一方。赈灾救济,乐善好施,西充县内社会治安井然有序。在当时,西充县是通往南充、成都方向的战略交通要道,国民党不少军队的转移、调动大多经过西充这条交通枢纽,特别是49年四川解放前夕,军队的各种辎重军用物资,吃的如美国罐头等高级食品,穿的如衣物等军需物资,甚至枪支弹药。据说当时的盘尼西林(青霉素)价格等同黄金,只要需要,正好减轻军队长途跋涉的负担,在当时的环境形势下,只要愿意接手,随便贱价就可和军队相关人士成交,甚至随便打个白条子,神不知鬼不觉,军队上前线、调动、逃跑,谁去记得你的行为?然而凭着对因果的深信,社会国家可以瞒得过,因果不虚。师父说:“从人性的贪心来说,在当时也并不是完全不想要,而且周围也有不少人贪图便宜,压力很大,但天网恢恢,人有所为,上天会(因果规律)‘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知道发国难财是错因果的,所以没去占一丝一毫”。师父说,那时候的县长比今天的权力大,独掌司法、公安等权力,而且国民党为了对付共产党,委以每个县长兼师长军衔,自己完全可以招兵买马。邻县为扩充,甚至抓壮丁,搞得民不聊生,而西充当时则没有作这些事,解放后经历次清查,也没发现半点暇疵。(半个世纪后的2008年,《西充县人民政府县志》评价:“西充的作法大大减轻了民众的负担,群众甚为拥护。群众看张耀枢人年轻、正派、行事又果断,都叫他‘学生县长’” “为政清廉的张耀枢在西充任县长期间,国民党统治虽已是分崩离析,大厦将倾,然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张耀枢仍能出污泥而不染,独善其身,在西充留下较好口碑”。) 由于对因果的深信,解放后师父虽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比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鸣大放运动。数年间,天天学习讨论,反复“启发”大家给单位领导乃至政府提“意见”,把心里有的什么不平说出来,鼓动大鸣大放。作为师父老人家更是大众“关心”的对象,因本身在解放初期也有不少坎坷,受到不少委屈,可是每一次开会,他老人家都没有意见发表。没有意见可不行,领导及同事又反复地作思想工作,叫他打消顾虑,放下包袱,甚至有人在旁为之打抱不平,师父还是没意见,短时间也有人认为他城府深或胆小不敢说,时间久了,也都知道他这个人襟怀坦白确实没什么,而他之所以能有这种认识,完全是了知因果的不虚,觉得该受的衰损毁誉,受了就报了,都是因缘的显现,不能责怪外境。师父说:“正是因为我能深信因果不差,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受的果报受了业就消了,所以后来就在这一生也避免了不少更大挫折。当时和我熟悉的七八个县长,不是被镇压就是坐牢,有的当时侥幸过一关,仍未躲过如大鸣大放,三反、五反、肃反、文革的劫难,有些也确实不明因果所至”。也正是有这种深信因果的观念,所以哪怕是受人诬陷时,仍能以对他人慈悲的心态为对方念佛回向,当案件被调查清楚,与自己毫无牵连走出牢狱时,最先想到的是去八方奔走,去为污陷者伸冤,以致于污陷人出狱后,还又去为他谋生路,找工作,令对方先是吃惊,后则感激涕零。 深信切愿,老实念佛。 恩师上昌下臻老法师,由于家庭的影响,长辈的信佛,又是佛教大护法的因缘,很年轻时就接触佛教,早年曾亲近过圣钦老和尚参禅。圣钦老和尚是早年在扬州高旻寺开悟挂过牌的,后来峨眉山通永老和尚也提携加持多次。还跟密宗大德普钦法师学过密法,一直追随到上师圆寂,树立了很深的底蕴。最后因读《印光大师文钞》,甚觉相契,于是全身心归心净土,一心念佛。师父说:“文革时,我由于以前当过伪县长,自然和当时的当权派等成了红卫兵的专政对象,每天由工宣队派人押着学习,劳动,做着当时最繁重、最艰苦的体力活”。当时有领导说:‘张老师,你属于起义人员,政府有文件规定,不属专政对象,你把申请写来,我去给你纠正过来’ 。我说:‘不写,算了’。因为是‘牛鬼蛇神’,别人自然和自己断绝了往来,这时正好在一天的繁重体力劳动或学习过后,关着门一心念佛,因为有佛法在内心的驻持, 也就不在意世间的是是非非,反而成就了我念佛的增上缘,内心宁静,念佛功夫也就更得力了,有一次学生们武斗,双方发生强烈枪战,学院一幢楼房被对方炸垮,打死二十几人,在垮塌的楼房下面,几天以后,尸体都发臭了,红卫兵们安排专政对象们的“牛鬼蛇神”去掩埋,每人分一个尸体,我和院长一组,分了两个在底楼的尸体,结果还没到尸体面前,院长就被尸体的惨状和臭气熏吓倒了,一下瘫坐在地上,不敢向前。此时我只好叫他原地休息,想到这些被打死的年轻人也是一时冲动,完全无辜,由于对他们产生了深深同情,我一个人到尸体前,为其助念佛号,一心给他念佛,也就感觉不怎么臭了,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也不感觉怕了。然后再找一木板,将木板放在其身旁,边念佛边把头和脚慢慢移到木板上,再找根铁丝将尸体捆在木板上,然后将木板一头用铁丝套在自己脖子上,自己背着木板的一头,慢慢从底楼背着拖上走出危楼,再去掩埋,埋完一个,又重去掩埋第二个”。 有一次,一位毕业于金陵大学的老教授,这人对《易经》很有研究,大概闲着无事,在旁观察:小劳改队里二十多个被专政的人,由于繁重的精神压力和劳动,个个愁眉苦脸,唯有师父泰然自若,于是教授连续晚上半夜敲门,探听到底得了什么‘真传’,竟然会在这种环境下还能怡然自乐,而且‘头放红光’。当时他不敢说自己有信仰,更不敢说自己因心有皈依处念佛而内心的安宁,只好谎言说:“因为每天学习毛主席语录,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对方当然知道这是骗他的话,说:“我之所以夜半三更来找你,是希望你告诉我实情,哪知你还不给说真话,”连续两三晚上,这位同事探听不到什么秘密只好怏怏而去。直到一九七五年左右,林学院撤消,搬到都江堰新建了四川省林业学校,师父才告诉了对方真相。 自从师父上人读《印光大师文钞》归心净土的数十年间,可以说是不舍昼夜,忆佛念佛,自利自他。他常对我说,我们每天要考虑处理寺院大小事务,但只要不动脑筋时,都住在佛号上,就是白天完全被耽搁了,晚上也有的是时间。师父晚上躺下来休息的时间不多,最多时可能不超过三四小时。最近几年,也就一至二个小时,完全按照佛陀教导,初夜、后夜精进用功,中夜稍微调整一下身体的方式。因此直到师父老人家圆寂,在他的床上看不到厚被盖,只有一条毛毡,一床夏天用薄薄的被盖。他也常常鼓励我说:“白天我们都要为常住作事,晚上可以坐下来静静念佛,只要心清净,念佛休息比睡眠的质量还好。”我由于业障深重,总会说:“晚上坐下来昏沉会严重。”师父说:“我以前坐着念佛一两个小时后,也会昏沉一下,但这几年几乎不昏沉了,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以前坐着念佛时,总要在后臀部放一绵垫子,不然背脊就坐不很直。这几年,不垫垫子我也自然坐得很直了。由于晚上念佛清静,所以白天精力也就更充足。”事实上也是这样,他老人家直到圆寂,九十三岁的老人,背不驮,眼不花,看书报从不戴眼镜,尤其是记忆力比我们晚辈都还好。有什么忘记了的事,一般我们都会去问他,他会将原事物记得清清楚楚,并告诉你。 二零零二年,师父老人家因弘法和劳累过度病倒了,经抢救恢复了过来,不久又再度生病住医院,一查:医生说“前列腺癌必须动手术,但是危险性也大,毕竟八十五六岁的老人了,”手术那天我们非常紧张,他懂医也知道生命的危险性,然而却谈笑风生,只是进手术室有个要求,一定要带着念佛机进去,经过和医生交涉同意了,我们守在手术室外漫长的四个小时过去了,当医生推着挂满血液和液体瓶的手术台 出来见到我们时,第一句话是:“我今天念佛比往天还念得清楚”,那神态就象完全不是给他作手术,惹得为他举着液体瓶的医生都笑起来了。 学佛先学作人,自利利他。 师父出生于四川一个非常有德行的名门望族,从小受到严格良好的教育,他经常也会给我谈一些他祖辈父辈们的轶事,从侧面深感他先辈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他们家的庭训是:“谦让、和平、恭敬、吃亏、受气、耐烦。”造就了师父一生非常圆满的人格。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暇疵,但并不因此给人高不可攀,使人敬而远之的感觉。相反那种平易近人,谦虚儒雅的风格,能令一切众生都欢喜接近,感觉就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爷爷老父亲。本来他的道德、文章底蕴深厚,又富有传奇经历的一生,但当你和他在一起,他从来不会因此自负,也从来不提过去的风光,每每当我们从间接知道他过去的某项阴德时,他总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在他口中常谈的就是“学佛先学作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每天想到的是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如何帮助人、利益人。 对自己严格要求:真修实行,一九六零年师父由于信仰开始吃常素,那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为了不影响别人,他仍然集体伙食,如遇吃肉他也一样打回去,等到半夜、夜深人静再端出去与众生结缘。直到八九十年代别人才慢慢知道这段经历。八十年代有一次在文殊院突然半夜生病吐血,命在旦夕,在自己寝室的隔壁都住得有人,只要自己轻轻一敲木板墙壁,邻居就会起来,但想到半夜三更会麻烦别人,一心念佛,绝不声张,直到一月后他侄女去看望他,发现有没洗净的血渍追问下才悄悄告诉她。并嘱咐不要告诉别人。师父原工作过的都江堰林校校长戴庭海一提到师父就激动不已,说:“师父在林校作校医时,真是上下一致赞叹啊。不管任何人和他交谈,只要你不离开,哪怕他再忙再急,他都没有一点不愉悦的脸色。更不说他先离你而去。” 师父对别人的嘱托却是一言九鼎,当他七十五岁被师爷选作报国寺住持(据说上世纪一九八五年,当时师父因写《四川宗教志》,接触师爷离欲上人后,上人就要当时还是居士的师父将来接班。师父说自己七十多了,也不可能出家了,第二当时师父正在文殊院空林佛学院,昭觉寺四川佛学院任课,并说文字教学是自己的长处,管理寺院,特别是僧团就没经验了,不敢承当。师爷说:“你有福德,还很年轻。”面对一位百岁老人,师父也不能再深辩,只暗暗下决心,将来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顶替,后来又交往过两次,师爷上人仍是交代将来报国寺的发展、规划,哪知师父还没找到合适人选的时候,1992年3月15日,上人在圆寂前两天就亲自拟好电报:“成都文殊院张妙首居士,我欲病,请速来报国寺有要事相商。”交与邮局发出,师爷也许清楚,当师父赶来后,未必接班。因此,发出电报后,召集全寺僧众开会,宣布“我已找好了接班人,就是现在成都文殊院佛学院上课的老师张妙首,法名都取好了,你们要象对我一样对待他。”谈笑自如,当师父赶到时,他早上已坐着圆寂了。一位75岁的老人,被硬逼当着上人的遗体剃发管理寺务。一月后拿着师爷上人生前给他开好的号条去陕西白马寺受具足戒,当年古稀之年的他,既要在佛学院任课,又要管理报国寺。以后还承担乐至、内江、资阳佛协的工作,那时的寺庙百废待兴,两年以后,就连当时任四川佛教会长的遍能老和尚也看不下去了,劝师父放弃这边寺庙,继续教佛学院,师父当时也觉得自己很适合也喜欢佛学院上课。管理僧人,寺院建设,难度确实很大,但既然接受了师爷上人的遗嘱,就不能考虑自己的喜好,学佛先学做人,于是毅然辞去了佛学院的教务工作,一心赴到了报国寺的僧团建设、老年安养院建设、寺院建设。“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师父一直是这样作的,因此才有今天的报国寺。 老和尚最后的教诲和示现: 老和尚临终两个月前,有一天突然把换洗的衣物,包括多余的被盖、床单全部交给了侍者,并叫监院隆实法师组织在念佛堂全部拍卖,并将此款作为慈善款全部捐了出去。一个月前有一天上午,师父让侍者叫我到他的寮房,郑重地说:“我的遗嘱写好了,这以前,我也写过多次,这一次我又作了修订,重新抄好了,放在办公桌抽屉里,我也拿给能慧师(侍者)看过的,我往生后,你一定要保证按我的遗嘱办。”说到往生遗嘱,当时我内心一惊,当然是不愿不舍师父离开我们,觉得很惊愕,困惑地望着他老,没有马上回答,师父却急了,怕我不答应,又严肃地说:“这件事你要向我保证啊!”没等我作出反应,又再次强调,“你真的要向我保证按遗嘱办啊!”说得很恳切,我只好说:“您放心,我会照您的意愿去办,但您不能走,要请您长久住世。”老人家说:“老苦啊!”我说:“哪怕您不动,躺在床上,我们心里也踏实。”一番争执后,师父说:“这样说,我也不去主动求,该往生就往生,不该去,也去不成。”当然我也就无话可说了,当时也看不出师父有什么病相,(当然心脏血管老化那是多年的事实)。2009年12月6号劝住医院那天,(我因有事在外,)临走前将监院隆实法师叫去,指着他的随身笔记本说:“你把这两段文字打出来,复印,每个僧人一套”。没想到这竟是师父最后的遗教。(一张是摘录的出家功德经论,一张是强调因果和念佛法门的祖师开示。) 往生前两天,突然要他的亲属子女去买几个和他听的那种音调一样的mp3,说:“这当念佛机用很方便,我要值事僧人每人送一个”,因为他在医院一直是戴着念佛机耳机的,对说:“同类型的不好买,可不可以买这种同音调的念佛机”师父说:“可以,那就多买点,我要给常住僧人每人结缘一个”。问:“多久要。
相关推荐
法师文备《佛祖统纪》
法师文备。字昭本。福之侯官郑氏诵法华维摩圆觉十六观小般若等。精练不忘。晋天福间。至会稽传百法论。闻天台三观为学者指南。遂来谒因师昼夜研心。凡法华净名光明疏句止观诸文。悉洞其旨。每与同门恩师。覆述观法莫逆于心。恩谓人曰。备虽后进。已与吾并驱于义解之途矣。恩师既没。复北面事恩以卒其业..
三十三天
(界名)梵语,忉利天Trayastriṁśa,译作三十三天。为欲界之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上。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故合成三十三天也。佛地经论五曰:三十三天,谓此山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智度论九曰: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此言三十三天者,中..
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 p0193佛地经论五卷十八页云:三十三天、谓此山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二解俱舍论十一卷十页云:三十三天、住在何处?论曰:三十三天、住迷卢顶。其顶四面,各八十千。与下四边,其量无别。有余师说:周八十千。别说四边,各唯二万。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
报恩师智禅师
处州报恩院师智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谁人不见?」问:「如何是一相三昧?」师曰:「青黄赤白。」曰:「一相何在?」师曰:「汝却灵利。」问:「祖祖相传传祖印,师今法嗣嗣何人?」师曰:「灵鹫峰前,月轮皎皎。」..
观顶三昧
(术语)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论四十七曰:观顶三昧者。入此三昧中。能遍见诸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重生
文:心上莲花群 心之莲2011年我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处求医问药,却药石罔效。不能上班、不能走路,只能弓着腰艰难地上几趟厕所。患病期间,我异常烦躁,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流眼泪。我的心灰暗到了极点,感觉这辈子成了废人了。三个月后,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地对学佛的大姐说,你给我拿些..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孕产期进补的误区
作者:飞翔的天空现代家庭对于优生优育极为重视,涉及到添丁进口的事,那是相当重视。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下,母因子贵,饮食起居皆从优对待,往往造下罪孽而不自知。我2008年怀孕后,前三个月因孕吐没有吃什么。三个月后,胃口好了,家里天天杀鱼给我吃,说吃鱼小孩身体好,特别聪明,所以他们要求我..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附体事件
文字编译:凤栖梧、海岸乾隆庚午年间,有一次,官库丢失了玉器,于是在嫌疑较大的官库杂役中展开调查。其中有位叫常明的,在被审问时,问着问着,忽然声音变了,用小孩子的声音说:“玉器不是他偷的,但是人是他杀的。我就是他所杀的人的阴魂。”审案的官员吓了一大跳,但细审之下,越问越像真的。如果..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三姑夫的故事
作者:心上莲花群囡囡的妈三姑和三姑夫虽是那个年代很少见的自由恋爱而结婚的,但有句话说爱情是盲目的,从三姑父婚后的表现来看,我的可怜三姑当时的确是被爱情蒙蔽了双眼。他们的恩爱日子没过多久,就进入了“颠簸”模式。三天一打两天一闹成了常态,回忆那几年三姑家的日子,真可谓家宅不宁,四邻不..
修行人的睡觉方法,会用的人很难变老!
第一条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道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这时候就是天天营..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风水与命运,印叔家的大院
文/真空妙有同村的印叔家,以前房子前面有一块无主的空地,是块很适合盖房的宅基地。印叔和英婶用了点心思,他们早早地在空地上栽了很多树。好几次,村里有人看中了这块地,村委会也批了,可印叔和英婶总以自家种了树为由,不让地。印叔是供销社的,那年头在公家单位上班的人都很有地位,村里人都不敢..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习而不察与自以为是
作者:阿部一有一次,我和老公一起坐公交车,旁边一个20几岁的女孩在打电话,脏话连篇。因紧挨着她,电话声音大,我能听到电话里面说:“你能不能说话别带脏字儿?实在受不了你了!”这个女孩一边说脏话一边回答,我哪说脏话了?巴拉巴拉……下车后,我和老公都感到奇怪,做为旁观者的我们、她朋友都听到了..
智慧法语:星云大师说学佛修行就是迈向人生极限
《迷悟之间》: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也都希望不断地进步;人人希望追求最好、最美、最高的成就,这就是一种超越极限的本能、欲望。但也有的人安于现状,跟现实妥协,不敢跟自己挑战。其实,人生最大的极限是智慧,可以见到因缘,顿悟无生;人生最大的极限是慈悲,可以无缘大悲,同体大悲;人生最大的..
南怀瑾:修行为什么要戒淫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象其他细胞一样,要新陈代谢。不把它排泄出来,对身体有妨碍。现代医学卫生是这么讲,但有一点要知道,凡是科学,都没有绝对定论的。很多科学的研究,今天认为是真理,明天又把它推翻了,所以不要盲目地迷信科学。楞严经卷六佛告阿难:若不断淫修禅..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1、皈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的就是..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一
自序当今世界人人不安,互相无法信任,甚且疑心重重,导致引发社会乱象。若欲对治此一乱象病态,必须先了解聚集乱象之因,才能对治下药渐趋好转,否则费心费力徒劳且无功。那么乱象主因为何?就是因为人人无法以五戒(十善)自严身心的缘故,佛陀制定五戒包含十善戒在内,凡佛教七众弟子,无论是出家、在..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二
正见引领 正道以行我们前集已将八正道的条文简单说过了,若想要对八正道更清楚,我介绍看回归自然第廿三集,以上佛陀所开示的八条正道,是佛教实修履践的代表杰作。依止八正道修行能解脱一切烦恼,而亲证涅槃,止息轮回生死的痛苦。佛教的教义、修道法,是依中道建立,所以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若..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信心与奇迹
一心上莲花学佛群/广州-兰心二姨71了,2013年春节前后开始起病。她尿里含很多蛋白,伴随着全身浮肿,先后去了当地的大小医院救治,肾穿刺也做了,当时给的结论就是蛋白尿,肾病综合症。吃药打针不见任何疗效,人也变得虚弱,浮肿的越发厉害。到了后来连排尿都困难了,没什么尿排出来。身体也开始浮肿,..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no zuo no die
一作者/宝贝怀深深我的一位同事年龄比较大,我去上班时他已经快退休了。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一些行为不太好,就是为老不尊吧。我刚上班时,不知道他的为人,所以刚开始他要我帮他打印资料时,我跑得挺快的。后来发现他总爱动手动脚的。因为我是新人,只能忍气吞声的,尽量避免和他接触。幸好那段时..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佛法的解脱之路
一切人的行为、社会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离苦、如何得到更大的安乐。佛教是佛法的教育,同样是灭苦之道。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佛法与世间法之间,毫无冲突,只是解决的方式各自不同。心与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世俗多偏重于从物本位为出生点,来解决人的需求,而佛法更侧重于从心本位来解决问..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五福临门
五福出自《尚书》,长期以来,一直做为评价人生得失的一种标准。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其中长寿是福报的基础,人的福报都是需要时间来享用的。富贵,富指财富,贵指地位。康宁指平安与健康,好德指德行。善终死亡时的状态,这种状态决定来世的去向。五福与我们历生以来积累的福报有关..

雪漠:自主是修行的目的
若人悟自心,得定做主人。不作诸邪恶,常修诸善行。如果你能真正明白心空,并借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你就可能得定。什么叫定?有的人以为,只要打坐的时候心无旁骛,那便是得定。这种看法非常片面。为什么?因为修行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态度的,如果只有打坐的时候才能够静下心来,一..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情伤
宣智读大学时有一个朋友圈子,圈子里飞飞年龄最小,长得很漂亮,是学生会主席。这么优秀的女孩,一般男生都不敢追她。后来她初恋男友出现了,那个男生比她大四岁,相貌虽然一般点,但嗓子很好,唱歌很好听。穷追不舍三个月后,飞飞答应了做他的女朋友。飞飞是初恋,那男生谈过几次,很会哄女孩。陷入情..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聪明累
听心上莲花群的夏日师兄说起,她当年学车时,与一起学车的一位女人处熟了,后面一直有来往。这些年来,听那位女人说起家中发生的很多倒霉事。原来只是认为这家子家运实在太差了,后来看了《了凡四训》,想起这家的事,前后一梳理,才豁然明白了。这女人当年是当地一个不小的村庄里的首富,90年代,他老..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好姻缘如何求?
我学佛的因缘是源于算命,在我学算命的几年里,我渐渐发现算卦、算命是无法改变命运的。好多朋友找我算事,都说我算的准,但每次他们问我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时?我真的很苦恼。我觉得任何一种改运的法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注定该分手的还是会分手;注定对方不爱你了,就是不爱你了;注定碌碌无..

雪漠:修行时,用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对上师真正生起信心?
◎陈亦新:平时修行时,用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对上师真正生起信心?●雪漠:放下一切,无计无力,净信上师。放下对红尘的牵挂,不要去算计一些东西,放下对今生的所有执著,甚至放下成佛的欲望和念想。早年,我甚至不去发愿往生哪个佛国。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也愿意帮上师来弘扬佛法。因为许多时候,成佛也..
一日禅:修行的真正目的
真正的修行人,不是没有烦恼,而是面对一个烦恼,解决一个烦恼;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同体众生痛苦,内心生起慈悲。我们要放下心中执念,不要刻意去逃避烦恼痛苦。使心无挂碍、念不凝滞,让身心变得通透,才是修行真正目的。..
一日禅:勤奋成就生活之美
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就说别人不可能;我们什么都没去尝试,就说这事不可能。其实,我们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别人真的可以做到。对一个根本不敢去做的人来说,一切才是不可能!勤奋,成就生活之美!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六
学佛证道的第一步我们前集说到持戒有护法神在护持,那么,讲良心话,保护自己还是要靠自己,别人能够给你的,同样也能够收回,往往产生一种依赖性,过份的依赖变成不会精进,因为自己没有脚踏实地,只过份依赖别人,自己往往产生懈怠,在此处必须要注意,那是因为我们看戒律这样说,我们拿一点出来比喻..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之五
饮酒乱性五戒堕我们前集说到五戒的饮酒戒,不管是根本佛教或是后期的佛教(大乘或小乘佛教),其实大乘和小乘,是因为部派佛教才开始分为大乘、小乘佛教,部派佛教以前,根本没有所谓小乘和大乘的区别,都是大乘,但是,不管大乘或小乘都必须持守五戒中的饮酒戒,佛教自五戒乃至大乘菩萨戒,都必须有这条..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