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忆上昌下臻恩师修行生活点滴报国寺住持 释隆宣 上昌下臻师父老人家在我的印象中,近乎是一个完人。在他老人家身上的优良品德太多了,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佛法,慈悲济世举不胜举,其中就深信因果,真修笃行,老实念佛,圆满人生,谈一点初浅看法,与各位共勉: 深信因果,严持戒律: 恩师上人1917年11月(农历九月廿一日)出生在成都的一个书香世家,天资聪慧,善根深厚,良好的家庭氛围,传统文化的教育,成就了他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学识,在他这生的传奇而平凡生涯中,深信因果,贯穿始终。194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朝阳学院法律系,随即参加并通过了全国高官的考试;1941年被分配到四川省政府编译室任编译,(接替游永康,即后来的隆莲法师的工作;)1944年参加全国公开招考县长考试并获得通过,因当时年龄未满30岁,只保留录取资格;1947年当他年满30岁,被任命为四川省西充县县长,在任期间他为政清廉,深信因果,律于自守,选贤选能,从来没有任用过一位自己的亲戚。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仍能为官一方,造福一方。赈灾救济,乐善好施,西充县内社会治安井然有序。在当时,西充县是通往南充、成都方向的战略交通要道,国民党不少军队的转移、调动大多经过西充这条交通枢纽,特别是49年四川解放前夕,军队的各种辎重军用物资,吃的如美国罐头等高级食品,穿的如衣物等军需物资,甚至枪支弹药。据说当时的盘尼西林(青霉素)价格等同黄金,只要需要,正好减轻军队长途跋涉的负担,在当时的环境形势下,只要愿意接手,随便贱价就可和军队相关人士成交,甚至随便打个白条子,神不知鬼不觉,军队上前线、调动、逃跑,谁去记得你的行为?然而凭着对因果的深信,社会国家可以瞒得过,因果不虚。师父说:“从人性的贪心来说,在当时也并不是完全不想要,而且周围也有不少人贪图便宜,压力很大,但天网恢恢,人有所为,上天会(因果规律)‘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知道发国难财是错因果的,所以没去占一丝一毫”。师父说,那时候的县长比今天的权力大,独掌司法、公安等权力,而且国民党为了对付共产党,委以每个县长兼师长军衔,自己完全可以招兵买马。邻县为扩充,甚至抓壮丁,搞得民不聊生,而西充当时则没有作这些事,解放后经历次清查,也没发现半点暇疵。(半个世纪后的2008年,《西充县人民政府县志》评价:“西充的作法大大减轻了民众的负担,群众甚为拥护。群众看张耀枢人年轻、正派、行事又果断,都叫他‘学生县长’” “为政清廉的张耀枢在西充任县长期间,国民党统治虽已是分崩离析,大厦将倾,然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张耀枢仍能出污泥而不染,独善其身,在西充留下较好口碑”。) 由于对因果的深信,解放后师父虽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比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鸣大放运动。数年间,天天学习讨论,反复“启发”大家给单位领导乃至政府提“意见”,把心里有的什么不平说出来,鼓动大鸣大放。作为师父老人家更是大众“关心”的对象,因本身在解放初期也有不少坎坷,受到不少委屈,可是每一次开会,他老人家都没有意见发表。没有意见可不行,领导及同事又反复地作思想工作,叫他打消顾虑,放下包袱,甚至有人在旁为之打抱不平,师父还是没意见,短时间也有人认为他城府深或胆小不敢说,时间久了,也都知道他这个人襟怀坦白确实没什么,而他之所以能有这种认识,完全是了知因果的不虚,觉得该受的衰损毁誉,受了就报了,都是因缘的显现,不能责怪外境。师父说:“正是因为我能深信因果不差,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受的果报受了业就消了,所以后来就在这一生也避免了不少更大挫折。当时和我熟悉的七八个县长,不是被镇压就是坐牢,有的当时侥幸过一关,仍未躲过如大鸣大放,三反、五反、肃反、文革的劫难,有些也确实不明因果所至”。也正是有这种深信因果的观念,所以哪怕是受人诬陷时,仍能以对他人慈悲的心态为对方念佛回向,当案件被调查清楚,与自己毫无牵连走出牢狱时,最先想到的是去八方奔走,去为污陷者伸冤,以致于污陷人出狱后,还又去为他谋生路,找工作,令对方先是吃惊,后则感激涕零。 深信切愿,老实念佛。 恩师上昌下臻老法师,由于家庭的影响,长辈的信佛,又是佛教大护法的因缘,很年轻时就接触佛教,早年曾亲近过圣钦老和尚参禅。圣钦老和尚是早年在扬州高旻寺开悟挂过牌的,后来峨眉山通永老和尚也提携加持多次。还跟密宗大德普钦法师学过密法,一直追随到上师圆寂,树立了很深的底蕴。最后因读《印光大师文钞》,甚觉相契,于是全身心归心净土,一心念佛。师父说:“文革时,我由于以前当过伪县长,自然和当时的当权派等成了红卫兵的专政对象,每天由工宣队派人押着学习,劳动,做着当时最繁重、最艰苦的体力活”。当时有领导说:‘张老师,你属于起义人员,政府有文件规定,不属专政对象,你把申请写来,我去给你纠正过来’ 。我说:‘不写,算了’。因为是‘牛鬼蛇神’,别人自然和自己断绝了往来,这时正好在一天的繁重体力劳动或学习过后,关着门一心念佛,因为有佛法在内心的驻持, 也就不在意世间的是是非非,反而成就了我念佛的增上缘,内心宁静,念佛功夫也就更得力了,有一次学生们武斗,双方发生强烈枪战,学院一幢楼房被对方炸垮,打死二十几人,在垮塌的楼房下面,几天以后,尸体都发臭了,红卫兵们安排专政对象们的“牛鬼蛇神”去掩埋,每人分一个尸体,我和院长一组,分了两个在底楼的尸体,结果还没到尸体面前,院长就被尸体的惨状和臭气熏吓倒了,一下瘫坐在地上,不敢向前。此时我只好叫他原地休息,想到这些被打死的年轻人也是一时冲动,完全无辜,由于对他们产生了深深同情,我一个人到尸体前,为其助念佛号,一心给他念佛,也就感觉不怎么臭了,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也不感觉怕了。然后再找一木板,将木板放在其身旁,边念佛边把头和脚慢慢移到木板上,再找根铁丝将尸体捆在木板上,然后将木板一头用铁丝套在自己脖子上,自己背着木板的一头,慢慢从底楼背着拖上走出危楼,再去掩埋,埋完一个,又重去掩埋第二个”。 有一次,一位毕业于金陵大学的老教授,这人对《易经》很有研究,大概闲着无事,在旁观察:小劳改队里二十多个被专政的人,由于繁重的精神压力和劳动,个个愁眉苦脸,唯有师父泰然自若,于是教授连续晚上半夜敲门,探听到底得了什么‘真传’,竟然会在这种环境下还能怡然自乐,而且‘头放红光’。当时他不敢说自己有信仰,更不敢说自己因心有皈依处念佛而内心的安宁,只好谎言说:“因为每天学习毛主席语录,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对方当然知道这是骗他的话,说:“我之所以夜半三更来找你,是希望你告诉我实情,哪知你还不给说真话,”连续两三晚上,这位同事探听不到什么秘密只好怏怏而去。直到一九七五年左右,林学院撤消,搬到都江堰新建了四川省林业学校,师父才告诉了对方真相。 自从师父上人读《印光大师文钞》归心净土的数十年间,可以说是不舍昼夜,忆佛念佛,自利自他。他常对我说,我们每天要考虑处理寺院大小事务,但只要不动脑筋时,都住在佛号上,就是白天完全被耽搁了,晚上也有的是时间。师父晚上躺下来休息的时间不多,最多时可能不超过三四小时。最近几年,也就一至二个小时,完全按照佛陀教导,初夜、后夜精进用功,中夜稍微调整一下身体的方式。因此直到师父老人家圆寂,在他的床上看不到厚被盖,只有一条毛毡,一床夏天用薄薄的被盖。他也常常鼓励我说:“白天我们都要为常住作事,晚上可以坐下来静静念佛,只要心清净,念佛休息比睡眠的质量还好。”我由于业障深重,总会说:“晚上坐下来昏沉会严重。”师父说:“我以前坐着念佛一两个小时后,也会昏沉一下,但这几年几乎不昏沉了,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以前坐着念佛时,总要在后臀部放一绵垫子,不然背脊就坐不很直。这几年,不垫垫子我也自然坐得很直了。由于晚上念佛清静,所以白天精力也就更充足。”事实上也是这样,他老人家直到圆寂,九十三岁的老人,背不驮,眼不花,看书报从不戴眼镜,尤其是记忆力比我们晚辈都还好。有什么忘记了的事,一般我们都会去问他,他会将原事物记得清清楚楚,并告诉你。 二零零二年,师父老人家因弘法和劳累过度病倒了,经抢救恢复了过来,不久又再度生病住医院,一查:医生说“前列腺癌必须动手术,但是危险性也大,毕竟八十五六岁的老人了,”手术那天我们非常紧张,他懂医也知道生命的危险性,然而却谈笑风生,只是进手术室有个要求,一定要带着念佛机进去,经过和医生交涉同意了,我们守在手术室外漫长的四个小时过去了,当医生推着挂满血液和液体瓶的手术台 出来见到我们时,第一句话是:“我今天念佛比往天还念得清楚”,那神态就象完全不是给他作手术,惹得为他举着液体瓶的医生都笑起来了。 学佛先学作人,自利利他。 师父出生于四川一个非常有德行的名门望族,从小受到严格良好的教育,他经常也会给我谈一些他祖辈父辈们的轶事,从侧面深感他先辈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他们家的庭训是:“谦让、和平、恭敬、吃亏、受气、耐烦。”造就了师父一生非常圆满的人格。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暇疵,但并不因此给人高不可攀,使人敬而远之的感觉。相反那种平易近人,谦虚儒雅的风格,能令一切众生都欢喜接近,感觉就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爷爷老父亲。本来他的道德、文章底蕴深厚,又富有传奇经历的一生,但当你和他在一起,他从来不会因此自负,也从来不提过去的风光,每每当我们从间接知道他过去的某项阴德时,他总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在他口中常谈的就是“学佛先学作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每天想到的是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如何帮助人、利益人。 对自己严格要求:真修实行,一九六零年师父由于信仰开始吃常素,那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为了不影响别人,他仍然集体伙食,如遇吃肉他也一样打回去,等到半夜、夜深人静再端出去与众生结缘。直到八九十年代别人才慢慢知道这段经历。八十年代有一次在文殊院突然半夜生病吐血,命在旦夕,在自己寝室的隔壁都住得有人,只要自己轻轻一敲木板墙壁,邻居就会起来,但想到半夜三更会麻烦别人,一心念佛,绝不声张,直到一月后他侄女去看望他,发现有没洗净的血渍追问下才悄悄告诉她。并嘱咐不要告诉别人。师父原工作过的都江堰林校校长戴庭海一提到师父就激动不已,说:“师父在林校作校医时,真是上下一致赞叹啊。不管任何人和他交谈,只要你不离开,哪怕他再忙再急,他都没有一点不愉悦的脸色。更不说他先离你而去。” 师父对别人的嘱托却是一言九鼎,当他七十五岁被师爷选作报国寺住持(据说上世纪一九八五年,当时师父因写《四川宗教志》,接触师爷离欲上人后,上人就要当时还是居士的师父将来接班。师父说自己七十多了,也不可能出家了,第二当时师父正在文殊院空林佛学院,昭觉寺四川佛学院任课,并说文字教学是自己的长处,管理寺院,特别是僧团就没经验了,不敢承当。师爷说:“你有福德,还很年轻。”面对一位百岁老人,师父也不能再深辩,只暗暗下决心,将来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顶替,后来又交往过两次,师爷上人仍是交代将来报国寺的发展、规划,哪知师父还没找到合适人选的时候,1992年3月15日,上人在圆寂前两天就亲自拟好电报:“成都文殊院张妙首居士,我欲病,请速来报国寺有要事相商。”交与邮局发出,师爷也许清楚,当师父赶来后,未必接班。因此,发出电报后,召集全寺僧众开会,宣布“我已找好了接班人,就是现在成都文殊院佛学院上课的老师张妙首,法名都取好了,你们要象对我一样对待他。”谈笑自如,当师父赶到时,他早上已坐着圆寂了。一位75岁的老人,被硬逼当着上人的遗体剃发管理寺务。一月后拿着师爷上人生前给他开好的号条去陕西白马寺受具足戒,当年古稀之年的他,既要在佛学院任课,又要管理报国寺。以后还承担乐至、内江、资阳佛协的工作,那时的寺庙百废待兴,两年以后,就连当时任四川佛教会长的遍能老和尚也看不下去了,劝师父放弃这边寺庙,继续教佛学院,师父当时也觉得自己很适合也喜欢佛学院上课。管理僧人,寺院建设,难度确实很大,但既然接受了师爷上人的遗嘱,就不能考虑自己的喜好,学佛先学做人,于是毅然辞去了佛学院的教务工作,一心赴到了报国寺的僧团建设、老年安养院建设、寺院建设。“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师父一直是这样作的,因此才有今天的报国寺。 老和尚最后的教诲和示现: 老和尚临终两个月前,有一天突然把换洗的衣物,包括多余的被盖、床单全部交给了侍者,并叫监院隆实法师组织在念佛堂全部拍卖,并将此款作为慈善款全部捐了出去。一个月前有一天上午,师父让侍者叫我到他的寮房,郑重地说:“我的遗嘱写好了,这以前,我也写过多次,这一次我又作了修订,重新抄好了,放在办公桌抽屉里,我也拿给能慧师(侍者)看过的,我往生后,你一定要保证按我的遗嘱办。”说到往生遗嘱,当时我内心一惊,当然是不愿不舍师父离开我们,觉得很惊愕,困惑地望着他老,没有马上回答,师父却急了,怕我不答应,又严肃地说:“这件事你要向我保证啊!”没等我作出反应,又再次强调,“你真的要向我保证按遗嘱办啊!”说得很恳切,我只好说:“您放心,我会照您的意愿去办,但您不能走,要请您长久住世。”老人家说:“老苦啊!”我说:“哪怕您不动,躺在床上,我们心里也踏实。”一番争执后,师父说:“这样说,我也不去主动求,该往生就往生,不该去,也去不成。”当然我也就无话可说了,当时也看不出师父有什么病相,(当然心脏血管老化那是多年的事实)。2009年12月6号劝住医院那天,(我因有事在外,)临走前将监院隆实法师叫去,指着他的随身笔记本说:“你把这两段文字打出来,复印,每个僧人一套”。没想到这竟是师父最后的遗教。(一张是摘录的出家功德经论,一张是强调因果和念佛法门的祖师开示。) 往生前两天,突然要他的亲属子女去买几个和他听的那种音调一样的mp3,说:“这当念佛机用很方便,我要值事僧人每人送一个”,因为他在医院一直是戴着念佛机耳机的,对说:“同类型的不好买,可不可以买这种同音调的念佛机”师父说:“可以,那就多买点,我要给常住僧人每人结缘一个”。问:“多久要。
相关推荐
法师文备《佛祖统纪》
法师文备。字昭本。福之侯官郑氏诵法华维摩圆觉十六观小般若等。精练不忘。晋天福间。至会稽传百法论。闻天台三观为学者指南。遂来谒因师昼夜研心。凡法华净名光明疏句止观诸文。悉洞其旨。每与同门恩师。覆述观法莫逆于心。恩谓人曰。备虽后进。已与吾并驱于义解之途矣。恩师既没。复北面事恩以卒其业..
三十三天
(界名)梵语,忉利天Trayastriṁśa,译作三十三天。为欲界之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上。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故合成三十三天也。佛地经论五曰:三十三天,谓此山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智度论九曰: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此言三十三天者,中..
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 p0193佛地经论五卷十八页云:三十三天、谓此山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二解俱舍论十一卷十页云:三十三天、住在何处?论曰:三十三天、住迷卢顶。其顶四面,各八十千。与下四边,其量无别。有余师说:周八十千。别说四边,各唯二万。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
报恩师智禅师
处州报恩院师智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谁人不见?」问:「如何是一相三昧?」师曰:「青黄赤白。」曰:「一相何在?」师曰:「汝却灵利。」问:「祖祖相传传祖印,师今法嗣嗣何人?」师曰:「灵鹫峰前,月轮皎皎。」..
观顶三昧
(术语)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论四十七曰:观顶三昧者。入此三昧中。能遍见诸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

修行三道关
◎净 慧第一关是腿子关第二关就是昏沉关第三关就是妄想关修行从开始要上路的时候有三关。一是腿子关,怎么能够使腿子慢慢地听话了,不疼了,这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平常要注意锻炼。我们佛学院的学生在每一天都有两支香,两支香要坚持坐。平常两支香在坐的时候不翻腿子完全能够做得到。有条件的时候看书..

达观法师:修行人
真修行者,即是无私之人;先想众生,从不为己。有事去做,无事用功;遇事不乱,凡事随缘。一般大众,总是私心作祟;先想自己,不管他人。有事不做,无事烦恼;遇事则乱,凡事计较。试问:修行是为何物?只为做个真正的人!

修行一定要从细微之处着手
◎ 弘恩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就很难收摄了。这也就是古人说的防微杜渐的道理,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谨慎。禅堂里有句..

佛法就是教我们禅生活
佛法就是教我们禅生活◎ 净 慧佛法为什么要建立?佛陀为什么要出世说法?大家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法华经》上告诉我们,佛陀出现于世是为一大事因缘,就是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佛陀要出世说法的本怀。但是众生与佛究竟有什么差别?差别的根本点在什么地方?我想来想去,这个答案只有..

生活可以享受但不可以沉溺
◎ 陈 南人世间有色、声、香、味、触五类物质享受,常常能够诱惑一切的凡夫俗子,让他们一生一世执著地追求它们。弘一法师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外界环境很容易使人迷惑,面对形形色色的物质享受,只要是凡夫俗子,就难抵挡这种诱惑,从而产生各种罪业。因此,对于物质上的东西,你可以去享受它,但你不可..

达观法师:随缘修行
隨缘修行心似明镜,本无动摇;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物有来去,境有生灭;生灭无常,本是无我。心无来去,不生不灭;无生之心,本自寂静。心勿作意,更勿预期;无须罣碍,隨顺因缘。因缘变化,无有定法;若要执取,似掌捉空。若於境上,妄生分別;像手左右,本是一身。境无好坏,更无顺逆;此境缘生,必然缘灭。世间一切,有情..

修行和生活、性格、学习的关系
修行和生活、性格、学习的关系明海法师修行通常容易被理解成修炼。修炼跟修行有什么不同呢?可能有的同修第一个反应是:修炼是不是道教的词啊?差不多吧。道教用修炼这个词比较多,有炼丹,炼丹有内丹和外丹,外丹是一种药品,内丹是身体里面的,但是佛教所说的修行跟修炼不一样。我们理解,修炼就像炼..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虚云和尚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 慧 律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千万不可以去抨击任何一个法师,或者道场、一个法门,这个也是法爱的另外..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修行!
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 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那人可怜,没有福!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在境界中如如不动,这种人有福!一心清净,..

禅在生活当下
◎ 净 慧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处理烦恼的方法:第一,要求自己;第二,学会谅解他人;第三,晓得感恩和奉献;第四,惜缘惜福。优化自身素质靠智慧;和谐自他关..

修行贵在正知见
修行贵在正知见◎果如佛法的修行,当然需要长远恒续的用功,但修行能否得力,并不在于用功时间的长短。修行若要得力,必须建筑在正确的知见之上。唯有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你才会了解如何去发心、如何落实用功的法门、如何按照次第安住你的身心,以及在这些过程之中,又有哪些是需要注意、需要用心之处..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谢东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唐白居易《观刈麦》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多为感叹时世、反映民间疾苦之作,这首《观刈麦》就是他观看农民刈麦时有感而发所作。诗人慨叹道:那些老百姓终年忙碌,最终还..

元音老人:修行六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著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

元音老人:验证你修行功夫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达到平等无为之境。作到这个地步就能变..

元音老人:什么是心中心法_如何修行心中心法
什么是心中心法?心中心法,唐密、藏密红教、东密各有传承。心中心法在西藏和日本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既不是来自东密,也非来自藏密,而是我们汉地独有之传承,远在唐密中就有的。如何修行心..

元音老人:略述修行途中常见的几点误解
在修行途中除了神通以求外,还有许多常见的误解,今择其要略述于后:一、重奇特玄妙不重正知见时人学佛往往只循颠倒见,不重正知见,所以成就者少。大慧杲禅师云:学人如问:如何是佛?答他:即心即佛。却以为寻常,不予重视。及至问:如何是佛?云:灯笼缘壁上天台。便道是奇特。岂不是循颠倒?于此可..

元音老人答: 既然佛性不在修,却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时时返照,尤其是烦恼现前透不过去时。
问: 既然佛性不在修,却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时时返照,尤其是烦恼现前透不过去时。元音老人答:因为你有无明在,遇事执相,不得自在,故须修行。修,不是修佛性,而是消除无明习气。你能时时处处常摄在定,不随境转,这即是修。修到圆熟,定也不可得,那才不用修了。..

《佛光菜根谭》之生活
《佛光菜根谭》之生活◎星云 一等婆媳:如母女般的亲密;二等婆媳:如朋友般的尊重;三等婆媳:如君臣般的严肃;劣等婆媳:如冤家般的相聚。一等父母:爱念子女,教以圣贤之道;二等父母:供给无乏,帮助成家立业;三等父母:溺爱宠信,任其游荡非为;劣等父母:不教不养,经常凌虐施暴。一等儿女:孝..

差一炷香
差一炷香!很多时候,世人心中难免有这样的疑问,诉说起来的时候都是声泪俱下,说自己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但为何上天总是不能够厚待自己,甚至要折磨自己?或许下面这个故事,会让你有一些感触:在大雄宝殿当中,有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在佛前点燃三炷香,跪在佛祖面前至诚祈祷:愿佛祖护佑我科举得中..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坐禅时,身心的调节不能只是上了蒲团后才要调身、调心,假若如此,那每次在蒲团上要调伏当下的妄心就已经很辛苦了,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进入定境呢?!所以修止观的人,除了打坐方法外,生活中的调心是很重要的。天台宗的行者,日常生活是以「身论开遮、口论说默、意论止观」这三项,来审视自己的三..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净慧长老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里的修行,当然不是仅仅局限于禅,也包括念佛、学教、观心,总之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切法门。因为一切法门都离不开禅定,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了禅。《瑜伽师地论》上列举了种种禅,其中还有办事禅。..

念佛即是修行
念佛即是修行圆瑛法师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愿生净土,实行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字字从心生起,字字从口念出,字字从耳听入,念..

悟道后的生活
悟道后的生活◎ 星云修道的人,常常希望自己能开悟。开悟是什么样的境界?其实我们平常人也常常开悟,比方说:啊!我明白了!我懂了!噢!原来如此!这也是一种悟道。不过这个悟道,是从分别心上了解的,而不是真的悟道。悟道是一种真正的、很自然的了解。那么,悟道后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呢?一、精神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