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睡眠盖
众生因贪睡,昏沉盖覆了心性,以致沉沦三界,无有出期,所以叫做盖。五盖之一。

元音老人:修行六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著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

元音老人:验证你修行功夫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达到平等无为之境。作到这个地步就能变..

元音老人:还是劝大家,修净土为妙,不要好高骛远
按:历代祖师大德、乃至禅宗的大德如元音老人、南怀瑾老师,都大力推荐净土法门。我们不要轻视了这个貌似简单的法门。法门无有高下,都无比殊胜,但是众生的根性是不同的,我们不要过高地高估了自己的根性,免得浪费了宝贵的修行时间。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求神通、不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我..

元音老人:什么是心中心法_如何修行心中心法
什么是心中心法?心中心法,唐密、藏密红教、东密各有传承。心中心法在西藏和日本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既不是来自东密,也非来自藏密,而是我们汉地独有之传承,远在唐密中就有的。如何修行心..

元音老人:略述修行途中常见的几点误解
在修行途中除了神通以求外,还有许多常见的误解,今择其要略述于后:一、重奇特玄妙不重正知见时人学佛往往只循颠倒见,不重正知见,所以成就者少。大慧杲禅师云:学人如问:如何是佛?答他:即心即佛。却以为寻常,不予重视。及至问:如何是佛?云:灯笼缘壁上天台。便道是奇特。岂不是循颠倒?于此可..

烦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说起烦恼,人人在所难免。虽不希望,却很难摆脱。烦恼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各宗教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对烦恼的认识决定了能否真正解决烦恼。所以剖析烦恼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烦恼。抛砖引玉,欢迎指正。解决烦恼问题,就是要解决人心空虚、不安、恐惧、混乱、无奈等等..

做个真正的三宝弟子
惟贤长老一、学佛首先要念苦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路,这是一条解脱、觉悟的光明大道,是好事情。学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发出离心,不念苦就发不了出离心,若只图眼前之乐,对生前死后的事都不管,那就是懵懵懂懂的一辈子,没有觉悟,本来生活在苦中或者在苦中作乐而不觉得。苦有苦苦、坏..

这三种话,不要轻易说出口
1、抱怨的话有人说抱怨就像是饮鸩止渴,看似心情得到了片刻的缓解,烦恼却没有得到本质的根治,长此以往只会日渐消极,循环反复只会苦不堪言没有人喜欢听抱怨的话,听起来总是让人心生低落;可却总有人喜欢说抱怨的话,无异于是在掩耳盗铃,纯粹是在自欺欺人2、赌气的话放得开脾气是本能,压得住脾气才..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

宗性法师:真正信仰的落实是怎样的?消除自我,融入大众
真正信仰的落实应是怎样的呢?消除自我,融入大众才能算你把信仰真正落实了。因为佛法说到底就是要把我们内心里面的一切恶法断除掉。我们还要清楚这个恶法也好,贪嗔痴也好,最根本的一个罪魁祸首是我执。我执当头如浮云,遮天蔽日障本性。观心丝毫无取舍,人生处处放光明。我们处处不自在、不幸福、有..

真正的自尊,是没有人能够伤到你
真正的自尊,是没有人能够伤到你海蓝博士自尊很虚无,生活很现实。自尊不是要来的,是挣来的。真正的自尊,没有人能够伤到。如果把容易受伤当做自尊心太强,其实是缺乏真正的自尊。不尊重和伤害你的人是你最好的老师,因为他们把你带到了寻找自己的路上,让你学会:世界上没有不尊重,只有不自尊自信。..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净慧长老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里的修行,当然不是仅仅局限于禅,也包括念佛、学教、观心,总之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切法门。因为一切法门都离不开禅定,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了禅。《瑜伽师地论》上列举了种种禅,其中还有办事禅。..

念佛即是修行
念佛即是修行圆瑛法师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愿生净土,实行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字字从心生起,字字从口念出,字字从耳听入,念..

心,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导读:一些人学佛,或多方寻师,或多处参学,藉大善知识之指点或圣地之加持,或多或少会有收获。当然,多数人更希望能有所悟。那么,悟在何处?亦即从何处起悟呢?其实,关键还是这颗心,悟,是从心上来悟的。这颗心,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也是我们真正的归宿。生命的长河中,很多人都在寻找生命的归宿..

白衣不要评论僧众
梦参老和尚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是僧众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当成佛弟子,当成僧宝,把一切比丘都当成圣僧..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憨山大师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跋涉了千山万水,其实他没有离开过他的脚跟一步。所以说历劫妄想变化流转生死轮转,实际上没有离开过当下一念。如果能在平时的见闻觉知念头生起的地方用力看破,生妄念的地方不再生起,那么历劫的生死情根就会当下顿..

梦参老和尚:真正想要修行,就不要太贪睡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前面讲了很多;等持,翻寂静。修定行的人应该做些资粮的工作,修的时候,你才容易证..

细微处修行
细微处修行弘 恩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就很难收摄了。这也就是古人说的防微杜渐的道理,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谨慎。禅..

以敬畏之心修行
以敬畏之心修行◎ 信 愿人在天地之间,能生存下来,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有敬畏之心,这世界的灾难,以及个人的疾病,就会少很多。说到敬畏,不仅对可见的敬畏,不可见的,也要敬畏。比如一切圣贤、教主、乃至山神土地都需要有敬畏之心。南怀瑾讲过一个故事,当时他的老师袁焕仙,走路遇到了狐仙庙..

洒净的真正意义
好几种,这是我根据佛经理解的。洒净的意义是把加持了大悲咒的水洒出去;第一个作用就是清场。洒出去,洒到谁身上,沾谁谁得度,这也是救度众生结佛缘的一个含义。比如,我想在这个地方举行一个什么佛事活动,这个地方想洒洒净,目的是结一下界。当你洒净的时候,结界的时候,所有在这里的那些众生都被..

宣化上人:你要是修行这就是大孝将父亲母亲都超度了
我们众生都应该孝顺父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那就有罪了;有的人甚至把父母杀了,这更是有罪的。为什么人要讲孝顺呢?孝顺是人的根本 ;人要是不孝顺父母,就是把根本忘了。“父兮生我,母兮养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亲生我,母亲养育我,这种的恩好像昊天,昊天 就是比天都高。昊天罔极──没有..

宣化上人:想要学好要先从孝顺父母开始
我小时候最欢喜吃好东西,谁要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无论在家里、在外边,若不给我吃,那怎么样也是不行的!等到十一、二岁的时候,自己 才省觉:“我这个人怎么这样顽皮,这样不守规矩?这样做人没有什么意思,何况我对自己的父母也不孝顺。”我知道以前所行所作都是不对 的,于是从十二岁那一年,改过自..

宣化上人: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
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希望人家准备好菜好饭吃,或者好地方住,不可以有这种念头。人家对自己好就高兴,稍为不圆满就不高兴;修道的人有这种念头,就是种堕落的因。一般人不是供养我们的色身,是供养我们的法身慧命;能吃饱了,有地方住,这已经不错了。我告诉你们,我在参方的时候..

宣化上人:什么才是真正诵持陀罗尼者
你要是单单记得〈大悲咒〉,单单学过〈大悲咒〉,而不诵不持,这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要诵。诵,就是离开书本来诵念〈大悲咒〉。持 ,不是今天诵念,明天就不诵念,后天又诵念了;这个持,就是持续不断的意思。你今天念一百零 八遍,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后天也要念 一百零八遍,天天这么继续不间断的..

真正的灌顶
玛吉拉准年轻时,就学习了所有的大乘般若经典,为她日后的修行打下了基础。但她的一位老师索南喇嘛告诉她,修行不能仅仅停止在书本上,般若智慧的教法一定要与身心行为相联系。你似乎已经学习了所有的般若经典,但你真正明白经典的内涵吗?索南上师问。我明白。玛吉拉准回答。那么,请你给我解释一下。..

修行中自在排在第一
修行中自在排在第一◎ 大 愿《证道歌》上法身觉了无一物你要看清楚,当我们的心安在生命本然纯净状态的时候,这个是法身觉了。《证道歌》这四句话就是启示我们:修行首先要法身觉了,也就是觉悟到生命就是价值。今天我们大家听这么久,哪怕你什么都没有学会,你就真正地相信,真正地深信生命就是价值,..

冷静思考,不要盲目攀比跟风!
许多人忙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甚至苦不堪言。原因就是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生什么最重要?他们不明白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有价值?人们追求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是很盲目的。就像咕咚来了的寓言中所说:一天早晨,三只兔子在湖边欢快的扑蝴蝶。忽然从湖中传来咕咚的声音,..

修行人的日子
对待过去:报冤行如果在生活里遭遇困惑、困顿、困厄或不幸,就这样想:我从过去很长时间以来,丢弃真实,随同虚假,跟随着各种幻象起起伏伏,制造过很多冤情,做过很多糊涂事,造成了许多隐藏的、潜在的违害;现在虽然没有犯错,但都是我过去无数事上种下的恶因现在果实成熟了,不是老天爷,也不是他人..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 明 本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忘得名利,弃得恩爱,持得戒律,做得工夫,了得生死,参得禅道,会得佛法。这许多事业一肩荷负了当,更要尔不见彼短,不务己长,不逞见闻,不眩声色,十二时合取两片口皮,树立万年一念之志愿,常存正念,守护身心,..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