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永乐北藏
https://www.tfoyin.com/dict/65567.htmlYonglebeizang继《永乐南藏》之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在北京雕造的大藏经。明正统五年(1440)完成。全藏636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石字,1621部,6361卷;大批刷印分赐全国各大寺院。后在明万历十二年(1584)又续刻各宗著述36种,41函,410卷,并入该藏,并附《永乐..
三昧堂
https://www.tfoyin.com/dict/44646.html又作法华三昧院、法华堂。日本佛教界长期讲解有关法华经而设置之建筑物。以最澄在比睿山东塔所建者为最早,后在西塔、横川亦建有三昧堂,在天台宗之大寺院中建立此种堂者屡见不鲜。及至后世,则不限于讲法华,亦为开讲其他经典之场所。 p584 ..
大梵寺
https://www.tfoyin.com/dict/44189.html(一)位于广东曲江县。乃刺史韦宙请六祖说法之处。唐开元二年(714),僧宗锡建,始称开元寺。后改称大梵寺,刺史韦宙曾请六祖于此宣说坛经。[广东通志卷二二九] (二)非特定之寺名,而为一般寺院之通称。与“大梵刹”同义,即“大寺院”之意。 p851 ..
子院
https://www.tfoyin.com/dict/44016.html日本佛教用语。在日本,大寺院中之小院,称为子院。又称支院、寺中。例如禅寺之塔头。奈良时代以前,本非官寺,至平安时代渐产生贵族私寺化之情形。子院通常受本院统辖。本院与子院合称一山、满寺、总寺。一般而言,子院并不另取寺名,仅置院、舍、坊、轩、庵等称号。例..
山主
https://www.tfoyin.com/dict/43757.html即一山之主,乃一寺住持之尊称。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之抚州龙济山主绍修禅师、天圣广灯录卷二十八之杭州南山资国圆进山主、续传灯录卷十一之真州定山惟素山主等均是其例。盖寺院原多建于山林之间,寺称山号,故住持称山主。又书院之山长,亦称山主。此外,亦称禅林大寺院..
五山文学
https://www.tfoyin.com/dict/42706.html日本文学派名。乃自一山一宁赴日之镰仓末期始,至室町时代,活跃于日本文坛而以五山为中心之文学。在镰仓时代新输入日本之临济宗,受到北条、足利两氏之保护而建立大寺院,各国名僧赴日以及日本学问僧之入宋不绝于途,成为当代文化之代表。汉诗方面,由白乐天而改崇苏东..
默如
https://www.tfoyin.com/dict/28534.html(1905~1991)江苏东台人。民国三年(1914)出家于江苏东台如来庵。受戒于南京宝华山,学禅于高旻寺与天童寺,肄业于杭州佛教师范、闽南佛学院等校。其后,讲学于闽南佛学院、金陵寺佛学院、常州天宁佛学院等地。三十八年渡海来台,讲学弘法于各大寺院。现住台北法云寺..
兴教寺
https://www.tfoyin.com/dict/28496.html位于陕西长安城南约三十公里处。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载,唐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译经三藏玄奘示寂于玉华寺,四月十四日葬于浐水之东。总章二年(669)四月八日奉高宗敕命改葬于樊川之北原,此乃该寺创建之始。中宗时赐予“大遍觉”之谥..
慧峰
https://www.tfoyin.com/dict/21043.html(1920~1973)河北滦县人。法名仁孝。民国二十七年(1938)礼庆一法师出家,次年于哈尔滨极乐寺倓虚大师座下受具足戒。曾于般若寺及湛山寺等佛学院任教数载。民国三十七年来台,驻锡基隆月眉山灵泉寺暨新竹狮头山元光寺。四十一年卓锡台南,常赴各大寺院主持佛经讲座。..
阁主
https://www.tfoyin.com/dict/20816.html阁,指寺院之殿堂;阁主,系指管理大寺院七堂伽蓝以外重要建筑物之职称,受维那之监督。禅苑清规卷三维那条(卍续一一一·四四六下):“如堂头侍者、圣僧侍者,延寿堂主、炉头、众寮寮主、首座、阁主、殿主,并维那所请。” p5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