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伯圆
https://www.tfoyin.com/dict/20019.html(1914~ )福建福安人,俗姓李。法名圣光。字伯圆,号绿野。十九岁时依福安县狮峰广化寺静绳和尚披剃;二十二岁受具足戒于福州鼓山涌泉寺虚云和尚座下,并依虚公习禅,复入福州鼓山石鼓佛学院参学。后任职于鼓山涌泉寺、福州崇福寺。一九四七年由鼓山调派至马来西亚..
佛教法住学会
https://www.tfoyin.com/dict/19993.html于一九八二年在香港成立。系推动现代佛教思想、文化之学术组织。创办人霍韬晦,有志于从学术文化立场推动佛教思想现代化而成立此会。自本会成立后,即出版世界佛学名著译丛,并发行月报“法灯”,另又进行会内研究、对外讲经弘法等工作,会员人数激增。 一九八四年起,..
佛学
https://www.tfoyin.com/dict/19909.html即佛法之学。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又若就教法内容之类别而言,佛学统括理论与..
两权
https://www.tfoyin.com/dict/16640.html指声闻、缘觉二乘;此二乘之人,相对于菩萨乘之一实,称为两权。法华玄赞序(大三四·六五一上):“扬一实而包总太虚,振两权而遗罗万象。” 于传统佛学所说之三乘中,对三乘之判释有多种说法,较常见者,多以声闻、缘觉二乘侧重于自利之行,故称为小乘;以菩萨并重自..
帕塔恰里亚
https://www.tfoyin.com/dict/16328.html(Vidhushekhara Bhattacharya, 1878~1959)印度佛教学者。生于孟加拉邦玛尔达赫县。初习梵文、因明、吠檀多哲学等,后进修汉文、藏文及巴利文,从事汉学与佛学之研究。历任国际大学梵文教授、加尔各答大学研究院梵文学部主任等职,并获加尔各答大学名誉博士及印度政府..
实用佛学辞典
https://www.tfoyin.com/dict/16199.html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佛学书局编印之佛学辞书。以日本织田得能之佛教大辞典为蓝本,参考翻译名义集、一切经音义、三藏法数、教乘法数,以及丁福保之佛学大辞典而编。所收材料,以最切实用者为主。解释多用古文,且多直接用佛教义理加以解释。 p5785 ..
寿山寺
https://www.tfoyin.com/dict/15829.html位于高雄市寿山公园内。为佛光山高雄分院。星云大师创建于1963年,翌年落成。1965年,创办寿山佛学院,招收海内外有志学佛之青年,延聘师资,施予佛教教育,作育弘法人才,毕业生如慈嘉、慈怡、依严、普晖等均已住持各方,兴办各种佛教事业,成就斐然。1969年,寿山佛学..
宗教律诸家演派
https://www.tfoyin.com/dict/15714.html全一卷。清代守一空成重编。又称宗教律诸宗演派。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内容简介我国佛教诸宗派之宗旨大要及其传承。本书无明确之分科,约可大别为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圣寿、天台、华严、南山律等九宗,及附录十条。[金陵古迹图考、佛学书目表] p3162 ..
诗佛
https://www.tfoyin.com/dict/15567.html唐代王维之别称。王维信佛甚笃,素持长斋,且对佛学造诣亦深,每为诗文,辄寓佛理禅机于其中,故世有诗佛之誉。其后预知将入寂,遂作书遍寄知友,书成乃掷笔坐逝。[旧唐书卷一九○、唐书卷二○二](参阅“王维”1513) p5607 ..
道基
https://www.tfoyin.com/dict/15254.html(?~637)唐代僧。河南东平人,俗姓吕。隋尚书令杨素重其佛学之深博,请于东都讲扬心论。大业年中(605~616),召入慧日道场,及登法座,众推为玄宰。至唐,住于益州福感寺。著有杂心玄章并抄、大乘章抄。贞观十一年入寂,世寿六十余。[续高僧传卷十四、六学僧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