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修行的高低是看德行
https://www.tfoyin.com/show/43119.html大安法师修行的高低看德行,不在于外在的东西,无论是哪毕业的,无论是在家出家,真正有德行的就是真正修行的人,简单的说明:皈依了佛就该向佛学习,学习佛的觉悟,学习佛的慈悲,学习佛的愿力,学习佛的正知正见,学习佛那种大舍,学习佛陀无我救世、无私奉献的伟大精..
胡小林:习气太重如何对治?
https://www.tfoyin.com/show/43078.html信众问:胡老师您好,听了您的感恩改过的报告很受感动,您确实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所存在的问题是学佛近十年,佛学常识稍知一些,由于未能将老法师的教诲落实在生活中不得受用,贪瞋痴慢一点有没有放下。听了您的报告,知道要时时处处忏悔,但习气太重,很难迈出第一步..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7
https://www.tfoyin.com/show/43006.html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7/3/4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7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首孝弟」,这个首就代表著一定要从这里开始扎自己德行的根,也要从这里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这样子才是找到了德行的根本。「..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6
https://www.tfoyin.com/show/43005.html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2007/3/3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6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孔庙来推广中国文化,我们也深深感受到这是佛菩萨,还有我们古圣先贤孔老夫子的加持..
《阿含经》为佛学的基础教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42948.html◎ 善 戒有句话说:学佛就要从阿含开始。更准确地讲:学佛要从阿含开始,也在阿含结束。为什么?因为《阿含经》本身是佛陀当时给弟子们开示说法的大集成,是佛陀说法的总纲,可以代表佛教的一切(《阿含经》属于三藏中的经藏,但三藏的法义都包含在里面)。《阿含经》中..
佛经中的吉祥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42931.html佛经中的吉祥义圆慈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无论带有吉祥二字的东西被送往何处或何人,吉祥总是与人们的心愿或言语有关:它是用来传送人们美好的内心祝愿的方式。若依丁福保所编的《佛学大辞典》所载,吉祥的..
佛法和佛教有区别吗?
https://www.tfoyin.com/show/42898.html◎ 大 安请问法师:佛法和佛教有区别吗?宗教都是讲究信,不可怀疑。但佛学是讲究理性,理性则是讲究独立之精神,好的吸收,坏的批判。可是佛法研究不是学佛。弟子一直在理性和感性中纠结,已经严重影响自己心性,弟子失去了学佛的信心,即使现在念佛都是带着疑问。答:..
重刊《佛学通释》序
https://www.tfoyin.com/show/42889.html重刊《佛学通释》序◎ 王恩洋民国十九、二十年间,龟山书院初建,作佛学浅训,以教始业。境行及果,拟各一篇。篇若干章,章一二百字,便持诵也。平生执笔,动涉深思。思深,辞遂广。二章以往,体例顿变。缘生唯识,乃成巨文。因更名《通释》。通释云者,贯通经论,会其..
觉群佛学译丛总序
https://www.tfoyin.com/show/42850.html◎ 觉 醒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在中土。自东汉时输入,经诸多朝代之努力,将原为梵文(或巴利文)等古天竺文字的佛经译为汉语,并通过手工抄写到印刷技术之运用,终于使佛法深入人心,广大信众,同沾法益,此功德无量之善举前后持续了千年有余。特别是我国国民与天竺..
道学的来路
https://www.tfoyin.com/show/42849.html◎ 邱汉生我们考察了魏晋以来佛学与玄学交融合流的概况。以后的佛学思想尽管流注着玄学的血液,去却斩断了原来所胚胎它的魏晋玄学 这一母体的脐带。然而当它离开了原来所倚存的魏晋玄学而真正独立时,它的社会意义也就削弱了,它只是当做宗教哲学而繁荣昌盛,而与作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