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国之佛学
https://www.tfoyin.com/show/6158.html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二节 中国之佛学一、经律论之翻译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有种种异说。为一般所公认有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和水平七年(公元64年)。但在此之前,即前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有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的记载(《三国志、魏志卷三十裴松之注)。最初有迎叶摩腾、..
三界六道及九地
https://www.tfoyin.com/show/6091.html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一节 三界六道及九地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回莫如,因同..
印度佛学略
https://www.tfoyin.com/show/6048.html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一节 印度佛学略史一、结集三藏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殖教,佛之遗教,由诸圣弟子所闻特结漠之法藏。然此法藏之结集,传说非一。第一次结集,原因是:佛世时,无文字电录,依口头传诵,恐日久无凭而失传。或恐外道邪说输入。另种原因,佛刚灭度,有难调比法跋难防,欢喜而..
四劫
https://www.tfoyin.com/show/5975.html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环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泽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即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二十个小劫..
目 录
https://www.tfoyin.com/show/5933.html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Theravda-ssane bhvan mukha)玛欣德尊者 编译Translated & EditedbyMahinda Bhikkhu (China)江西佛学院印行? Mahinda 20081只要不增删、修改本书的任何内容,及不以合订本、会编本之类的形式流通,则任何单位及个人皆可无须经过编译者的同意而复制、翻印、流通本书。2..
三千大千世界
https://www.tfoyin.com/show/5921.html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下从地狱,上至色界诸天,一日月周遍流光所照方 处名一世界。即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八海的小世界。一千日月,一千六欲天,一千初禅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含容小千中千大千三种千,合称三千大千世界,..
皈依戒与居士五戒
https://www.tfoyin.com/show/5819.html有不少对佛学感兴趣的人,因为担心自己守不了居士五戒,而停步于皈依的大门外。也有相当多已经皈依的师兄,至今没有搞明白皈依戒和居士五戒的区别,常常将二者混淆以至于问题迭生,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佛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般舟三昧经》中,记载了佛陀这样的言论: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
自我圆融
https://www.tfoyin.com/show/5761.html自我圆融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具足普贤行,一切莫能坏。《六十华严经卷四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此偈是说,如果有人发了要学做菩萨的心愿,便不该厌离生死之苦,应当学习普贤菩萨那样,一边常随佛学,一边恒顺众生。不论有多艰难的逆境困扰,也不会让他退失救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这是描述菩萨行者的信愿..
略述五戒十善与精神文明
https://www.tfoyin.com/show/5703.html略述五戒十善与精神文明梦参闽南佛学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就与中国社会紧密地相结合。如初传时期,与神仙方术黄老之学相联系。因此,世间上不论那一派学说,那一种宗教,都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佛教所提倡的五戒十善,对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净..
佛教徒应读专书
https://www.tfoyin.com/show/5691.html第二十一课 佛教徒应读专书现代佛教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带动学佛风潮,佛教徒如何从浩瀚庞大的佛书中,有系统、有组织、有条理地了解佛法的全貌?今推荐有心研究佛学者一系列应读专书,以为指南。首先可阅读《太虚大师全书》,此套书计六十四册,内分佛法总学、五乘共学、三乘共学、大乘通学、法性空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