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佛陀的行化与涅槃
https://www.tfoyin.com/show/30813.html佛陀的行化与涅槃化度众生初转*轮释迦牟尼成道后,决意把自己所觉悟的真理教化众生,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他本想先化度曾求教过的跋伽、阿罗逻、郁陀罗三位仙人,可是他们都已经去世了。于是,只好改往鹿野苑化度曾经待奉他多年的憍陈如等五人。他们五人虽然见到佛陀从远处..
初级佛学教本: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https://www.tfoyin.com/show/30793.html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五浊恶世的起因,是由心浊而来,以一浊引起五浊。所以行者但要清心寡欲,自然心与浊境不契合,命终之后,即得离此浊世,生于清净安乐之处,平时若有念佛,即生于佛国。可知一切土,是一切心所造,观其所居之土,即知其所存之心,这便是念..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华严金师子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30792.html金师子章明缘起第一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师子相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辨色空第二谓师子相虚,唯是真金。师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约三性第三师子情有,名为遍计。师子似有,名曰依他。金性不变,故号圆成。显无相..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五课、十善业道 (一)
https://www.tfoyin.com/show/30791.html第二十五课 十善业道 (一)三界之内,一切众生,因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1)轮转。其中依正二报,苦乐二受,千差万别,如是一切,无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不可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我、我所(2),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课、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二)
https://www.tfoyin.com/show/30790.html第二十课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二)十二因缘的次第,对于过现未三时因果的递嬗 (1),分析得极为详尽,而且秩序井然。欲避其果,须断其因,这便是缘觉乘行人所觉悟之点。若照流转门 (2):十二因缘的每一支,皆由因缘果,因生故果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皈依三宝
https://www.tfoyin.com/show/30783.html第二十一课 皈依三宝佛门称佛、法、僧、为三宝。此三宝,自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 (1),度五比丘后 (2),即已成立。彼时释尊是佛宝,四谛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此名化相三宝,谓佛教化众生之相状也。亦名别体三宝,或真实三宝,有大小乘之别:大乘以佛三身 (3) 为佛宝,六度为法宝,..
中级佛学教本:第卅七、卅八课、综合指要
https://www.tfoyin.com/show/30763.html第卅七、卅八课 综合指要1.般若是破诸相的,所谓破相者,是要一面修诸佛法,一面不著修相,不著法相,所以破相并不是断灭,也不是不修。如果执诸法为断灭,而不修善法,不舍恶法,这样便是违背了般若。吾人只要看:其深般若中,有五分法身施设可得,有声闻四果施设可得,有无上..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课、禅宗(二)
https://www.tfoyin.com/show/30761.html第廿八课 禅宗(二)四、见性此宗所重者,惟在见性,所谓见性者,即断绝思路,直显真心。利根行者,在六根接触六尘的一 刹那间,以一念相应慧,截住现业流识,回光返照,便见即身本具,上同诸佛,下等含识,灵明洞彻,广大周遍的真如自性。见性之后,对于教义上所谓之:法身 (1)、法性 (..
中级佛学教本:第十九课、上座部的一再分派
https://www.tfoyin.com/show/30760.html第十九课 上座部的一再分派上座部自佛灭后,一向皆传承迦叶之教,并无违诤。在三藏中,以经为主要,其次才及于律论。直至三百年初,有迦多衍尼子者,首宏论藏,以经律为次,并造发智论 (1),说有为无为,一切诸法,皆有实体,但不信大天五事,由是另成一派,名说一切有部。其..
中级佛学教本:第三十六课、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1)
https://www.tfoyin.com/show/30759.html第三十六课 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一、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故。应以无舍方便,圆满檀波罗蜜,施者、受者、及所施,不可得故。应以无护方便,圆满戒波罗蜜,犯无犯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取方便,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