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六十四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40.html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六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六十四章 修行与阴阳的关系药法亦尔,或丸或散,以除冷热,治无明病,以止为丸,以观为散。一切佛法、一切修持的方法,在佛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法药。医生治病也是如此,或用丸,或用散。散是中国医药中一种制药的方法,药..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六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32.html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六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六章 帝都繁华犹谷响在说明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修持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前提,那就是假如想超凡入圣。换句话说,一个普通人想训练自己变成一个特殊的超人,必须要有一个训练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在佛学的名词叫做修持..
金易明: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75.html【内容提要】太虚大师对唯识学倾注了很大精力。但他与南欧北韩诸学派在学术关注点上明显不同。唯识学不仅是太虚大师一生关注和研学的重点教理,为此,他阐述了颇具特色的新唯识学,力主唯识学应成为真实应化的佛学,应将教与观相结合,不能有所偏废,为此,他撰写《唯识..
温金柯:四向四果与菩萨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72.html四向四果与菩萨流行的佛学常识认为,四向四果是声闻佛教的证果次第,大乘菩萨的修行阶次则与此不同,是五十二阶位。再加上一部分大乘学者极力贬斥阿罗汉;这样就形成一种印象,以为声闻佛法与大乘佛法所证悟的内容与次第都不同。因此,佛教界就毫不批判的以为四向四果是纯粹小..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5:所谓的“佛教”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65.html5:所谓的佛教佛教中的教,其本义是教育的教,佛弟子均称释迦牟尼为本师,所以佛与我们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师生关系。所谓宗教之说,实为一种世俗流变下的产物。佛教中的许多仪式、形式只是一种人为创造的载体,因为任何内容总会以一定的形式为载体来表现。比如当初佛门拜..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64.html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从根本上来看,佛学肯定是一种假说。大智慧者、大觉悟者释迦牟尼在世时就说过,他的一切言说与表述均是假说。不过,同时他又说过,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二者看似很矛盾,但这矛盾在于概念名相自身的局限所致,因为对于终极意义上的、彻..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4:什么是“佛法”?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63.html4:什么是佛法?佛学中所谓的法,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什么法规法令的那个意思中的法,在佛学的义理中,法是泛指一切的事和理,及其产生、消亡的内在外在之原由。那么,从这个角度讲,世法范畴中的什么法令法规当然也是法了。在佛经中,我们常见到一切法、诸法等字样,就..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42:闲话“道交感应”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62.html42:闲话道交感应道交感应即是一种超三维空间的相应状态,指凡在修行过程中所遭遇或体验到的不合常态、常规的东西。但一般来讲,我们不必太过于执著于这一类经验或现象(已知往生时日、专修密法或有证果之征兆的除外)。因为有这类奇特经验的人非常多,但又不能一概而论。..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本书的缘起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61.html本书的缘起(前言)在这里,我要先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本人法名妙泽,公元一九六九年出生于四川成都,长在贵州。一九九0年大学毕业。于1999年开始修学佛学,现为自由职业者。或是某种层面上的因果使然,我不仅自小到大吃的苦头不少,且受人贬损、误解、责难,以及赞..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6:存在的“实相”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60.html6:存在的实相所谓存在的实相即是大空性,是真空与妙有同体不二,是一切存在的本际或本然。佛门勉强以相呼之,仅是为了顺应众生的世俗习惯。从义理上来讲实相有三种含义。第一是指真如空相。指它的本然之性真实不虚,它即是平等一切,是法身如来,没有种种千差万别,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