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五观堂中的五观有何含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13.html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在佛看来,一粒米饭的功德,亦是不可思议的。正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我们在寺庙用斋之时,当思一粒米饭是来之不易的。首先要经过农夫辛勤种植,其后又要经过商人的贩卖,工人的加工,最后经过人的烧煮,才最终成为米饭。因此,一饭一..
五观堂的进食规矩是什么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11.html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过堂。僧尼吃饭都要过堂,早晨、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
五观堂的意思是什么
https://www.tfoyin.com/show/51110.html佛教寺院的出家人吃饭的地方,一般情况下称为斋堂,而有些寺院却称为五观堂。为什么要称五观堂呢?因为出家人在吃饭的时候,要作五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思量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如果不好好修行,粒米难消;2、秤己德行,全缺应供——思量自己的德行,如果..
佛弟子吃饭时应观想哪五件事
https://www.tfoyin.com/show/42343.html◎ 衍 慈在寺院里的五观堂,吃饭之时要观想五件事,名为食存五观:(1)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身为佛弟子,用饭时应观想哪五件事呢?第一要观想饭菜来之不易..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https://www.tfoyin.com/show/40914.html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师父们都讨厌他。所以我们不能讨厌哪个人,要生欢喜心。有一天布袋和尚,去一座寺院吃饭,一..
何谓五观堂之五观
https://www.tfoyin.com/show/39054.html堂,指斋堂,是吃饭用斋的地方。“过堂”,就是佛门中的“吃饭”。随众过堂,就是集体用餐。过堂,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自利利他的修行方式。在僧团共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所谓二时过堂,食存五观..
吃寺院的饭会欠十方债吗?
https://www.tfoyin.com/show/38884.html问:有师兄说不能吃东林寺的饭,吃了欠十方的债,这个说法如法吗?答:可以说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说明这位师兄对东林寺、对佛法还欠缺了解。我们无论是这边的香积堂,还是五观堂——五观堂是针对出家众的。丛林规矩为什么要打板?一打板,所有出家人都能够到斋堂去用..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_斋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https://www.tfoyin.com/show/22473.html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师父们都讨厌他。所以我们不能讨厌哪个人,要生欢喜心。有一天布..
随众过堂
https://www.tfoyin.com/show/19797.html随众过堂,就是指集体吃饭。 堂,就是指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吃饭用膳的地方。因为寺院里人多,集体吃饭采用「过堂」的方式。用「过堂」方式吃饭有一定的规矩,好处很多。或许有人初时「过堂」会有点儿不习惯,样样要有规矩,有点拘束,但是慢慢便自然适应,觉得有受用。随众过堂利益,古德云:好处..
五观堂,寺院僧侣用膳的地方
https://www.tfoyin.com/show/19372.html堂,就是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寺院僧侣吃饭用膳的地方。五观堂,出家人吃饭有一定的规矩。 过堂中国汉传寺院生活方式之一。即上斋堂用餐,此有别于印度僧徒之托钵乞食。又称上堂、赴堂。在丛林之中,依据常规,用餐时自方丈到沙弥,全体皆到斋堂用餐,此即‘过堂饭’。菩提达摩祖师在中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