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四大菩萨的精神
https://www.tfoyin.com/show/42239.html中国佛教徒以四大菩萨的精神作为修行的理念,作为修行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修行所要完成的最理想的人格。四大菩萨是整个大乘佛法理论的化身,代表了十方一切菩萨。--净慧长老禅修的实修活动有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禅修的实践活动还要有理论作指导。理论的指导..
汉魏两晋佛教传播路线
https://www.tfoyin.com/show/42215.html◎于卫青 陈 寒公元前后至五世纪时,为佛教初传入华时期。从学界基本认可的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伊存授经到东晋灭亡(公元420)的四百多年之间。除了东汉政权的统治外,中国社会基本上都处在政治分裂、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状态。社会的变革、政治斗争的激烈、解脱苦难的..
仁焕法师:佛法大意、伦常道德与和谐社会
https://www.tfoyin.com/show/42188.html第一部分佛法大义诸位法师、诸位善男善女、诸位同修,感恩有严法师的慈悲心,反复多次进山祈请我贫僧!本人惭愧,今天承蒙法师的慈悲,光临湛江,来到这里跟大众结个法缘!法师感觉到佛法已经在中国流传几千年,但是佛教的文化是印度的文化。传播入中国以后,虽然也成为中国文化..
色字头上一把刀,会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
https://www.tfoyin.com/show/42098.html中国人为什么把这个财物称为身外之物?因为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一天天的衰老,我们希望它很健康,但是还经常的得病,我们希望我们的头脑很聪明,记忆力特好,过目不忘,但是它还是那么样的愚钝。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够掌控,对於这些身外之物你又怎么..
净土法门法师:世间人恐惧没有儿子大概有三个理由
https://www.tfoyin.com/show/42096.html圆瑛法师在《讲义》里,在《楞严经讲义》里头,他把世间人恐惧没有儿子大概有三个理由。第一个是年老的时候体力衰了,没有人供养,没有人伺候,那是很苦的事情。所以有儿女,儿女孝顺,老年是享福。我们中国的教育,给诸位说,是福德智慧的教育。童年、少年的时候奠定智..
理解别人的苦处,包容无心之失
https://www.tfoyin.com/show/42091.html理解别人的苦处,包容无心之失◎ 墨 墨体谅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实际上也是自我心理的解脱和排遣。体谅了别人,就等于释放了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尊重,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宽容与尊重。管鲍之交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鲍叔牙对管仲的宽容和谅解成就了一位名相,他们的友谊..
钟茂森:振兴中国精神(第三集)
https://www.tfoyin.com/show/42051.html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振兴中国精神」。前两集我们学习了中国精神十大纲领里面从一到六。一到三讲明德,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四到十是修德,明明德,这是我们修学的纲领,我们讲了四勿、五常和六和,我们现在从第七开始来看。七是讲:【七治。】『治』..
钟茂森:振兴中国精神(第一集)
https://www.tfoyin.com/show/42050.html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中国精神。在最近我们看到,我们国家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到底是什么,如何来复兴?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中国精神。】可以说是做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精神,是中国人的灵魂。中国是一个古老..
钟茂森:孝与戒淫 五
https://www.tfoyin.com/show/42048.html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淫(五)钟茂森博士 敬述1.何谓孝养父母之身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很多这种例子。例如,孔子的学生子路,出身贫寒,经常吃野菜度日。但是为了让父母能吃上饭,他不辞辛苦,走到百里之外买米,背回家,奉养双亲。后来双亲去世了,他周游列国,..
钟茂森:振兴中国精神(第二集)
https://www.tfoyin.com/show/42046.html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振兴中国精神」。昨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中国精神十条纲领头三条,所谓是「一体、二相、三宝」,这三条是讲我们本性,或者是自性体相用,我们用性德来代表,这是我们本来的样子,「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具体说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