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辽代佛教
https://www.tfoyin.com/show/43001.html◎ 天 元 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建立耶律王朝时代的佛教(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号辽,后曾一度复号契丹)。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唐末,契丹族中一个部落主耶律阿保机统一邻部,扩大经略,即有意吸收内地文化,以收揽汉人。据说..
创立法幢正宗振兴西部佛教
https://www.tfoyin.com/show/42969.html创立法幢正宗振兴西部佛教◎ 理 净法幢宗是中国禅宗临济宗的分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遍布和盛行于我国西北五省,是由近代佛教史上著名高僧心道法师所创立。心道法师承接湖北沙市章华寺净月长老法系,为临济正宗第五十代,后又得法于上海兴慈老法师,为天台宗第四..
唯识学在明末的再兴
https://www.tfoyin.com/show/42966.html◎ 戈 宜玄奘弟子窥基著《成唯识论述记》,完成了中国唯识宗的思想体系。其后有再传弟子慧沼著《了义灯》、智周著《演秘》,与窥基的《掌中枢要》合称为中国唯识宗学说的唯识三疏,成为后人研究唯识之学的文本依据。在唐武宗灭佛事件后,有关中国唯识宗的主要经典大多..
《中国观音文化史》前言
https://www.tfoyin.com/show/42962.html◎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造像,不同体裁、形态和意趣的文学曲艺等艺术作品更是浩如..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https://www.tfoyin.com/show/42961.html◎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了新禅风的趋向,而菩提达摩则成为印度禅向中国禅过渡以..
佛教思想史的思想性
https://www.tfoyin.com/show/42958.html◎ 天 河 古人云,欲为良史,须具才、学、识,号为三长,是史家运用文字对史料进行组织和叙述的能力,学为所习得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非才无以成学,非学无以骋才。而识在三者之中最为重要,可以说是统帅才学二者的灵魂。 潘桂明先生所著《中国佛教思想史稿》积学宏富..
进入寺院殿堂先跨哪一只脚?
https://www.tfoyin.com/show/42937.html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中国佛教之礼仪,不仅蕴含佛教种种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尊重和虔诚。寺院礼仪很多,通常会有人问我,进入寺院殿堂是先跨哪一只脚?是男左女右吗?一般寺院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在进入殿堂时,..
宣化上人:他有五眼六通,前因后果一一明了
https://www.tfoyin.com/show/42907.html梁武帝在位时,中国的佛教很兴盛。民间凡有婚礼或丧事,都请和尚去念经。今天时代不同了,现在只有丧事,才请和尚去念经;遇有喜事,例如结婚、产子时,却没有人请和尚去念经。其实这是错误的。无论红白事都应该请出家人去念经回向、种福,一方面可以超度亡者,一方面可..
中国佛寺志丛刊
https://www.tfoyin.com/show/42802.html◎ 一 音在印度,早期佛教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坐在树下,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第一个寺院。印度人称佛寺院为僧伽蓝摩,略称僧伽。僧伽..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https://www.tfoyin.com/show/42800.html◎ 太 虚今天所讲的是《佛说八大人觉经》,在这七个字里包含着许多意义,须加以扼要的解释:佛,我们中国人大家都知道的,但其正确的义理,恐多未有相当的认识。考佛字的来源,是从梵文方面翻译过来的,今此佛字即佛陀一音的略翻。翻释的通例,有译音或译义的不同,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