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情不附物
https://www.tfoyin.com/show/44066.html明海法师作为汉传佛教的信徒,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福报,什么福报呢?我们能够通过汉字记录,直接聆听中国古代高僧大德的开示。我们知道,佛教渊源于印度,后来才传到中国,传到中国以后,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经过无数高僧大德的学习、身体力行、实..
《空镜》
https://www.tfoyin.com/show/44059.html《空镜:佛学与中国文化》是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立文、向世陵。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域着眼,依据经、史、子、集中的历史资料与佛学典籍,以佛学与中国传统学术的互渗融合为中心,展开对佛学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内容包括佛学与人生、..
古代佛教艺术中国化
https://www.tfoyin.com/show/44036.html◎ 王科梅一、佛教绘画的引进和中国化的开端秦汉至隋唐之间,国家分裂动荡,社会政治格局亦十分复杂,思想意识形态出现了层叠交错的局面,中外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使儒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造就了佛教的大发展。佛教艺术分陆路和海路传入中国并以其强大的宗教信仰力量在中..
《丛书佛教文献类编》序
https://www.tfoyin.com/show/44035.html◎ 吴 平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终于发展成为一种深邃、严谨的思想体系,并以其强盛的生命力渗透到哲学、伦理、语言、文学、艺术等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佛教惩恶劝善的社会作用以..
禅境的表现
https://www.tfoyin.com/show/44029.html◎ 宗白华 中国艺术家何以不满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 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里形容词里面的这三境层极为精妙: 夫意以..
净土变相的源流
https://www.tfoyin.com/show/44024.html◎ 陈清香佛教虽是发源于印度,但是有某些东传的大乘佛法,却已在印度绝迹,甚至找不到丝毫的根源,例如净土思想及其美术创作便是其中之一。净土思想在中国的流传,不但时间久远,而且还影响到东邻的韩国及日本,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更是数量丰富而造形壮观。然而在印..
大安法师:佛法所说的“空”,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https://www.tfoyin.com/show/44002.html一切诸法——无论是心法,还是色法,它都是缘起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各种条件聚在一起的产物。不仅这个缘起的东西是空的,就是那个缘起的要素它也是缘起的。所以归到最后,没有一个实体可言。这一点对我们中国大陆的众生来说,可能觉得认知上有很大的障碍、很大的挑..
佛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https://www.tfoyin.com/show/43989.html佛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广 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伦理、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更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佛教融入民俗,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才成为大众信仰而非仅是精英宗教。 佛教融入中国传统习俗,最典型的就是烧香拜佛。现在个别大城市,..
《浮屠经》的初传与汉人的认识
https://www.tfoyin.com/show/43968.html《浮屠经》的初传与汉人的认识 --民俗化的探源《中国佛学》编者自张骞凿空之后,随着中西交通的发达,佛教开始沿着西域道传入内地,其中有史可征的最早传教活动,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的伊存授经。这次活动的结果是,伊存所授的《浮屠经》在中土小范围得到了..
净土诸祖对信的阐述
https://www.tfoyin.com/show/43951.html净土诸祖对信的阐述◎ 尚 修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观中国净宗教理史,诸祖对信的诠释与实践自初祖慧远大师至近代印光大师,虽有修学背景、众生根机,契入角度之详略、缓急的差异,但无不谆谆善诱,恳切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