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杨维中:论印度佛教心性论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59.html印度佛教中,心性、心识是部派佛教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至大乘中观学之后,如来藏系经典和唯识学系干脆以其作为理论重心,印度佛教心性论进入成熟期。从思想史角度说,印度佛教心性思想前后期差别很大,其对心的本性的认定经历了心性本净到杂染并陈(阿赖耶识)的复杂变..
杨维中:本体与心性: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56.html儒学一向被称为心性之学,确实是中国心性论中的荦荦大者也。但是,准确言之,直至宋明理学产生以后,儒学方才无愧于这一称号。隋唐之前,儒家虽然也有较为丰富的心性思想,并且对佛教心性论也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宋明之前的儒学心性思想仍然有如下缺陷:第一,缺乏系..
学医与学佛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49.html学医与学佛“学医与学佛”一文,是郭惠珍医师在中国医药学院,为医王学社讲演,由李宜玲学长整理而成的讲辞。明伦月刊于一九八七年三月份,一七二期起,分五期连载。本文是郭医师的现身说法,她以行医者的实际经验,配以学佛者的慈悲胸怀,侃侃道出庶庶众生的苦痛与迷茫..
祥寿五佛母--善良不可坚硬,心地不可荒芜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30.html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可是,就像如今的房价一样,越是强调调控,越是反其道而行之。老实说,老祖宗倡导的善行,善举,上善若水,在今天,已经有些..
贤首宗的简介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27.html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
大乘八大宗派--贤首宗
https://www.tfoyin.com/show/50621.html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
什么是显宗,什么是密宗
https://www.tfoyin.com/show/50532.html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一行得两宗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为东密与台密。包含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等宗派。佛教密宗综合了各国家地区密宗的传承。密宗起..
密宗和显宗的不同是什么
https://www.tfoyin.com/show/50527.html在于佛祖的修炼方式,分的显和密。密宗,在中国佛教中,被列为十大宗派之一,又称为秘密教,或简称密教,其别称为喇嘛教,是从西藏语的习惯而来,因为西藏流行密教的出家僧徒,称为喇嘛,所以便以喇嘛而名教,实以人事作为教派的代名。密宗起源的传说,约有两途:(一)..
衣钵是什么意思
https://www.tfoyin.com/show/50478.html【释义】衣:袈裟;钵:钵盂,古代和尚用的食器,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例句】《金刚经》:“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的授..
佛教中一阐提是指什么
https://www.tfoyin.com/show/50427.html《华百严五教章》卷下谓一阐提人虽无涅盘性,但实有清净性,故谤法心若转,永劫之后终将成佛;《天台传佛心印记》亦说阐提因断修善故称断善之人,但因不断性善,故终能成佛。净土家则认为一阐提依弥陀本愿力故终得成佛。“一阐提人亦能成佛”这一主张,中国佛教的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