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密行百事
https://www.tfoyin.com/show/5569.html第十六课 密行百事密行是密而不宣的善行义举,以中国俗语来说,就是积阴德。譬如佛陀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每日托钵乞食、洗足敷坐、行化说法,令众生入佛知见等,就是密行;又如罗砼罗忏悔改过,坚持清净戒行等,是为佛弟子中密行第一;大迦叶住兰若处,寂静少欲,灵山会上妙契真如法性,亦是密行;须菩提观..
译经事业
https://www.tfoyin.com/show/5567.html第十三课译经事业佛教发源于印度,东传中国,大放异彩,主要得力于经典的汉译。由于佛典的翻译流传,带动佛学的研究风潮,开创出中国八大宗派蓬勃发展的新风貌,并且丰富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内涵,为中国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也说明中国在哲学思想上,早已有了深厚的基础,才有发展的条件。中国的译经事业起源于..
金山活佛神异录(二)
https://www.tfoyin.com/show/5547.html乐观法师 著四、活佛的形状与生活行动如果有人问我“金山活佛”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可以不含糊的说,他的相貌形状风度绝像中国小说书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像谁?就像“济公传”上描绘的济公活佛,你把“济公”的面貌神情和走路的样子看了,也就等于看见“金山活佛”一样,他们两人,简直一模一样,不..
律宗
https://www.tfoyin.com/show/5534.html第六课 律宗律,指佛陀随缘制戒的具体规范,乃因僧众不当行为而被动制定。在印度曾分为二部、五部、二十部等。传来中国的,只有五部中的前四部,即:《十诵律》、《四分律》、《僧只律》、《五分律》。本宗以律为所依,故名为律宗。佛陀制戒的原则是「随犯随制」,因此律藏中的每一条戒律,都有其制戒的因缘和时空..
佛教的真理
https://www.tfoyin.com/show/5528.html第一课佛教的真理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称之为「真理」;孔子亦认为符合天、地、人、三纲、五常的伦理,就是真理。一般来说,世人,尤其是哲学家们都把真理看作是生..
佛教的事亲之道
https://www.tfoyin.com/show/5526.html第十二课 佛教的事亲之道花草树木,扎根于厚实的土地;溪流江河,溯源于雪岭山脉的蕴藏。乌鸦孝亲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动物尚且懂得回报亲恩;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从「上代而来,从己而出」的血缘关系中,延续世代相传的伦理之情,稳固了人类纲常秩序。中国是一个重视孝道的民族,「父子」被列为五伦之首..
佛教与礼俗规范
https://www.tfoyin.com/show/5515.html第十九课 佛教与礼俗规范礼俗是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文化,其形成往往受到民间风俗习惯的影响,或因宗教信仰而日久成俗。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但深入民间,融入生活,自成一套婚丧喜庆的仪礼规范,而且对于中国民间流传的男婚女嫁、八字算命、冲喜、冥婚、哭墓、看风水等迷信色彩浓厚的民间习俗,无形..
佛教的伦理观
https://www.tfoyin.com/show/5510.html第二课 佛教的伦理观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次序与默契,是依不同场合、身份而共遵的轨则。中国讲「伦理」最早见于《孟子》。此后,「五伦」建立便成为中国人理想社会的目标。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生根发展,许多人以为佛教只重视出世的思想,忽略对人际往来的关心;事实上,佛陀的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等..
崇福寺志
https://www.tfoyin.com/dict/5484.html凡四卷。清代朱文藻撰,真源订。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崇福寺乃五代后晋开运三年(946),明义智厚禅师于浙江临安开山,原称宝寿院,宋祥符元年(1008)改称“崇福禅寺”,大观年间毁,绍兴时重建。元末再毁,明洪武十六年(1383)复建,二十四年立为丛林。清雍..
民俗神只
https://www.tfoyin.com/show/5479.html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佛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有许多节日与当地的民情风俗融和在一起,例如泰国的泼水节、卫塞节,西藏的晒佛节,乃至在中国也有浴佛节、腊八节、春秋二祭等,都是深植人心的民间节庆。除了民俗节日以外,各种神只的礼拜也几乎包容在佛教之中,例如城隍妈祖、财神仙公、天公地母、关圣帝君、保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