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赵朴初:佛教和中国文化(二)
https://www.tfoyin.com/show/34449.html佛教和中国文化(二)三、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藏语系佛教与本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一方面在教义上保持印度原来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吸收了汉地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长,创造了极为光彩夺目的西藏佛教文化。傣族巴利语系佛教基本上保持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统,在傣族各地区形成傣族文化的主体。..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一)
https://www.tfoyin.com/show/34441.html内容提要 本文对佛教中的禅思想作了专门研究。对禅的主要含义、禅思想在印度的形成、在中国的变化过程作了系统论述。文中就印度佛教对中国禅宗形成的影响以及中国禅宗所具有的特色提出了明确的看法,探讨了佛教禅思想的各主要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在印度佛教..
姚卫群:生活禅的思想来源和现实意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34438.html生活禅是当代中国禅思想中影响极大的一种形态。从思想来源上说,生活禅与印度佛教经典和中国历史上的禅宗文献中的基本思想关系密切。但生活禅也有其创新之处,它把传统佛教中的一些思想精华融汇于一体,并赋予时代特色。生活禅的理论激励着佛教徒在新时期自觉融入广泛的社会生活,推..
再说智能香炉 晒秋香业
https://www.tfoyin.com/show/34421.html心心念念的智能香炉面世了,尽管是初级产品,但基本的诉求都实现了,十五年的付出有了结果,里程碑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有那么严重吗?有! 于我而言,多年来的所有努力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形成一套货真价实的中国合香体系,并通过某种方式可以走进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提供滋养..
香道微谈:中国传统香文化与养生关系
https://www.tfoyin.com/show/34405.html人的健康由诸多因素决定,在传统的哲学思想中,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同时存在阴、阳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系统,这就是“性”和“命”。“命”是我们能看的到、摸得着的身体,即肢体、五脏六腑等有形有象的部分;而“性”是人得之于天地运化规律的生命密码,是先天物质、信息能量..
董群:少林禅法中的佛陀系统
https://www.tfoyin.com/show/34393.html少林禅法中的佛陀系统◎东南大学董群在中国文化中,对少林寺一般来讲有三种文化现象,一是禅宗所讲的少林寺,可以称为少林禅;二是拳法中的少林寺,可以称为少林拳;三是武侠文化中的少林寺。三者之中,最为根本的是少林禅。少林寺的禅法有两大系统,一是佛陀系,二是达摩系,前者在北朝时期是影响极大..
四优檀那
https://www.tfoyin.com/dict/34388.html(名数)Mudrā,地持论所说。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诸法无我,涅槃寂灭之四句是也。优檀那此译印,此法相决定不变不易,故名印。大乘义章二曰:优檀那者中国印,此名为印。
一代宗德立公案 千秋万世传茶兴
https://www.tfoyin.com/show/34388.html1200多年以前,唐代禅门巨匠从谂禅师,在赵州这片土地上举扬释加如来传续下来的涅磐妙尽,他于无量法门之中结合国人参禅修佛之实情,催生出闻名于世的吃茶去公案,为当时中国南北禅林铺设了一条茶禅结合之道,并成为众生参禅修佛的不二法门。同时,也对后人提出的茶禅一味之说,提供了理入与行入..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七章 荷泽的灵知心体说 第二节 佛性与佛心
https://www.tfoyin.com/show/34378.html第二节 佛性与佛心如上所述,灵知是一种众生获得解脱的智慧、知见,也就是佛智、知见,也就是佛智。这种佛智作为众生的本性,也就是佛性,而佛性又与佛心相通。由此,神会和宗密还论述了佛性与佛心的时空定位以及和众生心性的关系问题,对后世心性论思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三节 自心地位的突出与心性本体的确立
https://www.tfoyin.com/show/34365.html第三节 自心地位的突出与心性本体的确立印度大乘佛教有一系以真心(如来藏、佛性)为成佛的根据,中国佛教的一些宗派则在儒家的重视现实人心的思想影响下,转而把真心与现实心统一起来,从而突出了人的自心地位,有的甚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