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孜孜不倦弘法多年的法师,也许你会相当自信,我给不少的人授过皈依,皈依我很熟悉。

作为一名手持念珠不离佛号的佛弟子,也许你会自然的默认为,我已经皈依佛门多年了,皈依应是初学者的事情。

作为一名刚接触佛法并有好感的善友,也许你会非常犹豫,皈依后是不是有很多束缚,十分敬畏而又带着些许的诚惶诚恐。

诚然,皈依,无论是初修还是老修,都不会觉得陌生,甚至很熟悉。因为熟悉,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很简单,不会去多思考。

但是否因为我们觉得很熟悉,就真的完全懂得皈依的内涵?

那些满以为皈依了还拿到皈依证的人,很可能没有真正得到皈依体。

那些好不容易得到皈依体的人,却轻易失去了宝贵的皈依体还浑然不知。

那些一直在佛门之前徘徊的人们,误以为皈依的门槛很高,而错失了皈依的极大利益。

所以,今天想尝试分享一点有关皈依的种种误区:

一、拿到了皈依证不等于得到了皈依体,那皈依的关键是什么?

答:皈依的关键就是要承许三宝是我们唯一的救护,外道不能救护我们出离轮回苦。如果你认为外道的功德也能和三宝一样甚至超过三宝,能救护我们出离轮回苦,那就会得不到皈依体,或者得到了皈依后,因此而失去皈依体。

皈依的正因就是:A、有苦和困惑需要解决;B、向皈依对境唯有三宝而皈投求救。

二、皈依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宗教仪式,参加了皈依仪式就一定能得到皈依体?

答:皈依三宝的体(无表色),它生起的因缘如何呢?依佛教言,皈依有皈依的因,即自己要发起皈依的心,还要有皈依的缘。什麼是皈依的缘呢?第一要有如法的师父,设如法的坛场,还有皈依仪式——迎请三宝、 忏悔业障等等, 这些都是皈依的缘。

如果因缘具足了,皈依体就会生起。这中间最不可忽视的一个,就是皈依的因,自己一定要发这个皈依的心。若没有发心,纵使缘再好,皈依体还是生不起来的。皈依的心要自己生起,没有人能代替。没有人能逼迫你成为佛弟子。也没有人能逼迫你成为非佛弟子。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皈依的心,再隆重的皈依仪式,也得不到皈依体。

三、我为了求人天福报,可以皈依吗?三宝主要救护我们的是哪一分怖畏?

答:我们求人天福报是可以皈依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求人天福报。因为那是有漏的,不究竟的,因为我们没有脱离轮回苦,短暂的人天乐受也是坏苦,大部分时间还会堕到恶趣,连三宝的名字都听不到。佛弟子随着修学的增上,皈依的内涵也在不断提升,直至菩提永皈依。

三宝要解救我们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是哪一部分的怖畏呢?每个人临终的时候,四大分离很痛苦的时候,我们的心被恐惧不安完全占据,一定更难缘念三宝的。而临命终时心的状态决定着下一世要去哪里的问题?一旦我们没有想起三宝,那后世非常堪忧!一旦堕入恶趣,除了是无法忍受的恶趣苦,何时才能听闻到三宝的名字?我们的修行也长时的中断了。

四、皈依以后,我从没有想过会不会失去皈依体这件事。皈依体真的那么轻易就会失去吗?

答:主要是两点。自己说“今天我不是佛弟子了”“不皈依了”“不做三宝的弟子了”,这样一说,那就失去了佛弟子的身份。你想皈依的时候,要花很大的力气:要知道功德、要发愿、要作这个仪轨。失去的时候,你只要跟任何人说一句话就失去了。要警惕:好的东西要好好保护,不要随便失掉。

或者,你如果想:邪教、外道、世间迷信,这些跟佛教都是一模一样的,没区别,都是做好事,都是好人。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说法一旦有了,皈依也就失掉了。

这两点不做,你的皈依体就不会失去。

五、我还做不到不吃肉,不喝酒,完全不杀生,能皈依吗?

答:吃肉,喝酒,杀生这些事情跟信不信佛,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要区分开来。

当然也不是说,皈依了这些仍然可以随便做,是不提倡你做。

但在没有做到的时候是可以皈依的。

皈依以后,等到你自己认为这个不好了,慢慢、慢慢地可以不做嘛。不要因为这个一下子做不到,你就不皈依了,失去了更大的好处。

六、皈依之后,佛菩萨会时刻保佑我,于是就万事大吉了吧,还需要修皈依吗?

答:如果想持续得到皈依的好处,如果想得到皈依的利益更大,那么当然需要修皈依。

1、常念三宝殊胜功德。

2、常念三宝大恩,勤修供养。

3、常念悲心,爲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随分随力,使其他有情也能受归依。

4、凡有兴求,皆先呈白现前三宝。

5、了知三宝殊胜利益,晨夕各作三次归依。

6、守护三宝,如人爱命,下至戏笑,乃至极大的困难来临时,亦不捨离三宝。

七、老太太并不懂得皈依很深的内涵,她就是相信三宝至高无上,能救护她,可以得到皈依体吗?

答:是可以得到皈依体的。情感上承许三宝是往昔善根的表现,后面应该进一步了解皈依内涵。这样就皈依心会更加稳固,不会随意被外道或邪见引转。

八、经常听到有刚接触佛法的善友在其他善友鼓励皈依时,有点害怕:我不能皈依,我怕父母反对我,我还有家人,我还没有放下。

答:皈依不是出家,皈依只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佛弟子,因为殊胜的皈依体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比如皈依本身是一个极大的善业,有好多位护法神会因为你真正的皈依了而护佑你。即使这样,还是要在皈依之前,了解皈依。

皈依不是受戒,受五戒之前是要仔细的学习了解五戒的戒相,尤其是根本戒的界限。要考量自己是否能较好的持守五戒,当受戒的利大于弊时,就可以勇敢而自信的去受戒。

当我们对皈依破除了错解,对皈依内涵了解的更加全面和深入时:

作为一名孜孜不倦弘法多年的法师,你一定会更加自信而欢喜的去授皈依;

作为一名手持念珠不离佛号的佛弟子,你的每一声佛号就是在践行皈依;

作为一名刚接触佛法并有好感的善友,你不会因为担心皈依后有很多“束缚”而不去皈依,而是可以先得到皈依的极大好处,再逐步的提升和净化自己的皈依心哦。

注:此文或有不当之处,供参考

文/凡拙法师

图/十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