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图书馆与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广州市海幢寺合作举办“海丝禅韵——海幢寺与清代中外文化交流”主题展览将于2025年11月6日开幕。

展览以古籍文献和相关历史文物为依托,聚焦海幢寺与清代中外文化交流,同时深入挖掘海幢寺武术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广州大典》中的海幢寺相关文献信息,立体多维呈现海幢寺在清代中外文化交流、岭南武术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彰显海幢寺在清代中外文化交流、经籍刻印以及岭南武术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突出贡献,推动文化交流互鉴,谱写文化自信新篇章。

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文献支撑,《广州大典》这部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广州大典》的系统性搜集、整理与编纂,旨在抢救保护广州珍贵的文献典籍,传承和弘扬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广州大典》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收录4064种广州人士(含寓贤)著述、有关广州历史文化的著述及广州版丛书。其中史部、子部和集部收录了海幢寺僧人著述7种、海幢经坊刊刻文献6种、海幢经坊藏版文献1种。除此之外,《广州大典》收录的文献中还有大量关于海幢寺历史、人物、景致的诗文集等记录,据不完全统计,仅集部就有52种文献涉及海幢寺,例如《夷氛闻记》《邓和简公日记》《岭海名胜记》《千山诗集》《徧行堂集》等。这些尘封的墨香,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海幢寺在广东佛教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岭南文化艺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经过我们的文献调研,《广州大典》之外还有数十种散落于欧美日诸国的珍贵的海幢经坊刻本原始文献,它们是进行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广州大典补编》将对其进行广泛征集,对其价值更为深入地进行挖掘。

展览:“海丝禅韵——海幢寺与清代中外文化交流”主题展览

时间:11月6日-11月30日9:00-17:30 逢周三闭馆

地点:负1层小展厅

代表性展品

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水粉画,广州市海幢寺藏

《慧海小草》一卷,清道光八年(1828)海幢经坊刻本,收录于《广州大典》集部别集类(总第453册)

王文诰《长牧庵制府带同荷兰国贡使诣海幢寺接诏恭纪》诗(《韵山堂诗集》),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广州图书馆藏

近代海幢寺处方钞本,广州市海幢寺藏

展览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