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的果报

酒业的果报

唐贞观年间,汾州界内寺僧伯达性嗜饮酒,每日常醉。后任常库直岁,常常私自以公钱买酒喝,数年后身死。后来该寺僧众,买得一牛,膂力甚大。一次,家人驱牛群入寺,新买之牛在群牛后数十步,时众僧在寺门外,一僧忽有所悟,说:“这牛行步踯躅,很象从前的伯达。”牛听“伯达”二字,就回头面向众僧。大..
如是因如是果

如是因如是果

在佛陀时代,某日,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王在睡眠中,听见自己的左右两位侍卫官争论不休。其中一位说:“我是依靠国王才得以活著”;另一位则说:“我没有依靠什么,完全是随著自己业力所牵引而活著”,国王听了这番对话后便沾沾自喜,骄傲地以为是自己的威德服人,准备赏赐那位依靠国王而活著的人。于是派..
反主为宾

反主为宾

年关将届,在外云游行脚的佛光禅师,除夕夜里终于赶回弟子平遂住的北海道场过年。禅师风尘仆仆地回到寺前,只见寺内暗黑一片,举手敲门没有回响,心想大概是平遂外出未归,不得已只好盘腿禅坐寺前等候。等了一会,同行的侍者不耐烦地在寺院四处探望,终于发现一扇窗户没有上锁。侍者身手矫健爬墙而入,..
频婆娑罗王的宽容!

频婆娑罗王的宽容!

水 莲 当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王,自立为王后不久,知道弑父的罪报后,开始心生悔恼,由此而全身发热生疮,臭秽不可闻,经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虽经别人劝请,往佛陀处求取忏悔解救,仍自惭形秽不愿去。频婆娑罗王虽被儿子杀..
不同境界

不同境界

一日,苏东坡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苏东坡突然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曰:“你现在就像一尊佛。”苏东坡笑曰:“我看你现在的样子就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笑而不答。苏东坡得意而归,向苏小妹讲述此事。苏小妹说:“兄长输了,尚不自知!”苏东坡问输赢何故。苏小妹曰..
性欲的降服方法

性欲的降服方法

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阇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睒弥城东南瞿师罗富家长者所布施的林园中。 一天,婆磋国优填那王来尊者宾陀罗的住处拜访,看到瞿师罗园中,有许多刚出家的年轻比丘,跟随着尊者修学,就好奇的问: 「婆罗陀阇!为什么这些充满青春活力、欲望正强的年少比丘,能够来此而安于离欲的..
脱离苦海

脱离苦海

过去,在印度,人与人之间因为物质的多少分配不同,而产生等级观念,并且非常悬殊。 其中有一族最贫穷,也就是最最低下的、被人瞧不起的首陀罗族,他们大多以做奴婢、或做奴隶为生,要干最苦最累的活,还受虐待。 在舍卫城中,有一个首陀罗族的人,名叫尼提,他专门替人家挑粪,做最没有人愿意做的活,..
一休与五休

一休与五休

一休与五休有一天,有人问一休禅师道:“禅师什么法号都好起,为什么要叫‘一休’呢?” 一休禅师回答说:“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信徒听了就说:“原来一休万事休,很好很好。”一休禅师又说:“其实一休不好,二休才好。”信徒怀疑地问道:“二休怎么好呢?”一休禅师说:“其实生要休,死也要..
菩萨应化的故事

菩萨应化的故事

弥勒应身的傅大士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建安四午五月八日生,少未读书,常与乡里人等网鱼。每得到鱼时,却又以竹笼盛之,沉人深水中,交且祝曰:“欲去者去,愿止者止。”因此别人都说他愚痴。网鱼遇梵僧 水影悟前因梁天监十一年,大士16岁,娶到刘氏妙光,生2子。后..
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

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

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诗曰: 「心怀烦恼口招殃,偶发闲言受苦长; 业火烧身难忍耐,幸生善念获清凉。」 七地菩萨化身的阿耨婆达多龙王,他有一天,恭请佛陀到龙宫去接受供养,佛陀就带领五百弟子随同应供。 龙王王宫的前面,有一个大池,名叫阿耨达池。池中有八功德水,与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中的八功德..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