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於父母

孝顺於父母

孝顺於父母「敬母是乐事,敬父是乐事,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活佛不孝於父母,善事再作多,也徒流形式」人不知什么时候就来到这世间,但肯定的是知道自己的祖先父母的延续而来,靠了先人及双亲赋予我们的力量,我们得以存在。明白了这一点,我人就要怀著感恩的心去感谢祖先的恩赐。学佛的人都知道佛陀强调..
言语悦和意

言语悦和意

言语悦和意时常给予适中的语言来对待周遭的人,自然本身能得吉祥,大众也可沾上一份吉祥,人人以悦意的言语相待,即大地尽是弥漫著一片祥瑞和气的音讯。「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语言文字是思想的工具,一个人使用的语言文字,可以反映这个人的思想模式。..
常行於布施

常行於布施

常行於布施「布施供养福无边」布施是真正的纯善,因为它是一种牺牲的精神。由牺牲奉献中体会,助人为快乐之本。只有透过与别人分享,成就才有意义。布施能使人的自私得以融解,心量得以广阔,布施即是无执之道,是学习放下、舍弃、断执的法门。布施的崇高精神是牺牲不是获得是奉献而非占有布施在学佛的..
处事须谨慎

处事须谨慎

处事须谨慎「一失足成千古恨」此句箴言警惕世人行事待人须处处小心,莫徒一时之快,莫因一念之差而行诸差错为自己种下祸殃,埋下懊悔与内疚的种子。事后懊悔,这是一般人常有的事情。为何不能事前作好防范,这就是人性无明冲动所至。由於这无明的作祟,就弄得我们终日神志不清,颠狂度日。为了要「处事..
适时闻佛法

适时闻佛法

适时闻佛法 Kalena dhamma-savanam「耳朵整天只听是非,不懂得听闻佛法,福祉从何而来? 」时下生活,视听享受可说是一流至上,市面上流行的电子器材,电视、 录音机、 收音机、 音响等,奇形怪状,玲珑剔透的无所不有。大马的华文广播电台在近几年来迅速开枝散叶,由一台增加到三台,从第五直通车到丽..
莫嗜酒成习

莫嗜酒成习

莫嗜酒成习四大罪源:酒、色、财、气,是众人所喜好的,所追逐的对象。此四物亦是欲望之饵,它使人欲罢难休,弄人粉身碎骨。自古以来,酒、色、财、气这欲饵就与人纠缠不清,多少叱 风云的英雄好汉、帝王丞相名士,皆因酒色断送了他们美好前途,社稷江山。中国的李白是个酗酒如命的伟大诗家,他那首「..
发奋勤正行

发奋勤正行

发奋勤正行「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余殃」於道业上来论,学佛者在发奋勤正行上,有著二种正行法,即事修与理修上的四正行。所谓事修上的四正行即:1. 亲近善士∶善人则亲近之,能助德行於身心。学道者应当好学不倦常常亲近善知识,基本上能了知善知识的德行,二能恒常思念善知识的功德,三必须如..
亲近贤慧者

亲近贤慧者

亲近贤慧者无论在您得意或失意时,会给您启迪,为您指示正路,陪伴著您,与您共策共略度过人生。相反的,您若是遇人不淑,结交的都是酒肉朋友,下场肯定就不得善终。人生旅途,需要良友,结伴同行。学佛道路上亦是需要个法侣,辅助共勉。风雨同路。人生路途是一条漫长及坎坷不平的道路,一生中有著诸多..
恭敬应供者

恭敬应供者

恭敬应供者佛徒对佛象的恭敬动作常被人误解为膜拜。因此受人讥笑是崇拜偶象的迷信宗教。其实佛徒对佛像行礼的动作是出自一片敬仰的心理,并非是畏惧或拜拜的涵义。佛陀这位大圣者具足无边殊胜功德,备九洪名,慈悲无量,是一切智者,拥有神通莫测,能施於众生,无边利乐。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配受世..
立志於正途

立志於正途

立志於正途立志、意愿、需求是构成人生吉祥的架构。吉祥人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他探讨:具有追求满足安全的需求;有种安泰、安适、踏实的心理状态。追求身心的安顿,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积极投入其中,进而安身立命。且看我人生活的状态,每天从睡梦中醒过来,便进入八种活动;一. 知见、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