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的观点去衡量一切物体或生存的尺度是愚人

拿自己的观点去衡量一切物体或生存的尺度是愚人

《世法哲言》(十八)人愚之最癖是为我见是理,万法由己量之由是而生,此属心之弗明所至无知故也,凡为余衡量诸物似为尺度者,实则无识也。给人造成愚痴的最大弊端,主要是以为自己掌握的一切都是真理,对世间上的一切,无论是精神或者物质的,都拿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心境去作为尺度来衡量,符合自己看..
人必识己,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

人必识己,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

学佛修行者的基础《世法哲言》一必识己方立人,何以故也?己之诸癖自难于解,如瞻己背终弗所见,为外人颇观,己藏己过乃人之常性,过甚则或离而不愿同谋,识已得之其弗觉,愧而求知,格得其德,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必须认识自己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这是什麼道理呢?为什麼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才..
社会是由多缘融汇而成,故不可称己之能

社会是由多缘融汇而成,故不可称己之能

学佛修行者的基础《世法哲言》(四)社会所含能力,勿轻言吾所具也,社会乃多元化匯溶是也,能力似无量微尘之居其一耳,就或之能力由为单一,纵展群技各具其长,而居多于不敌他能之富,投之社会微不可言耳,故称已能乃骄耻徒耳。一谈到社会的能力,有很多人往往就说他在社会上很有能力,当然,不能否认..
是非本属无常性,故面临是非无挂于心

是非本属无常性,故面临是非无挂于心

学佛修行者的基础《世法哲言》二是非由或自论,凡事之非,莫可于执,著之抗言之斗,自度非业加盛,终至入患,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掛怀。所有是非之本体都是不可执著的,它只能给人们带来坏处,只会给人们来不幸和灾难,因此,在我们面临是非的时候切不可执著它。是非出现以后,让别人自己去理论,他高..
有缘有故才有爱有恨 ; 无缘无故爱恨无存

有缘有故才有爱有恨 ; 无缘无故爱恨无存

学佛修行者的基础《世法哲言》(三)爱恨和合而生,汝爱之彼必见之、闻之、忆之,三者必居其一也,弗具一之因,其念无存,焉具其爱,恨缘亦復如是。爱与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有缘有故的条件下才会產生,天地之间,人世之道,万物之情,都是如此,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比如,如果我..
作中流砥柱具备的条件

作中流砥柱具备的条件

《世法哲言》(八)雄才之料必当内充其实也,华其外而碎其内弗可大器而登堂,心空之竹终非栋梁之材。凡是具有雄才大略、才华横溢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必须既具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深厚的道德修养,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学问,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但内心空虚,灵魂苍白,这..
学者奋修诸识而积其品,乃人道之学道也

学者奋修诸识而积其品,乃人道之学道也

学佛修行者的基础《世法哲言》五学道之识依师导故,为人师表德识照或,学者奋修诸识而积其品,终可至学于渊,是为人道之学道也。在学习的道路上,所获得的知识的多与少、深或浅、正与误,都是和老师的教育密切相关的,都是由於老师所指导的作用而形成的。作为一个当老师的人,是为人师表,随时随地都要..
事先未雨绸缪,才能稳操胜券

事先未雨绸缪,才能稳操胜券

《世法哲言》(七)立之于福应忆于难,取之胜者莫忘兵家常事,暴雨之下方忆其伞者必水淋其身也。一个人处于幸福之中、事事称心如意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考虑遇到困难时的处境,并同时想到出现困难时应如何去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人的祸福,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地转变,没有常规可言,你现在看起来一帆..
高楼之建首在筑基,攀之于高而在于实

高楼之建首在筑基,攀之于高而在于实

《世法哲言》(六)高楼之建首在筑基,依次而上,空中楼阁于世弗成,事业之就亦复如是,足踏其实,步无虚发,真知之具由然实鉴,具实者于高难而不畏其困,故攀之于高而在于实。修房建屋,无论是普通的亭台楼阁,还是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都必须打牢基础,有了基础才能依次而上,如果没有基础,是谈不上..
倒退的行动是为前行的目的而采取的对策

倒退的行动是为前行的目的而采取的对策

《世法哲言》(九)赴约者奔往为事,中遇道障之退,更便速前也,车挡虽倒挂之行,而在更利前行之策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凡是与别人商约好的事情,我们就要按时去做,要照着约定的条件去履行,并争取把它办好。实际上,要成就我们的事业也是一样。但是,往往我们在前行的途中会有很多障碍,举例来说,..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