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表现

烦恼的表现

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五节、烦恼的表现当烦恼产生时,会通过三种门(管道)呈现出来:1. 身体的行动身门;2. 口头的语言语门;3. 内心的意念意门。经由身门、语门和意门的造作,我们称为业。如此,有三种业:1. 身体行动的造作身业;2. 口头语言的造作语业;3. 内心意念的造作意业。烦恼又可依其表..
如何去除潜伏性烦恼

如何去除潜伏性烦恼

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四节、如何去除潜伏性烦恼想要去除潜伏性烦恼,根除内心的烦恼,就应该修慧、培育智慧。唯有通过智慧,才能把烦恼连根拔除。这里所说的智慧,并不是指脑瓜转得快,理解能力强,记忆力好;也不是指在商场、官场、战场、考场能打败对手,青云直上。这些能力只能叫才华或聪明,不..
愚人经

愚人经

佛陀如是说 (愚人经)愚人经(Blasutta)本经译自《增支部》第二集第22经。原典无经名,经名为编译者根据经文内容所加。佛陀说:不知错者以及知错不改者这两种人都叫做愚人。反之则称为智者。不知错的人是可怜的。同样的,知错不改,不肯接受劝告批评,反而找一大堆理由来为自己开脱的人也是可怜的。善恶..
如何去除困扰性烦恼

如何去除困扰性烦恼

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三节、如何去除困扰性烦恼想要去除困扰性烦恼,就应该修定。定是什么意思呢?定就是内心处于平静、安宁、专一的状态。培育定的方法叫做止,即止息烦恼、致力于内心平静的意思。佛陀曾经教导过许多修定的方法,《清净道论》将之归纳为四十种业处。业处(kammahna),即心工作的地..
培育戒定慧

培育戒定慧

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一节、培育戒定慧应该怎样去除这些烦恼呢?佛教将断除烦恼的方法叫做修行。修行,又叫禅修,巴利语bhvan。bhvan是什么意思呢?是培育!培育什么呢?培育戒、定、慧!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其中,戒是指道德、品行;定是指心的平静;慧,是智慧。大家认为道德品行是好..
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想要去除违犯性烦恼,必须持戒、培育道德品行。道德品行很重要。道德品行虽然不能防范一个人的心,但能规范人的行为:有些事情不可以做,就不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做,就应该去做。道德品行,佛教称为戒。许多人将戒片面地理解为消极的禁戒,认为有了戒..
长膝经

长膝经

佛陀如是说 (长膝经)长膝经(D?ghaj?usutta)本经译自《增支部》第八集第54经。在这部经中,一个姓虎路(Vyagghapajja)名叫长膝(D?ghaj?u)的果离亚族人(Koliyaputta)前往请教佛陀:一个俗务缠身、享受欲乐的在家人要怎样才能获得今生的幸福快乐以及来世的幸福快乐?佛陀说:有四样东西可以带给在家人今生..
适当行为经

适当行为经

佛陀如是说 (适当行为经)适当行为经(Pattakammasutta)本经译自《增支部》第四集第61经。在这部经中,佛陀向大慈善家给孤独居士(Anthapi?ika gahapati)讲述世间的人都喜欢且难得的四样事情:财富、名誉、长寿和死后生天。然而,人们可以通过拥有四种素质来获得这四样事情:1. 拥有信仰;2. 拥有戒德;3...
报恩经

报恩经

佛陀如是说 (报恩经)报恩经(Pa?ikrasutta)本经译自《增支部》第二集第34。原典无经名,经名为编译者根据经文内容所加。本经可以算是佛教中的孝经。佛陀说:一个人即使尽其一生将父母亲挑在双肩上,为双亲擦洗按摩服务,并任由他们在肩上大小便,这样也不能报答父母深恩。即使让父母成为统治大地、支配..
大吉 祥经

大吉 祥经

佛陀如是说 (大吉祥经)大吉祥经(Mahma?galasutta)本经译自《小部》的《小诵5》和《经集2.4》。根据该经的义注:古印度曾发生了关于什么是吉祥的争论,结果分成三派,一派认为看到的为吉祥,一派认为听到的为吉祥,一派认为想的为吉祥。三派各持己见,相持不下。后来有位天人到佛陀处请示此事,于是佛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