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五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五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五卷圆瑛大师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宏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卯九 显见超情 分四 辰初 正遣自然 二 正遣因缘 三 迭拂妄情 四 责其滞情 辰初分二 巳初 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 二 如来约随缘义以破之 巳初分三 午初 领性遍常 二 疑滥..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卷圆瑛大师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丑二 兼释转难 分二 寅初 满慈执因疑果 二 佛分真妄喻释 今初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当机执众生因性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5)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5)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庚二示以常心直道分二。辛初点示常心善哉是赞美之词。阿难见佛胜相,而知非世间欲爱所生,独具只眼实在难得,故应嘉赞。又善哉是安慰词,佛既征得阿难病源在乎妄想,欲加斥破,先予安慰。又善哉可..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5)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5)

‘我今长老’长老有三:一生年长老,出家初夏至九夏,名下座;十夏至十九夏,名中座,二十至三十夏名上座。三十夏以上名尊宿,四众弟子,皆应恭敬。二福德长老,虽出家日浅,但宿植德本,为众所尊。三法性长老,不论戒腊年龄,凡已证圣果者,皆名长老。今之长老,属前后两种。当佛征问汝等当时因何开悟,憍陈如即从座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一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一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一卷圆瑛大师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辛四 诸人趣 分三 壬初 蹑前警起 二 详列十类 三 结叹可怜 壬初分二 癸初 负债反复征偿 二 负命杀食不已 今初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二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二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二卷圆瑛大师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丁二 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 分二 戊初 无问自说五阴魔境 二 因请重明五阴生灭 戊初分三 己初 普告魔境当识 二 会众顶礼钦承 三 正以详陈魔事 己初分三 庚初 最后真..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九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九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九卷圆瑛大师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己四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此文乃答阿难妙禅那之请。佛为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即题中诸菩萨万行。因前阿难妙奢摩他之请,佛为说奢摩他路..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16)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16)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悟得两字,全无实法,不过因于迷失而言之耳。所谓:‘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此之谓也。殊不能知以下,是显性真。亦即上文:‘其..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8)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8)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此显相妄,即不空藏。则舌与味以下,是显性真,舌根味尘与舌识三处,本如来藏;以藏性不变,即有即空,故非因缘;以..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18)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18)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子五明识阴即藏性频伽瓶,具云迦陵频伽,译云好音鸟,此鸟未出壳时,发音已超一切,其貌更美。故印度瓷业商,多仿此鸟形而造瓶,名频伽瓶。瓶有二孔,分在首尾。今有人持瓶,塞其两孔,以为装满虚空,持行千里,进贡他国。识阴当..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